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打貿易戰,中國“洋垃圾”禁令竟是導火索

美國對華打貿易戰,中國“洋垃圾”禁令竟是導火索

6月2日~3日,被寄予厚望的中美經貿談判再次無果而終,給國內不少“樂觀派”澆了一盆冷水。

很多人認為,中美貿易戰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導致的必然結果。其中緣由和利弊,各路媒體與專家已經做了細緻的解析報道。老崔認為,中國“洋垃圾”禁令的頒佈實施,也是中美貿易戰宏觀因素背後不容忽視的導火索之一。

長期以來,中國處理了全世界不低於50%的廢舊金屬、廢塑料及紙製品出口,其中不乏海量的洋垃圾,可以說發達國家的“綠”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中國的“黑”基礎之上。

這些洋垃圾進入中國,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回收作坊中,農村婦女手工分揀、洋垃圾場成為孩子的“遊樂園”,攜帶病菌病毒的針筒成為孩子的玩具,無法回收的洋垃圾被簡單焚燒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資……這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的巨大阻力,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格格不入。

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頒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並與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項禁令的核心正是“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中國一禁,以美國為首的歐美髮達國家慌了。美國廢料回收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皮卡德說:“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對我們來說,中國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海外市場。”

約瑟夫·皮卡德提供了一組數據:2015年第一季度,美國對中國廢塑料的出口額高達3億美元,但2018年第一季度僅為760萬美元,同比下降60%。

美國《紐約時報》也報道稱,中國洋垃圾禁令讓美國焦慮。在中國停止回收大部分洋垃圾後,來自美國幾十個城鎮的塑料和紙張被直接傾倒在垃圾填埋場。成堆的塑料垃圾和其他垃圾逐步“佔領”了各地垃圾回收站的大門、停車場,大有“垃圾圍城”之勢。

面對中國的“洋垃圾”禁令,歐洲開始了環保改革,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採取了另外一條震驚全球的策略——對華打貿易戰。所以北京時間3月23日,特朗普宣佈對中國價值高達6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對中國徵收關稅的目的在哪裡?美國在宣佈打貿易戰的當天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在3月23日,當天的世界貿易組織貨物貿易委員會會議會上,美國代表就向中國提出了要求:中國立即取消進口禁令,修改目前的做法。

據老崔瞭解,中國洋垃圾禁令實施之後,直接關係到美國相關行業超過15萬人的工作崗位。失業率提升意味著選票與支持率的降低,所以美國才不惜以貿易戰為籌碼,要求中國取消洋垃圾禁令。

生態文明建設是千秋大計,事關國計民生,對於美國的要求,中國嚴詞拒絕。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做出回應: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制度管理改革,是中國政府根據國際法所享有的權利,得到廣大中國人民的堅決支持。

當然,”洋垃圾”禁令只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導火索之一,提供了一個可供思考的路徑。老崔認為,貿易戰的直接原因在於中美貿易失衡,美國迫使中國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但其更深層次的目的在於——打擊中國製造業崛起,遏制中國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