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要敢於冒險

有時候走的路遠了,經的事多了,反而更加小心,全沒了當初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豈不知勇敢往往是行動的前提,行動則永遠是成功的前提。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內心的怯懦和恐懼留在庸人堆裡的。

----- 劉東華---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創始人,正和島創始人


1、打破常規才有機會成功

創業者要敢於冒險

世界上根本沒有四平八穩的成功,不敢打破常規,一味按牌理出牌,作為後來者你連機會都沒有。

確定性與可能性成反比,追求確定性必然會喪失可能性。一件事情的確定性越大,就意味著可能性越小。

1994年我決定與《北京青年報》合作創辦《電腦時代週刊》。當時項目的投資和風險遠遠超過了我們公司能夠承受的範圍,集團老總問我有多大把握,我說六成,但是絕對應該做,因為如果等到有八成勝算就輪不到我們了。

老總同意了,集團公司借給我們60萬元,我以30%的年息向十幾名員工集資40萬元湊齊100萬啟動了這個項目。最後我們成功了,我們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中國的大眾媒體也步入了多版面、多內容時代。

所謂常規,其實就是此前的成功者確定的遊戲規則,更準確地說是他們賴以成功的方法。後來者如果想成功必須打破這些常規,如果按照這些常規玩兒,根本沒有成功機會。

打破常規需要冒險,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天鵝肉從來都是被第一個敢張嘴的癩蛤蟆吃掉的。

主持商務通營銷時,我就打破行業慣例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先款後貨,一個是小區域獨家代理制。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些常規是誰制定的,大家只是說一直都是這樣做。

我提出質疑,既然我們連是誰定的這個“常規”都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遵守?於是我們推出了這兩個創新。事實證明,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創新,是商務通成功的基石。

我和《北京青年報》合作創辦《電腦時代週刊》時,很多朋友反對。他們認為花那麼大的價錢買斷《北京青年報》的IT版面是非常冒險的,因為過去的IT廠商的“常規”是在專業媒體,例如《計算機世界》、《中國計算機報》上做廣告,沒有人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

而我堅持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必將走入尋常百姓家,老百姓都看大眾媒體,廠商自然會轉向大眾媒體做廣告。後來大概用了半年的時間,我們成功了,幾乎所有主流廠商都開始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了。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銷售《電腦時代週刊》廣告時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常規”。當時IT廠商的廣告都由4A廣告公司代理,4A廣告公司的“常規”都是延後6個月左右付廣告費。

這是小本經營的我們絕對承受不起的,因為我和《北京青年報》的合作方式是我們買斷《電腦時代週刊》的經營權,每個季度初我都要預付一個季度的買斷費用。

如果廣告主按照他們的“常規”付廣告費給我,我們的現金流根本不可能支撐。於是我提出在我們這裡投放的廣告要預付廣告費,4A公司認為我們瘋了,想法完全不符合常規,但是我們做到了。

中國有句俗語: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雷池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我們的舉步不前都是我們故步自封的結果,是我們自己在告訴自己哪個雷池不能越,哪個規則不能破。其實很多時候,雷池只存在於你自己的頭腦中,現實中並不存在。


2 、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具有冒險精神的人


創業者要敢於冒險

世界上真正竭盡全力去努力最後卻不成功的事情很少很少,敢於行動,就已經有了七成的成功可能。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成功的,是那些做事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的人。

世上的機會分兩種,一種是我們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事,然後我們去做且成功了,這種機會不是很多,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到。一種是在別人不看好的時候就撲上去,這是最常見的,也就是俗稱的冒險。

既非達官又非顯貴的你,天上的餡餅憑什麼會掉到你頭上呢?你的機會只有自己去創造,在別人還沒有看好的時候就撲上去,別人不做的事你撲上去,撲對了你就成功了,撲錯了只要沒死就去撲下一次吧。

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具備冒險精神的人,一個不冒任何風險的人,將一事無成,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他們迴避困難,也失去了收穫成功的機會。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冒險,出生之時我們並不知自己要到哪裡去,一生會遇到哪些人和事,但是我們出發了,走得最遠的人是那些願意去做、願意去冒險的人。想清楚最壞的結果,如果確認自己能夠承受,那就大膽地去闖好了,不要患得患失、瞻前顧後。

很多公司都青睞具有冒險精神的員工。他們寧願冒失敗的風險選用曾經失敗過的員工,也不願意錄用一個處處謹慎卻毫無建樹的員工。在微軟,大家的共識是:最好是去嘗試機會,即使失敗,也比不嘗試任何機會好得多。

工作中沒有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在追求的道路上,總會有那些不可預料的險灘沼澤;無處不在的風險,隨時都會出現在每個人的面前。在今天開放的全球化世界中,隨機性和偶然性更大,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在如此不確定的環境裡,冒險精神就成了最寶貴的資源。


3、大膽去冒險吧!你失去的只是鎖鏈!

創業者要敢於冒險

所謂機會就是別人不看好的時候你去做了,冒險是小公司的競爭力,它們以此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空間。

大公司的體制決定了其不能冒險,大公司的規模決定了其必須進行規範的管理,計劃提前很長時間就制定了,預算早早就發佈了,一切都要按照時間表和進度來,凡事都要經過一系列的請示和程。大公司的經營理念必須是以規避風險為主,追求穩步發展少犯錯誤。

這是大公司的生存邏輯,但不是小公司的生產模式,創業公司尤其沒有資格如此生存,因為初創的小公司,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品牌沒品牌。那麼創業公司如何能夠在市場上有一己之地?只有一種辦法,讓自己特別起來,提供別人不能提供的服務,出品別人不製造的產品,打破常規,不按牌理出牌。

雖然這些都是冒險,但小公司冒險失敗了又如何?世上本沒有十拿九穩的事,套用一句老話,我們失去的只是鎖鏈,一旦成功,我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私下裡都會承認他們的成功有運氣成分,那是因為每個成功者的成功之路都是一系列創新、一系列打破規、一系列冒險的結果。

1999年我主政商務通時,因為創造了中國營銷史上的一個小奇蹟,很多媒體來問我成功的訣竅。我回答“我只是按照營銷教科書上教的把每件事都做對了”,“企業經營是一門科學,只要我們把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推廣(promotion)這4P都做對了,成功是必然的”。

這是實話,但是商務通的成功其實是突破了很多“行業例”的,很多創新都非常冒險。例如前文提到的採取小區域獨家代理制、要求貨到付款,以及堅持行業內的代理商一家都不使用等,每一個舉動如果失敗都可能是致命的,幸運的是我們的冒險成功了。

小公司決策要快,要關注那些確定性小的事情。小公司必須冒更多的風險,以此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尤其是賺第一桶金的候,必須冒一定的險,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是需要一點運氣的,有時候需要賭一賭你的運氣。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一點,初創公司應該更多地冒險以期博得一些機會,但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市場份額越來越高,公司應該慢慢遠離冒險,逐步以追求確定性為主。


讀而思

duersi

創業者要敢於冒險

所謂機會就是別人不看好的時候你去嘗試了,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實際上,行動本身就創造了最大的成功機會。所以後來者有六成把握的時候就應該撲上去,小公司只有更多地冒險才能換來更多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