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要像一無所有那樣去奮鬥

創業者要像一無所有那樣去奮鬥


1

創業後,被問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周圍的人理解你,支持你嗎?

在我理解中,創業有兩種類型:

  • 第一種是內心驅動型。你被理想驅動,亦或被慾望驅動,不安於現狀,想要去闖出更大的一片天,所以你自然而然就創業了。

  • 第二種是走投無路型。實在活不下去了,看不到任何希望,被逼著去創業。

後者,一般沒有多少人會評頭論足,畢竟每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但如果屬於第一種類型,各種質疑往往會在你宣佈“我要創業”那一剎那撲面而來。

這樣做風險太大了,你真的想好了嗎?

創業失敗的概率很高,憑什麼你就能成功?

你現在收入已經這麼高了,何必去冒這個風險?

要不要等穩妥一些再開始?

……

愛人給你冷眼,家人給你施壓,朋友對你苦口婆心。

你疑惑了:還是這樣一幫人,平時抱怨著你收入低,工作時間長,覺得你懷才不遇,應該有更好的未來。一旦你真決定要開始行動了,他們又紛紛過來勸阻你,成為你最大的阻力。

很多人正是在這種壓力下,收回了邁出去的那隻腳。


2

開車的怕走路的,穿鞋的怕光腳的。

一旦你開始擁有什麼,不管多少,你擁有的便會成為你的阻力。

沒有人不害怕失去。

所以如果你在餐廳當著服務員,電子廠站著流水線,一個月拿著一兩千塊錢的工資,你說你要去奮鬥了,沒人會怪你什麼。因為生活已經不能更差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還有什麼不可以失去呢?

假如你坐在高高的寫字樓裡,吹著空調,拿著幾千一萬的收入,還有各種福利年終獎;又假如你有一份外人看來體面有地位的工作,穩定又安全,那麼一旦你有任何“冒險”的嘗試,支持你看好的人轉眼就會開始反對你。

不止如此,連你自己都開始擔心,開始疑慮,開始猶豫。

一旦踏出這一步,意味著你會失去你所擁有的。而一旦失去了,可能永遠回不來了。

誰會不害怕呢?

創業者要像一無所有那樣去奮鬥

3

很多人都覺得:一些人之所以會創業,是因為他們能力強,資源多。因為優秀,所以創業。

大錯特錯。

不可否認,確實有這麼一群人是因為優秀而創業,但他們永遠屬於金字塔塔尖的一小部分。我們看到了他們,是因為太過耀眼,讓人忽略了塔尖下面更龐大的部分。

平均素質越高的人,創業的比例越低。對他們而言,機會和選擇太多了,創業只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機會成本太高了,因為優秀,他們可以輕鬆地獲得高薪、有前景的工作,更難衝破阻力去創業。

我畢業於清華,同學都非常優秀強大。不止一個人這樣問我:清華的學生,創業的比率應該很高吧?事實恰恰相反,比如我們班,選擇去創業的目前所知就我一個人。其他系、其他班,大體差不多。

可為何我們看到那些創業的人,個個感覺都很優秀,很強大呢?

一句話:被逼的。

他們不是因為優秀而去創業,而是因為創業而變得優秀!

有什麼辦法呢?

一旦踏出這一步,意味著你不單沒有收入,每天還要持續的支出;意味著你要把一個人當五個人用,從朝九晚五過渡到朝五晚九。你除了是CEO,你還是財務,銷售,運營,會計,HR,你還是清潔工,員工心理輔導員。

如果你挺過去了,你能不強大麼?


創業者要像一無所有那樣去奮鬥

4

那些要麼因為外在的阻力,要麼因為內在的聲音,而停下腳步的人,我認為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選擇停步,說明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這種情況下的行動,往往也會以失敗告終。

他們不明白,這是一條走出去就無法回頭的路;他們也不清楚,奮鬥和創業,究竟意味著怎樣的艱難和付出。

如果真的明白了,還有這樣的決心,是不可能如此輕易就磨滅的。

外人的不理解和質疑,我也理解。

對大部分人而言,所理解的成功無非就是最後面的那個所謂的“結果”。你最後成功了,他們會過來祝賀,讚賞你當初的遠見和堅持。你失敗了,他們會過來安慰你,同時表明自己當初就預見到了這樣的結果。

你開始的勇氣,你過程的堅持,你的毅力、付出、汗水、淚水,他們都看不到。

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走過了這條路,你已經不一樣了。


5

所以,不要因為被理解而去創業;也不要因為不被理解而停下你的腳步。

奮鬥是源自內心的,決定你是否行動的,只有你自己。

正如有人所說:如果被所有人理解,你又該平庸成什麼樣子?

你應該像一無所有那樣去奮鬥!

創業者要像一無所有那樣去奮鬥

奮鬥吧,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