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被忽略太久的資格證,社會該引起重視了!

人們有時總會犯一些看似聰明實則愚蠢的迷糊。

一項被忽略太久的資格證,社會該引起重視了!

隨著人類勞動分工越來越細密,世界上有很多職業都需要從業資格,就業者須持證上崗。如醫生、教師、導遊、律師、司機等。人們從事某一比較專業的工作必須先取得資格,然後才能從業。做醫生需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取得資格後才能行醫,據說有的醫學院學制長達八年。當老師要有教師證,才能持上崗。導遊得考導遊證才能允許帶客。律師要參加司法考試,取得律師資格才能上法庭替人打官司。就連照看蓋房子的監工,也要有資格才能去幹監理。甚至開車也要有個駕照才能上路。各行各業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都有資格准入的要求。

可是,惟有做父母卻沒有特別的資格認證,只要到了法定年齡,就可以去結婚生子。殊不知,做父母卻是最需要資格的。因為人類所有的物資產品的生產過程都沒有人的生產過程複雜和重要。人的生產者的素質決定著人的再生產的質量。作為人的第一位老師的家長,在其一生中,特別是為人父母最初的那些年擔負著子女教育的重要職責,而且,這樣的職責無人可以替代。父母職責履行的如何,不僅決定孩子長大成為什麼人,還決定和影響著民族和國家興衰成敗。父母的資格認證,小則關乎家庭和家族,大則左右民族和國家。

一項被忽略太久的資格證,社會該引起重視了!

人類在這樣一個大的問題上所犯的迷糊實在不該。我們必須迅速覺醒。必須戒除以為“只要有結婚,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的模糊認識。更應擯棄以為任何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的糊塗觀念。正視和重視做父母的資格認證。

做父母是比一般專業更復雜更重要的專業,需要資格。如果把世界上的生產製造進行分類的話,大致可分為物資資料產品的製造生產和人自身繁衍的生產製造。兩者相比,後者更復雜更重要,也更需要技術。物資資料的生產如果不滿意,可以重新加工或退貨,而人這種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就只能接受。而且物資資料產品的製造終究是由人來進行或完成的,人的素質能力水平決定著物資資料生產的全過程以及其結果。人,這個產品,生產不容易,使其成為一個合格產品更難。不說其孕育時的精妙,那是既由人也由神決定的事兒。僅說其呱呱落地之後的養育,堪比造火箭放衛星還複雜。人是由肉體和靈魂構成的一半人性一半神性的動物。是一個具有生命的活物。著名文人木心曾這樣定義生命,他說“‘生命’是由‘好奇心’‘求知慾’‘審美力’摻和蛋白質之類而構成的”。他定義的角度更多是從靈魂的角度來詮釋的。人的養育的難度更多的是靈魂的引導和教育。一個人的靈魂決定他是天使還是魔鬼。從這一角度去看父母能否成為靈魂的工程師,決定著他們是生產天使還是製造魔鬼。天底下哪有還比這重要的專業。這樣重要的專業難道不需要資格認證嗎?答案應該是顯易而見的。

一項被忽略太久的資格證,社會該引起重視了!

做父母是一種責任,沒有資格不行。高爾基曾說過“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做父母是人生的一種責任,這種責任不僅僅是體現在擔負人類生命的繁衍,更重要的表現在對自己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幾千年來,中國都流傳著“養兒不教父之過,養女不教母之錯”的古訓。做父母之前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感。責任感是做父母的資格之一。父母在一個人的成長的道路上,要擔當的責任和義務,絕非物質的供給和滿足,對孩子正直品德的形成,聰明心智的培育,良好習慣的養成,高尚人格的塑造以及真、善、美境界的擴展才是最重要的。人一生的教育始終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環境裡進行的。而家庭教育卻是最重要的教育環境。家庭是孩子最直接受教育的地方。伏爾泰說“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們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來說,家則是他們的天堂。”家庭是孩子初來世界的第一站。其環境猶如種子落入泥土。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不僅負責啟蒙,而且終身對孩子有影響。父母的教育責任體現在,要讓孩子首先“成人”,然後“成才”,人格的健全比什麼都重要,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才是有意義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而要讓孩子“成人”最好的方法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薩提亞說“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樣。父母的責任還體現在你以一個什麼樣的楷模影響你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是這種責任的體現。

一項被忽略太久的資格證,社會該引起重視了!

做父母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運用這種權利和義務少不了資格。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兩面性的,只想獲取不想付出的事幾乎沒有。做父母也是一樣的。你可以從中享受獲得孩子的快樂。但你卻不得不付出養育孩子的艱辛。你擁有做父母的權利,你就得履行做父母的義務。而且,人類社會活動中,凡是具有行使某種權利的主體都必須要有特定的資格。由於一些父母“無證”上崗,導致眾多健全、正常、聰明的孩子,在沒有資格的父母的誤導下,變得無知、自卑、偏激、消極、冷漠、虛偽甚至變態而誤入岐途。貽害家庭,影響社會。還有一些父母,不知“真愛”,錯為“溺愛”,小時當“寵物”,長大成“廢物”。當務之急,應該向全社會呼籲,在全國逐步開始實行父母資格培訓教育,並通過一定的形式進行考試。只有取得了父母資格的人才能生兒育女。這一做法在國際上也有先例,奧地利就實行了父母資格考試製度,並輔之以相應的福利政策鼓勵推廣,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一項被忽略太久的資格證,社會該引起重視了!

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既要技術又要藝術,也需要資格。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養育技術是原則是規律是方法是科學,人不會天生就有必須學習才能獲得。養育藝術則是養育技術在實踐運用中修煉的提升。那需要感性理性靈性悟性才能習得。眾所周知曹植七步能寫詩,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白居易一歲識字,六歲作詩,十六歲名揚天下。日本的三輪光範兩歲開始寫日記,十一歲翻譯《詹天佑傳》,德國數學家三歲掌握心算,五歲能解複雜方程式。莫扎特五歲作曲,六歲主演音樂會。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偉大父母“巔峰家教智慧”。這些案例,無不是家庭教育技術與藝術高度結合的體現。是合格父母養育心血的結果。早在1919年3月,大教育粗蔡元培先生就講過提高父母教育素質的必要性。他生動地說“譬如諸位有一塊美玉要琢成佩件,必須請教玉工;又如有幾兩黃金,要煉成首飾,必須請教金工,斷不是人人自作的。現在要把自家的子女造就成適當的人物,難道比琢玉鍊金容易,人人可以自任麼?”蔡先生的論述說明,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特點,必須努力學習和不斷實踐,才有資格和能力教育孩子,也才有希望將子女教育好。

沒有任何一項事業比創造優秀的孩子更偉大,人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在孩子問題上的失敗。一個人無論事業多麼成功,只要孩子培養失敗,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所以,學習如何做稱職的父母,取得做父母的資格,是我們不能再忽略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