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日本之所以能成為二戰的發起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中國和沙俄的兩次勝利,讓日本全國上下都開始膨脹,殊不知這兩個手下敗將都是內部矛盾尖銳,處於黃昏落日之時,空有大國之名而無大國之實,就算不打也不會苟延殘喘多長時間,打敗他們並不能證明日本有多強大。

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日俄戰爭

偏偏日本人還看不到這一點,日俄戰爭後就基本沒再發展過他們的陸軍作戰水平,沒能參加一戰更加劇了日本失去了對武器技術發展的體會。

最要命的是日本從上到下,尤其是軍隊內部,都提倡對天皇的忠誠,天皇則以“武士道”精神控制軍隊,宣揚“意志”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使得日軍沉浸在“白刃戰”的戰無不勝中,對新式武器和新式戰術思想不屑一顧。

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坦克。

鑑於坦克在一戰中發揮出的威力,西方在戰後都開始大量研發、生產、裝備坦克,將其作為陸軍的主力,期間雖然美國、法國都限制過裝甲部隊的發展,不過總體而言坦克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還是在向前發展的。

唯獨日本堅持用血肉對抗鋼鐵。1924年張作霖的奉軍就開始進口英國和法國的坦克、裝甲車,日本等到一年後才引進法國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數量還不到奉軍的一半,至於自行研發之路更是艱難。

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日軍裝備的法制雷諾FT-17坦克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日本是個島國,有限的資源和預算都花在了海軍上,陸軍尤其是裝甲部隊能得到的資源少得可憐,所以二戰全面爆發時,日軍雖已有了十幾年的坦克使用經驗,但也只能虐一虐裝備更可憐的中國軍隊,碰上美軍立即玩完。

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日本陸軍分到的那點資源也就只能造這麼大的坦克了

九一八事變是日軍裝甲部隊的首戰,也是日軍一個最好的實戰檢驗機會,可坦克都沒打幾炮,一是因為敵人跑太快,而是因為坦克耐寒太差,冷卻液被凍住,有的零件也凍裂。一年後的一二八事變,日軍坦克又陷入中國南方的稻田水網中動彈不得。更重要的是日軍對於坦克的定義只是“支援步兵”。

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狂怒?

可怕的是,如此淺顯的問題,日軍渾然不覺,選擇性失明。

苦頭很快就到了,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被日本視為“鎮國重器”的第1戰車師團全軍覆沒,連蘇軍二流輕型裝甲部隊都打不過,五萬關東軍精銳只活著回來兩千多人。

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諾門罕戰役中被蘇蒙聯軍繳獲的日軍裝備,足可見其損失之慘烈

實戰教訓終於讓日本人開始清醒。1942年6月,陸軍大將山下奉文赴德國考察,向德軍學習,成立專門的裝甲部隊。

裝甲師團的編制是改變了,坦克也開始獨立作戰,可日軍的作戰觀念毫無進步,在中原地區還能分割包圍中國軍隊,可到了南方又常常因為地形導致步坦協同跟不上而被中國軍隊殲滅。至於更高端的空地協同更不用考慮,戰略反攻階段日軍裝甲部隊常常被中美聯合空軍揍得滿地找牙。

二戰中日本最差的武器是什麼?

美軍裝甲兵將日軍坦克放在他們的坦克上面,以此來羞辱日軍

就和一萬年不變的步兵三角隊形一樣,日軍坦克也是,無論到哪都是一字長蛇陣,在平原還好,一到了山地立即玩完,只要掐頭去尾,整隊坦克裝甲車都只能當炮臺用。

裝甲部隊尤其是坦克應該說是日軍在二戰期間最失敗的部隊,初期沒能發揮出作用,後期又被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猛揍,總體說下來除了攻堅的時候有點用,還不如九二步炮和擲彈筒更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