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軀對抗鋼槍利炮,巴以不對稱的戰爭

用身軀對抗鋼槍利炮,巴以不對稱的戰爭

邱 林

5月14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用血肉身軀對抗以色列的鋼槍利炮,血淋淋的畫面通過現代傳播手段迅速到達世界各個角落,刺激著人們的感官,製造著2018年的第一場震撼。

當天,美國駐以列色大使館在耶路撒冷正式舉行開館儀式,美國和以色列兩國高官參加了這場儀式,但是為了保持低調,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都沒有參加開幕儀式。和開幕式祥和快樂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加沙地帶則歷經殘酷的流血衝突。巴勒斯坦民眾遭受殘酷的殺戮,至少有2800人受傷,61人死亡。

巴勒斯坦死傷人數不斷疊加的事實,不僅僅是巴勒斯坦的噩夢,也成為國際社會政客們的交易平臺和國家利益的博弈場,再次顯露人道主義的蒼白和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冷光。

這些年,曠日持久的巴以爭端已經讓世人麻木甚至厭煩,太多死亡的報道也已沖淡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國際社會只信實力,沒有實力,你就是死再多人,不少國家表示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但美國認為以色列是正當自衛,死傷幾千人的黑鍋仍要由巴勒斯坦人自己去背。

關鍵是,死傷幾千人照樣不退縮的抗爭,巴勒斯坦人還能怎麼辦?主要還是國家沒實力。進入本世紀以來,在十多年的巴以衝突中,巴勒斯坦的地位不斷弱化。作為巴以衝突的雙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實力、財力、外界支持力度方面已嚴重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人只有二選一:

其一,繼續堅持和談。自1991年馬德里和會後,部分巴勒斯坦人相信巴勒斯坦建國可以通過和平手段來實現,但1991年至今,巴以和談數次準備重啟又被擱置。從外部環境來看,目前的國際和地區環境並不利於巴勒斯坦一方,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上臺更刺激了巴以矛盾的激化。

其二,轉向激進手段以示抗議。在和談無法帶來希望的情況下,更多的巴勒斯坦人會將對美國與以色列的不滿情緒訴諸激進手段,通過自殺式襲擊、暴力抗議示威等手段表達立場。這種激進手段可以在短期內讓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達到氣勢與影響力方面的勢均力敵,但這種平衡的本質是畸形的,無法實際解決巴以問題。

現在,巴勒斯坦人選擇的是後者。巴勒斯坦人悲劇在於,其“國土”要麼被以色列佔領,要麼被猶太人定居點撕裂得千瘡百孔,剩下的自治地區則處於封鎖和控制之下,連稅收都要以色列代徵,這樣的國家只是一種心靈寄託。作為巴勒斯坦人,他們除了用身軀對以色列進行抗議外,已沒有什麼路可以走。

但人心是肉長的,政治是冷酷的,利益角逐是殘忍的。加沙地帶的血腥事件發生後,雖然有不少國家的部分民眾上街遊行,譴責以色列的暴行,要求以色列停止對巴勒斯坦人進行攻擊。但是,這種聲音相對於巴勒斯坦的槍炮聲、相對於戰爭雙方的喧囂太過微弱,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計。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發生衝突不僅不能解決民族矛盾,而且其產生的反作用力,會給中東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深陷血腥衝突的同時,他們周圍的地區正在迅速地改變。眼下,這些改變其實讓以色列少受國際社會譴責的影響。

事實上,猶太民族離不開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民族也離不開猶太民族,各民族間的團結保障各民族的發展繁榮。以色列只能通過與鄰國和平相處來保證自身安全。每隔幾年就把加沙變成一片廢墟、殺害成百上千的平民,只能讓和平的前景更加遙遠。

讓人們看到的現實是,一個執著於安全的以色列政府,在越來越右翼的民眾支持下,似乎已經放棄了考慮長遠的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