長治市委書記孫大軍就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專題調研

6月7日下午,市委書記孫大軍深入屯留縣、長子縣、長治縣部分企業、鄉村,就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專題調研。他強調,各級各部門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注重縣鄉村企聯動、建管運行結合,著力探索構建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廢棄物有效治理模式和機制,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輻射帶動全市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市委常委、秘書長劉卓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震,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領導組副組長陳鵬飛參加調研。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亟須破解“垃圾圍村”難題。調研中,我市基層探索出的一個個生動鮮活、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提供了許多有益啟示。走進屯留縣李高鄉北宋村,垃圾桶擺放有序,環村路乾淨整潔,一幅美麗鄉村圖景舒展開來。新建的再生資源回收站裡,村民將可回收垃圾通過分類稱重兌換現金或日用品,可腐爛垃圾則投入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供全村燒水照明,沼液、沼渣則可作為有機肥還田;在長子縣石哲鎮西漢村,綠野新能源公司正在加緊建設2.2萬方規模的大型沼氣項目,利用牛糞等廢棄物生產沼氣,上游帶動養牛產業,下游帶動有機農業,還保證了全村400餘戶的冬季取暖和生活用氣;長治縣南宋鄉長掌村通過沼氣站,將上游的生豬養殖糞汙處理與下游的蔬菜大棚的肥料供應聯接起來,形成了“豬-沼-菜”一條龍農業生態循環體系。孫大軍進現場、訪農戶,看效果、問效益,他說,沼氣上聯養殖業,下接種植業,是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重要紐帶,也是推進農村能源革命、農村廁所革命的有效抓手,發展前景可期,各縣區要大力推廣沼氣先進技術,形成一批典型經驗。

秸稈直接從地頭打捆後填入生物質鍋爐,產生的草木灰用於製造有機鉀肥,飽和蒸汽用來發電和集中供熱;農村生活垃圾經過分揀後進入粉碎機,與人畜禽糞汙按比例混合攪拌,發酵腐熟後用作大田作物底肥……在長治縣蔭城鎮李坊村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基地,孫大軍對該縣農村廢棄物“一站式”綜合處理的模式表示肯定,並叮囑他們要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真正做到“零排放”“全消納”。

有效提高餐廚垃圾處置能力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迫切需要。長子縣邁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從清華大學引進先進的黑水虻微家禽蠕蟲處理技術,降解轉化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日處理能力可達20噸,實現餐廚垃圾減量80%以上。孫大軍詳細瞭解企業技術工藝和效益等情況,得知黑水虻僅用兩週時間就能將垃圾中的營養物轉換為昆蟲蛋白和蟲糞有機肥,而每100公斤的虻蟲可以“消化”1噸餐廚垃圾時,孫大軍十分讚許,他說,黑水虻“吃”掉的是垃圾,“吐”出的是高級飼料和肥料,真正化腐朽為神奇,希望企業再接再厲,加快項目建設和技術推廣應用,力爭為全市餐廚垃圾處置工作作出示範。期間,孫大軍還深入屯留縣康莊園區瑞賽格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就100萬噸廢鋼鐵加工線項目進行了實地調研。

調研中,孫大軍強調,農業農村廢棄物量大、面廣,用則利,棄則害。加快推進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現實之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各縣市區當前要著力推進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努力趟出路子、創造經驗。要緊緊依靠群眾力量,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把農業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謀劃、整體推進,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提高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市發改、環保、農委、住建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孔穎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