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計殺三賢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為樹立威望,成功篡位,司馬昭把目光瞄向了偏安一隅的蜀國。

此時蜀國,後主無德,黃皓擅權,坐擁地利卻不修德政,正是攻取的最佳時機。

但考慮到蜀漢山川之險,昔日姜維九伐中原之威風,魏國上下文臣武將,均不支持這一決定。

但是鄧艾、鍾會兩個人卻表示支持。

姜維一計殺三賢

老版《三國演義》鍾會

尤其是鍾會,更是信心十足,還帶來了自己繪製的蜀漢地圖,向司馬昭稱述自己伐蜀的軍事計劃。

司馬昭聽後大喜,即命鍾會為主帥、鄧艾為副帥,衛灌監軍,南下伐蜀。

鍾會出師後,有人向司馬昭進言道:鍾會早早的連地圖都謀劃好了,恐怕大軍克蜀之日,也是他自立為王之時。

司馬昭笑而不語。

蜀國曆經諸葛亮、姜維多次北伐,再加上後主寵幸宦官後的政局折騰,士氣低落,一聽魏國來伐,連戰連敗,姜維於是帶兵退守劍閣,依靠山川之險,與魏國僵持不下。

這個時候,魏國大將鍾會恃才傲物,副將鄧艾也是把硬骨頭,二人對伐蜀產生了分歧,並且誰也不服誰。

姜維一計殺三賢

老版《三國演義》鄧艾

最後,鄧艾帶領士兵1000,冒險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

在鄧艾翻山越嶺,甚至和士兵裹獸皮滾下懸崖之際,還曾在途中發現有座空置的蜀軍大營,原來諸葛亮曾在此處安排三千蜀軍駐紮,以防魏國偷襲,結果諸葛亮死後,被蜀國撤走了。

鄧艾父子額手相慶,在感慨諸葛亮謹慎之餘,急速揮師攻打毫無防備的江油,蜀軍驚恐萬分,以為魏軍是從天而降,紛紛敗退。

鄧艾的軍隊在蜀地越滾越大,最後殺奔成都,後主劉禪不戰而降。

姜維一計殺三賢

鍾會、鄧艾伐蜀進兵圖

這個時候,姜維和鍾會還在劍閣僵持不下,姜維突然收到後主下令投降的詔書,鍾會也收到鄧艾攻克成都的軍報,二人均是又驚又怒。

就在這個時候,姜維利用鍾會和鄧艾的矛盾,心生一計,希圖復國,於是他先行投降了鍾會。

鍾會是有大將之材的人,他對姜維極為信任,史載:

“不受維印,仍令照舊領兵”。

鍾會和鄧艾都是當世名將,現在共同的目標蜀國已經投降,二人的矛盾開始擺到了檯面。

鄧艾認為,如果不是自己冒死偷渡陰平,奇襲成都,蜀國怎麼可能投降。

鍾會認為,自己攻下漢中大片土地,大軍壓境劍閣,有力的牽制了姜維,在這一背景下,鄧艾才僥倖偷襲了成都。

二人素有嫌隙,此時又互不相讓,要命的是,面對蜀中大地,天府之國,二人多多少少都生出自立為王的心思。

蜀投降之後,史載:

“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餘物在庫,不及具數”。

鄧艾看著毫髮未損的成都,難免不有些心動。

此時,姜維勸鍾會道:若非和將軍在劍閣僵持,鄧艾焉能滅蜀。

鍾會非常歡喜姜維的分析,於是問計姜維,姜維說:將軍應向司馬昭進言,說鄧艾有自立為王之意。

姜維一計殺三賢

老版《三國演義》司馬昭

沒多久,洛陽的司馬昭聽到了傳言“鄧艾小兒欲反”,其實,這正是鍾會和姜維之計。

果然,司馬昭起了疑心,加封鍾會官職以牽制鄧艾,命衛灌收服鄧艾。

鍾會和姜維聲稱幫衛灌攻打鄧艾,領兵進了成都,鄧艾父子淪為了階下囚。

在蜀漢宮中,姜維取出地圖,力勸鍾會效仿劉備,依託蜀地天險,足可成三國鼎立之勢。

這個時候,洛陽的司馬昭得知鍾會也去了成都,心知不妙,於是親自領兵五萬,從洛陽進長安,威脅鍾會。

鍾會、姜維得知後,打算軟禁隨軍的魏國將領,一網打盡之後,舉兵蜀地自立,但是可惜消息洩露。

監軍衛灌等人為求自保,領軍亂殺,亂軍之中,鍾會被殺,鄧艾父子被殺,姜維也被殺。

姜維一計殺三賢

老版《三國演義》姜維

同時,大亂之下蜀國多位重臣、將領,乃至關羽、張飛的子嗣也被殺。

為了穩定局面,司馬昭領兵親自入蜀,事件才得以平息。

姜維本來打算先依託鍾會穩住局面,再靠自己和蜀國故舊的運作復國,結果卻時事紛紛,局面瞬息萬變,憑其一人之力,根本應接不暇。

最終,鍾會、鄧艾以及姜維,這三個三國後期的不世之將才均被殺。

這一歷史事件,後世史學家便稱之為:姜維一計殺三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