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汙染防治道阻且艱 多項工作亟需跟進

機動車汙染防治道阻且艱 多項工作亟需跟進

現階段,機動車排放汙染已成為繼工業汙染之後的第二大汙染源,是造成細顆粒物、光化學煙霧汙染的重要原因,更是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我們認為,為保障空氣質量,打贏藍天保衛戰,機動車汙染防治是一個重要戰場。

機動車汙染日益凸顯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生態環境部近日發佈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顯示,我國已連續九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2017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10億輛,同比增長5.1%。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2014年24577.2萬輛;2015年2.79億輛;2016年2.95億輛;2017突破3億。持續增長的數量背後,機動車汙染日益凸顯。

大氣環境管理司負責人表示,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國部分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複合汙染的特點,直接影響群眾健康。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等15個城市大氣PM2.5源解析工作結果顯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動源對PM2.5濃度的貢獻範圍為13.5%至52.1%。

同時,在機動車排放中,柴油貨車的貢獻最大。有數據顯示,佔汽車保有量7.8%的柴油貨車,排放了57.3%的NOx和77.8%的PM,是機動車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新一輪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佔三分之二;而在本地排放中,機動車等移動汙染源貢獻佔比達到45%,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擬建最嚴機動車“全防全控”監管制度

根據權威媒體報道,截至2017年底,北京、天津、重慶、山西、廣西等11省區市生態環境部門成立了專門的機動車環保監管機構,我國機動車環境管理新模式已經有效建立。

隨著藍天保衛戰再升級,機動車汙染治理必將是重頭戲。國家及地方層面都在加大力度治理機動車汙染,全國多個城市已經出臺“一攬子”治理措施,致力於全方位、多角度管控機動車尾氣排放,遏制機動車汙染。

6月2日,生態環境部官員表示,我國將加快制定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建立實施最嚴格的機動車“全防全控”環境監管制度,促進城市和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具體而言,未來,加快制定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降低柴油車汙染排放總量,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以及實施清潔柴油車、清潔柴油機、清潔運輸和清潔油品四大行動將相繼落地。

防治機動車汙染,如何發力?

從國內外成功的經驗來看,防治機動車汙染必須堅持車油路協同的原則,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抓機動車的生產技術;二是過程嚴管;三是及時淘汰老舊車輛。

但縱觀各地的治理措施,業內認為,防治機動車汙染,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如:加大區域聯防聯控對車、油品標準的統一力度。此外,在完善政策標準的同時,可以加大推廣新能源汽車、提升油品質量、配套實行尾氣淨化裝置定期更換制度以及加大發動機燃燒技術和尾氣催化轉化技術研發力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