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群鞠躬盡瘁為革命

“只要我一天活著,我就一天不停止黨的工作。”這是革命烈士——周逸群說過的話,他是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畢生為黨工作,矢志不渝。

為紀念週逸群烈士,我市建設了周逸群烈士陳列館,將其修建在中南門古城,與周逸群故居相隔200餘米,距逸群小學100餘米。陳列館設採用現代化的聲、光、電布展設施,全面生動地展示周逸群烈士一心為黨、不畏犧牲的生平。

據史料記載,周逸群1896年生於貴州省銅仁縣(現為碧江區)城關鎮,7歲入銅仁城南小學,15歲以優異成績考入銅仁南明學校中學部,他所寫的《諸葛亮輔漢於蜀論》被評為全校優秀文章,刊於《南明雜誌》。1919年春,周逸群東渡日本,入東京慶應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

1923年回國,在上海參加創辦《貴州青年》旬刊,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入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鬥爭,擁護貴州獨立,被喻為“有抱負的青年”。1924年10月入黃埔軍校學習時,顯示出卓越的組織和宣傳才能,被稱為“黃埔島上的一顆新星”。

1928年3月,周逸群與賀龍一起組織工農革命軍,舉行桑植起義,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織游擊隊、赤衛隊,在洪湖、白露湖和華容東山一帶開闢了若干塊遊擊根據地。

1929年春,周逸群等革命前輩領導鄂西地區軍民,提出“你來我飛,你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和“分散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等游擊戰術,運用這一戰術挫敗了國民黨軍及地主武裝的多次“清剿”。

1930年,周逸群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與軍長曠繼勳率部連克潛江、郝穴、調絃口等城鎮,成立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與賀龍領導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同年9月,調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

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區返回江北彙報工作,途經湖南嶽陽賈家涼亭時,遭敵軍伏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5歲。

周逸群曾說:“我們共產黨員,要像鐵一樣硬,鋼一樣強。”在周逸群

陳列館二層的正中,這句話高高懸掛,時刻激勵和警醒著後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