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和殲20,哪個更適合做艦載機,有什麼優勢?

銀杏智庫

謝友相邀,個人更支持殲31上艦。殲31、殲20同為我國最新研製的第四代戰機:殲2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已開始小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殲31為單座雙發中型戰鬥機,尚在研製中。



網上有很多人支持殲20上艦,其觀點無非有這麼幾個:已裝備部隊,技術上相對成熟些;殲20的載彈量更大,航程更遠,戰鬥力更強;殲20性能更先進,對F35更有優勢;還有什麼鴨翼在大迎角狀態下的優勢,利於上艦……這些人忽視了一個問題:搭載何種艦載機,取決於航母在我海軍戰略中的定位——艦載機是航母的武器,什麼樣的作戰任務決定了使用什麼樣的武器,而不是誰性能更強誰就上艦。


殲-31驗證原型機三視圖

舉個例子說,殲20性能要較殲10/殲11性能強的太多,但是殲20服役卻不會完全取代殲10/殲11系列:一方面是經濟上難以實現,另一方面殲10/殲11有自己的作戰任務。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至於有人說的用殲20碾壓F35,這是典型的冷戰思維模式:你有厲害的,我就弄個比你還強的。美國瓦解前蘇聯的策略,用在俄羅斯身上已不見效,美國巴不得中國也中計:竟然真有人不辯是非,愣往槍口上撞,還批評支持殲31上艦的人是別有用心!哈哈,可笑。


殲-31在珠海航展飛行表演

我海軍的發展戰略是什麼?建立一支攻防兼備型的海軍。在這個大戰略已定的情況下,航母的作戰任務是什麼?支持殲20上艦的人來解釋解釋。殲20能夠勝任航母的作戰任務,殲31是否也能勝任?如果殲31能勝任,那還有什麼必要非得用殲20?

還有人拿殲31的性能去與F35進行比較,殲31還在研製之中,還未定型,哪來的性能參數?沈飛對外宣傳時的數據,能做得了準?原FC31戰機,用的是俄羅斯的發動機,誰能告訴我:殲31用什麼發動機?拿個證據出來。發動機都定不了是什麼,那四代機的: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這兩個關鍵性的指標還怎麼比?連基本的東西都沒有,憑什麼就斷定殲31不如F35?再說隱身性,殲20的部分技術同樣會在殲31上應用,沈飛、成飛同屬中航,別和我提什麼競爭。央視報道過:殲16部分應用了四代機技術。殲16屬重型戰機,與殲20相同,這四代機技術最成熟的就是成飛。


2.0版殲-31試飛圖片

殲20在我軍中的定位就是“踹門用的”,屬於什麼樣性質的裝備,就不用提了。至於殲20改裝成艦載機,像很多人說的:摺疊個機翼、加固下起落架、安個尾鉤……要是這樣的話,應該請他們去設計艦載機!

我支持殲31上艦,只因支持海軍的發展戰略:殲31能夠完成海軍的作戰任務。至於殲31的性能,沈飛原來參加航展的宣傳冊,沒什麼用了。殲31只有定型之時,才能公佈一些基本性能、數據。現在說什麼都是猜測,根本就當不得真。沒有定型,一切皆有可能!!


殲-31戰鬥機

期待,沈飛帶給我們一款真正的殲31。


儒道之主



關於四代隱身戰機上艦的問題,從F-22戰機服役那一刻就已經是業內專家長期熱議的話題之一。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四代隱身戰機的國家已不在少數,除了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服役四代戰機的國家。此外,還有俄羅斯、伊朗、韓國等都早已立項研發自己的四代戰機,而欲求購四代戰機的國家也已經超過30個。



談到這裡,先不提四代機能否上艦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能研發並列裝/服役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三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四代隱身戰機上艦對於任何一個軍事強國都是異常艱難的!



據業內人士稱,殲-20和殲-31(FC-31)戰機在最初設計之時並沒有把上艦列入重點要攻克的目標之一,接下來筆者就剖析一下殲-20和殲-31戰機的特點,進而比對出誰更適合上艦的問題!

殲-20

殲-20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款採用鴨式佈局的戰機,某種程度上借鑑了殲-10戰機的設計理念,那就是採用中國獨創的鴨式佈局+大三角翼,從而抵消了航空發動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戰機的超音速巡航。



這是個相對根本性的問題,因為從鴨式佈局的理念被提出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截止目前,只有中國融合創新了這一佈局理念,可以說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把這個領域做到了極致。

由於鴨式佈局+大三角翼是十分不適合魔改,如果想要實現殲-20上艦,其難度不亞於研發一款新的四代隱身戰機。但殲-20戰機如果能被深度魔改的話,其上艦的可能性還是要比殲-31戰機高出許多。

殲-31

殲-31是中國繼殲-20之後研發的第二款中型雙發四代隱身戰機,殲-31的氣動佈局與殲-20有著本質的不同,其採用是非常經典的常規氣動佈局。

由於殲-31戰機屬於中型戰機,加上航空發動機又不是中國的強項,殲-31就直接採用了雙發動力設計。



就在上月,國內媒體報道了殲-31戰機的第二架原型機疑似換裝了國產WS-13系列發動機,較上一代裝配的發動機有很大的提升,雖然發動機的性能參數不詳,但是,業內專家卻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令國人振奮!



目前,殲-31較殲-20上艦的優勢也很凸顯:

第一、重塑設計較簡便,參照以往的案例來看,不存在太大的技術難題;

第二、航發技術的突破為殲-31帶來了新的上艦生機;

第三,殲-31戰機的尺寸更適合彈射直通甲板,較殲-20而言,其機身尺寸更適合上艦。



綜上所述,如果能深度魔改殲-20,並將其機身尺寸成功縮小的話,勢必會比殲-31戰機更適合對抗來自於太平洋對岸的軍事壓力;如果重塑殲-31就必須攻克航發,如果機身設計的重塑能夠與新型航發完美結合,也依然可以達到縮小版殲-20的作戰效能。


墨墨觀察

圖注:殲20

目前,中國唯一的航母艦載機是殲-15,殲-15戰機是以國產殲-11戰機為基礎研發改進而來,屬於第四代戰鬥機的改進型。未來,隨著中國越來越多航母的入役,隨著各國第五代隱身艦載機的應用,中國也將需要更先進的航母艦載機入役,以應對未來複雜的局勢。在中國目前的戰機中,大家公認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戰鬥機有兩種:殲31和殲20。

認為殲31適合作為艦載機,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和現實角度分析的。首先,殲31重量輕,適合上艦。殲31為中型戰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8噸,和美國的F35差不多,相比於殲20輕了9噸左右,其在航母上無論是起飛還是著艦,都佔有具大優勢,對航母的性能要求不高。而殲20由於本身自重過大,必須用彈射器才能起飛,著艦也相當困難,對航母的噸位、尺寸、性能要求過高。

其次,殲31尺寸小,載機多。其機長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相應的,在航母上所佔的空間就比較小,便於航母搭載更多數量的殲31戰機,形成數量規模上的優勢。

最後,殲31體積小,重量輕,在技術環節上有更多的操作空間,更容易改造成航母艦載機,也適合中國對下一階段航母艦載機的作戰需求。

而認為殲20適合作為艦載機,則是從未來艦載機的發展趨勢出發的。首先,殲20性能更先進。相比於殲31,殲20航程大,載彈量大,航電雷達系統優異,總體性能比較先進,更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其次,重型艦載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航母本身空間有限,限制了其出動和回收艦載機的數量和規模。在一定時間內,航母能支援艦載機出動的能力相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儘量提高艦載機的單機作戰能力,比單純增加艦載機數量更具優勢。因此,殲20比殲31更適合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

因此,若從長遠角度考量的話,殲20更適合作為我國未來的艦載機;但若從現實和短期角度出發,殲31則更具優勢。當然,未來具體情況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兵工科技

中國海軍面對的最大威脅無疑是民主燈塔那一票航母戰鬥群和上面的F-35,F/A-18EF。美國人之所以會採取F-35+F/A-18EF的配置,是因為五代機彈倉空間有限,大型彈藥必須得外掛,不如讓四代機掛。既然如此,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也可能會採取五代機+四代機的配置。但是無論如何,這款隱身艦載機都是對標F-35的。

關於FC-31和F-35孰強孰弱各路大神都有分析過,對此不過多贅述,但是無論FC-31能否勝過F-35。至少我們知道作為重型機的J-20是一定勝過F-35的。而J-20的彈倉能裝下PL-15這種超遠程空空彈,裝下空射鷹擊-82也不是大問題,也就是說艦載型J-20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艦載四代機。既然如此,從戰鬥力預設的角度看,J-20肯定比F-35好,那麼肯定是優先考慮J-20上艦。至於說J-20尺寸太大不方便上艦的,現役四代機J-15的體形比J-20還大呢,不也一樣是艦載機嗎?

J-16的長度與J-15基本相等,都比J-20更長更寬

J-20作為重型機,它的作戰半徑遠遠高於FC-31,這意味著遠海作戰時裝備J-20艦載機的航母戰鬥群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放飛飛機,發起攻擊,這樣航母戰鬥群本身就可以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

而FC-31呢?彈倉內置4枚空空彈,無法內置任何目前已有的反艦導彈。之前中航工業大言不慚的在對外宣傳口徑中宣稱“17.5噸標準起飛重量下內油作戰半徑1250km”,而在最近一次航展上的宣傳口徑則變為了“滿內油4枚中距彈作戰半徑700km”。而F-35在外掛反艦導彈執行任務時的重載作戰半徑也有700km。

FC-31只比J-20短3米,比F-35要長將近2米,考慮到航母的實際擺放空間利用率,FC-31根本不會比J-20多裝多少,能有20%的數量優勢都很難。

關於航母戰鬥群交戰時艦載機作戰半徑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很明顯,對於開始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而言,考慮的絕不僅僅是什麼3個航母戰鬥群對中型國家取得優勢之類的。面對潛在假想敵美國海軍,必須儘可能取得優勢。


貞觀防務

我認為殲-31還是合適的,非常合適做艦載機。大凡討論問題,總得有個大範圍,實現起來才是可期的,不然的話,定性過死,或一味貪大求全,或輕輕一棍兒把一款飛機打死,或情緒不冷靜跳起來腳來就罵,總是不好吧?殲-31雖小些,但也不是一無是處。“鶻鷹”起飛日,個人就非常喜歡,怎麼著吧?試枚舉如下理由,請大家做個商量,也請給殲-31一點機會,好不啦?

第一,殲-31是沈飛自籌資金研製出的爭氣機。自懂得我們需要下一代艦載機,吃透了殲-15設計,它非常適合上艦的,這個叫有經驗。設計出的殲-31隱身能力也不差呀,而且是雙發,安全性自有提高。殲-20是我國空軍當家主力花旦,率先裝備,今後改進任務相當之重,不是不好,上艦顯得大了些,如果再縮小,不疑於專門研製一款新型戰鬥機,所以這個吃不消。照我說,如果成飛有的是力氣,可以在五代上多進行技術探索嘛。

二,比之F-35性能並不差。一航的老總林左鳴就說了嘛,我們這個還可以,就是奔它而去的,如果換裝了國發,自然性能當有提升,無論隱身、航程,自有優勢。我們看到2.0版的殲-31九項改進,技術漸趨成熟,再去新設計一款,費時費力,也不一定就見得要比殲-31好吧?

最後,也請給沈飛一點機會。這些年沈飛僅在殲-11身上打轉轉,技術資源佔盡了,如果不給它投資,未來技術攀升難度也大,僅靠成飛是不成的。國家注資有側重,現在成飛研製出了殲-20,沈飛在四代機身上也需更多投入,現在自搞的項目,恰恰需要一點陽光。


魂舞大漠

我的觀點與銀杏友完全相同,無論殲20還是殲31,都是中國人的孩子,都是來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做為中國人,本就不應該厚此薄彼。


筆者以前答題中,也多次闡述了個人觀點殲20定位於破網神針,主要任務就是對敵方關鍵節點目標、高價值目標的打擊任務,不承擔對面狀目標的覆蓋式的全面作戰,因此,殲20的機身設計修長,增加了載油量,使其作戰半徑達二千公里。加長了彈艙尺寸,可掛載霹靂15這種超遠程空空彈,以達到300公里之外狙殺敵預警、電子戰、空中油等高價值節點目標。

但是,儘管它武功高超,堪稱為一代天驕,卻不能作為艦載戰機去遠海大洋上殺敵建功。原因有三:

一. 正是由於其機身過長,要超過殲31三分之一,使航母機庫內容納戰機數量大大減少,迫使每架戰機的巡航出勤率大大增加,縮短其服役壽命。

二. 機身材料問題。由於殲20的設計定位就是一架陸基制空為主的戰機,讓它經年累月地浸泡于海洋鹽霧之中,這種腐蝕對於其機身材料來說,將是難以解決大問題。

三. 機身鋼架結構是按陸基滑跑起降需求來設計造制的,它的結構只需考慮機動扭力,而無需顧及彈射和攔阻的極大瞬間拉力。如果用這種受力結構的殲20去承受那種巨大拉力,那是在做破壞性試驗,簡直就是虐待!曾經有許多人認為殲20可以通過魔改,來適應上述條件仍可上艦,卻不知一款隱身戰機的魔改難度甚至超過重新研製,而且經過十年八載改過之後的戰機還能有殲20的模樣和性能了嗎?大概比殲31也大大的不如。

而殲31則是沈飛在成功研製了重型艦載戰機殲15以後,在海洋環境對機身材料需求上、在機身受力結構上,在機身機翼升力部局上,都具有了可靠技術積澱的條件下研發的殲31,而且初始設計定位就是一款艦載機型,28噸的起飛重量,使其載油量足夠千公里以內的作戰半徑,而這個數字還是處於殲31尚末根據需求所設計的定位數字(並且我們局外人,根本無法知道殲31是否還有更新定型版),在航程上至少大於閃電。

隱身性能,不必討論此前殲31這項能如何,沈飛、成飛同屬中航下屬公司,而且殲20的隱身技術也是集國家行為之力形成,並非屬於成飛一家,如果是國家需要,成飛當然責無旁貸盒盤托出,總不至於國家、中航也都象有些人那櫸厚此厚薄彼吧?

而殲31的態勢感知、航電、數據鏈等系統只不過是根據軍方需求,完全不必沈飛自己另行研製,沈飛要做的只是在其預留的機身容積內安裝而已。

至於有些人詬病的俄製AL31發動機造成的殲31超巡及機動性能不足向題,筆者個人認為這根本就不是問題,現太行的WS10B早已批量生產,更先進的峨眉15推力矢量發動機也已成功,對於一架末定型的戰機來說,無非就是按需求裝配,總不至於讓沈飛自己再開發一款發動機吧?



筆者胡裡巴塗地胡謅了這些,也就只是闡明一下自己對問題的觀點,對於現在的殲31來說,上艦是它的責任,性能必然遠超F35C!


鐵嶺鋒

殲31和殲20,哪個更適合做艦載機?殲31比起F35,孰優孰劣? (名字就是個代號,本文就用殲31了,不用爭論)

第一,殲20不適合做艦載機。

首先,氣動不適合著艦:

1,鴨式的迎角卸載控制,在大迎角時候有優勢,迎角越大越靈敏,而小迎角時候則沒有平尾式的加載控制靈敏。也就是說著艦時候控制穩定的能力不強。遠耦合鴨翼面積很小,低速下配平能力低,而且上反漏氣,舵效更差。即便有了矢量噴口,也主要用於起飛,對著艦的幫助比較少。而且平尾式的加載控制,是增加升力的狀態,復飛更容易。

2,大後掠三角翼也不利於著艦。殲20的翼型,展弦比過小,誘導阻力大,低速升阻比很低。如果速度高起來,鴨翼的渦流效果得到凸顯,高速段優勢盡顯。可是著艦的時候是低速啊,需要速度低的同時還有更大的升阻比,一方面可以減速增升,便於復飛,另一方面著艦穩定。

3,可否改變?這個問題是由鴨翼的遠耦合和機翼的大後掠帶來的,那麼改變就是變成近耦合,可是近了翼稍渦流就無法通過尖拱邊條渦捲到機翼之上,那就只能放棄共面鴨,採取高置鴨翼,可是隱身也就差了。三角翼展弦比加大,那麼高速優勢也就沒了。這不是變成了陣風?鴨式和三角翼都不利於低速升阻比,可以雀降,增大迎角著艦,如果要保留遠耦合鴨翼,和大後掠三角翼,迎角增加就太多了,這樣會擦尾的,而且飛行員的視野也不好。安全穩定的使用,是我國航母威懾力的首要來源,不可冒進貪功,因小失大。

其次,殲20的結構不適合做艦載機: 雙發動機的緊湊佈局,主起落架之後的中間並無承力結構。艦載機著艦要後輪碾過攔阻索,攔阻索再彈起來,攔住隨後過來的尾鉤。有的艦載機就因為尾鉤距離後輪只有2米(f18超過5.5米,f14d達6.6米,甚至連x47b都有3.1米),導致長期無法鉤住攔阻索,後來不得不往後堆焊一條鼓包,把尾鉤往後延伸。這樣增加了重量,降低了隱身性。 我們不能再犯同類的錯誤。從結構係數來看,加尾鉤位置有高強度結構才好,這樣不會額外增加重量,安全性也更有保證,畢竟尾鉤拉斷飛機的事故也是不少的。



(如圖,殲20主起落架在彈倉後緣位置,也是機翼的開始處,後面沒有合適的位置放尾鉤)

第二,殲31適合做艦載機,完全可以成為世界最大的隱身艦載機。

1,中航對鶻鷹的評價:重量控制最精準,數字化程度最高,複合材料用量最多,研製時間最短,成本控制最優。 第一句就是重量控制,可見設計團隊是瞄著艦載機去的。而研製時間短成本低透露出來的另一個信息就是,粽子使用了很多成熟技術。符合艦載機求穩的要求。

2,鴨式優勢在於放大靜不穩定度,而艦載機還是穩定一些好,低速好控制,殲31就是平尾式佈局。

3,艦載機需要大迎角起飛或者降落時,尾翼在機體影響區,受到干擾。殲31垂尾更大,試驗艦載階段可以先用第一個版本,垂尾大更安全。而且沒有尾鰭,不會受到甲板和反彈擾流的影響。

4,採用和教練10獵鷹一樣的平尾,尾撐盡力後延,轉軸盡力靠前,一方面增加舵效提高起降時的控制能力,一方面也提高了大迎角控制能力,抗得住機體影響區的干擾。另外和垂尾的位置錯開了,可以減少因為二者動作而產生的雷達散射。如果沒有艦載考慮,提高靜不穩定度應該如同F22那樣,平尾楔入機翼後緣襟翼一段,同時還能減少跨超音速的阻力。 (如果艦載型的翼展增加很大,也會楔入)


5,中間承力結構一直延伸到尾椎,方便安置尾鉤,不會出現堆焊延伸那樣的難堪。 立柱式雙輪前起落架,比跪式的鉸鏈更抗衝擊,適合著艦,可見具有設計指向性。

6,整體看來。最起碼殲31也是一款以艦載機為設計目的的戰機,各種技術應用,應該說中規中矩,說不出什麼不好,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符合艦載機求穩的立場。

7,唯獨有一點擔心,我們的航母沒有美國大,而我們的艦載機卻比美國大,那個數量是否夠用?一個波次的投彈量夠不夠完成戰術指標呢?可能需要更多的殲15來搭配。這一點殲20就更不合適了,因為它更大,導致數量更少。無論是空中對峙,還是對地波次打擊,對於中國航母來說,數量需求更重要。畢竟真的打航母,還有21帝等其他更好選擇。

第三,殲31碾壓其他隱身艦載機還是沒有問題的。

㈠,體積優勢。 總有人說殲31小,那麼真的嗎?看數據還是可以看個大概的。

殲31珠海航展的中航官方數據(艦載版還會放大): 武器燃油全內置狀態作戰半徑1250千米,攜帶外掛油箱時作戰半徑2000千米。 機長17.3米,翼展11.5米,機高4.8米。 比起同類來說,不算機翼部分,機體長寬高一乘,多了十幾立方米。這還小?到底是不是跟同類飛機比的?(見銀杏另一篇自己提問回答)

而且,殲31的方形率很高,小翼展而機體寬。機體各處厚度差不多。可沒有大肚腩和高脊椎,可不是用突出部位獲得的尺寸。在隱身戰鬥機裡,厚度僅次於殲20。

有人說,殲31是外輪廓大。可是兩個發動機啊,佔用空間會多啊,單發的可以彌補啊。真的嗎?兩個發動機那可是中發,可不是大發。算一算就知道了。渦扇13,長度4.14米,進氣口直徑沒找到,最大直徑1.02米。 計算對總體空間利用的影響,公平起見,都用最大直徑。 V=Lπrr,渦扇13的體積是3.38,兩個就是6.76立方米,差距連1個立方米都不到,拿什麼彌補整體的體積差距?(見另一篇)

體積優勢就帶來了航程優勢,這就是1250公里作戰半徑的保障。

體積優勢還帶來了彈倉優勢。中推發動機在上面兩側,機身向下傾斜,彈倉在下面,深度也未必有多少影響。如果發動機在中間,彈倉在兩邊,影響的是長度和寬度。兩側進氣道就要向中間更快彎曲,因此影響了兩肋彈倉的空間。而整體上殲31體積優勢巨大。尤其是能夠保證容納更長的空空彈、空艦導彈,確保更大的射程。 殲31雖然也是兩側進氣,但兩個發動機在尾椎兩側,因此進氣道擠佔中間彈倉空間較少,設計機腹彈倉更加自由。因此大家看到了大大的彈倉,寬度不低於2米,長度大概4.5米。(如上面圖)這樣寬大的彈倉,可以容納更復雜的掛架,可以選擇發射次序。

側彈倉目前全世界同類都沒有。但是,31起落架艙重新修改之後,是可能放置側彈倉的,具備升級空間。起落架可以更換,試飛階段前收起落架更安全,液壓故障還可以利用風阻打開到鎖定角度。使用成熟之後是存在後收或者側收起落架的可能的。這個有待於觀察。

扔炸彈的話,用小飛翼無人機更好,何必還用有人機呢?大型炸彈的話,殲15更好啊。反正航母的用法是長時間、持續性、漸進式介入施壓,非隱身的多用途戰機是必須要保留的,讓人家看得見才能更好的施壓。而且對地對海任務還是殲15更擅長,電子戰版本的霹靂飛鯊也需要保留這一款,規模降低成本,便於維護。

㈡,空戰能力優勢:

1,超音速佔位。 說高空高速入場優勢,殲31可是針對了對手研製的,超音速面積率優勢在握,翼展更加後掠。做到比對手更好更快,給空空彈更大的初始動能和勢能。首先進入射程,把對手納入不可逃逸區。

2,能量機動。殲31是雙發啊,都可以加矢量噴口的,遇到單發沒矢量的對手,那優勢大了去了。 能量機動也要看推比,殲31在中航是重量控制最佳得主,複合材料和鈦合金打印技術先進。 2012年,奧巴馬親自宣佈,把鈦合金3D打印列為未來9大科技之首。次日,中國公佈,該技術已經大量應用於各型飛機的結構工藝。以F22佔比40%的鈦合金架構來說,如果採用我們的打印代替熱等靜壓,可以減重40%(引用王華明教授所說,不是比較,勿審核掉)。4成的4成,就是整機的16%呢,即便沒有全部零件這麼多,也不是一個發動機推比可以追平的了。 除了減重,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殲31發動機也有優勢(勿噴,去看銀杏另一篇回答再說),沒出來就是優勢,比某些出來定格差品的強。殲31與梟龍、利劍無人機是共享發動機的,有體制保證其項目,還怕什麼。隨著材料革命首先在中國展開,結構材料的納米顆粒製備、量子測量下的結晶控制,都會給發動機帶來革命性飛躍。

3,角度機動。玩瞬盤啊,瞬盤看翼載啊,殲31體輕啊(前文介紹過了),不超重啊。這還擔心什麼?

4,先敵發現能力。隱身機為了不被別人發現,雷達要做針狀波束掃描,發現非隱身機容易,但是這種針狀波束對於隱身機基本無法發現,因為信號積累太少。那麼隱身機發現隱身機就需要綜合光電跟蹤系統了。而這東西在飛機的下巴上,只能發現比你飛得低的目標。這一點殲31處於全面優勢啦,針對了對手嘛,有高度優勢。也許有人說還有分佈式紅外系統啊,可是那個孔徑小,而且是用的中波紅外,針對的是地面潮溼背景和超過300K的高空高溫物體,對於發現水平大距離物體是不擅長的。

5,隱身性。二次輻射電磁波的繞射是需要曲率變化越平緩散射越小的,如果近似圓筒肯定不好。疙瘩多了,尖頂繞射就多了。殲31明顯身材更板整,這身材技術就奠定了差距。

6,彈倉優勢,也就是先敵發射優勢。(前文也提到過)又長又寬的彈倉,可以安放更長的空空彈,獲得先敵發射優勢。

7,殲31機鼻直徑更大,雷達根部有1米左右,可以容納更多單元的有源陣雷達。

㈢,艦載機發動機雙發備份,更安全。 一個是故障時還有另一個動力,另一個是鉤住攔阻索更安全。雙發有尾椎結構,尾鉤安裝位置強度有保證,比單發堆焊的好多了。必須強調,艦載機安全第一。(標配發動機不需要著急,航母是保護海外資產的,殲15眼下夠用。世界隱身艦載機的階段還沒正式進入呢,要持續幾十年呢。再說一次,梟龍和利劍001用的發動機與殲31同款,必然會搞成的,有體制優勢保證)

㈣,1250公里作戰半徑,體力大嘛。

第四,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艦載機方案。現在只知道殲31比殲20適合艦載,如果有更好的方案,那就另說了。

第五,殲31做艦載機的用法。 殲31的艦載機任務有3個: 1,指揮無人機蜂群,可對峙,可打擊。 2,偷襲敵機,包括侵入我防空圈的敵機,以及使用高拋式超遠距離衝壓反輻射導彈偷襲敵人預警機。 3,當地人沒有防空能力之後,跟著殲15一起對地對海攻擊,使用外掛彈。 另外,考慮到規模成本問題,不會僅僅供應海航,在一些沒有四代機的方向,也是可以部署的,主要是防空。作為踹門者,也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鶻鷹腹部隱身遠好於肥肥。 也就是說,可以作為黑龍殲20的必要補充,黑龍還是以刺殺對方空中高手(預警機、隱身機)為第一要務。

第六,最後對國產先進武器,送上祝福。 我不太喜歡鶻鷹這個稱呼,如果非要叫鳥,叫雕鴞也好啊。 為表達我的期望,我給它取個綽號——霸天虎。(和動畫片沒有關係,美國動畫片的狂派,人家叫的是deception,意思是反欺騙。霸天虎這個詞,也是國產的。中國有了龍,有飛豹,還應該有猛虎,期望它能夠虎嘯山巔,傲視世間百獸。)


銀杏智庫

一直有一種傳聞說殲-31是中國軍方為航母準備的一個機種。

甚至還出現了殲-31帶尾鉤的照片和其在航母上飛行甲板上面準備起飛的照片。

不過這些都是萬能的P圖啊,真別信。

目前中國還真的沒有披露出真正的殲-31的上艦計劃。

或者要說殲-31上艦還會有很長很艱辛的一段路要走。


至於殲-20,如果真要上艦的話那麼中國空軍的體系就會打亂而特亂了。


這樣說,包括殲-31在內以及殲-20都是中國專門研究的陸基戰鬥機,而遼寧艦目前剛剛開了幾年而已,基本數據不全基本使用數據也不全面的情況下更加穩妥的方法是繼續延續蘇系的艦載機。在一段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積累經驗才可能建立起來自己的艦載機體系。


而目前就殲-20而言已經放了一箇中國第一代隱身飛機的衛星了,如果再繼續往殲-20上加任務那麼殲-20當初做的各種妥協設計就需要更加的相形見拙了。不如先穩穩妥妥的做陸基戰機。


W君的觀點恐怕又會招來一群異議,那麼就先簡單的說下陸基飛機和艦載機的主要不同點吧:


第一個是使用環境:海面高溼高鹽分的環境會導致一些鋁鎂合金完全不能使用,需要用防鏽能力更高的材料替代,如果僅僅用鋼材替代會導致重量增加;用鈦合金簡單替代會造成成本的增加;無論是重量的增加還是成本的增加都會抵消殲-20或殲-31的現有優勢。

第二是結構強度:艦載機在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對起落架、機身骨架強度要求高於陸基飛機,加大強度勢必需要將飛機承力結構做大,對現有設計而言將導致戰機的重量加大並且和優化過重心匹配度的氣動外形會造成影響。

第三是維護度,陸基飛機有固定的機場,擴建各種維護設施相對於比空間狹窄的航母要方便的多,因此航母上是很難達到陸基水平的維護條件的,用航母的水平去維護陸基飛機將嚴重的影響飛機的出動頻率,因此艦載機需要的是維護相對簡單、故障率相對較低的戰機。


發一個Su-27和一個Su-33的起落架吧,大家看看恐怕會明白重量都增加了多少。

如果在殲-20上額外的增加了一噸重量,那麼殲-20的推重比大約要下降3%以上,3%可就真的不是一個小數字了!


軍武數據庫

j31的出生

31第一架試驗機根本不是艦載機,更像的路基飛機跟j20一樣,且沒有軍方注資,所以實力完全為0了。所以j31一開始走的是外貿機或者高低搭配(又有許多人指出不存在高低搭配這麼一說,f22和f35高低搭配本身就是個假命題),所以艦載機這一說法我感覺真是無奈啊。個人感覺在中國文章裡面起初武器多為可能,最後跑題了變為絕對是了。這點才是這板塊最可笑的之處。

j31戰鬥


j31上艦的支持點

j31上艦最主要的一支持觀點就是中型艦載機潮流,然而已經被很多人捲了,關於這樣的文章我總結一下:j31是沈飛的,然後沈飛人出了一篇中型機潮流,最後許多作者就寫j31絕對上艦了。是不是很可笑

說j31可以上艦的文章一大堆問題在下面等著了,而j20上艦文章卻沒有太多可以反駁的地方,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j31其次觀點就是價格問題了。j31咱們都知道起初進入咱們視野不是因為中型機潮流,而是作為中型機的價格,價格便宜,而且還讓人感覺j31很厲害完全追著f35去的。那麼問題來了,價格差在性能上面到底體現在哪裡,看個大文章寫j31和f35做對比感覺把美國寫的跟傻子一樣,你看看我們中國多便宜還能幹你的f35,你f35那麼貴有p用啊?文章大體是這樣,最暴露的就是這樣文章的評論區了。。。然而美國真是傻子嗎?咱們應該好好思考。

j31與f35

剛才說到指標上面,想有個好指標就應該有好的技術,如果咱們真的想追f35就要有美國人那樣的技術才能造追f35的戰鬥機,然而咱們並沒有,現在說的好咱們雙中推去追人家單大推,可是咱們中推還在圖紙上面呢!沒有任何跡象表面已經有實物出來,許多文章更是以突破這樣詞眼去寫中推,聰明人都能看出來根本沒有出來,幾年前就一直在吹ws15出來了出來,w15一直再試不假,但是根本沒有出來。然而咱們連中推都沒有出來,那些垃圾文章還能看嗎?現在美國又說了要給f35換新發動機了,好麼咱們中推不要發展了,直接改大推吧,那麼j20上不就好了? 再有雙推和單推問題上面更多的是技術問題,技術不過關的雙推,美國內樣的可以用單推。然而失事率都一樣。。。差不了多少。



航母的戰鬥力真的是艦載機數量優勢佔比大嗎?

許多文章對此已經指出錯誤的地方了,航母要起降飛機,只有飛機起飛了那麼才有戰鬥力可言,艙內的飛機沒有戰鬥力可言,那麼既然是看起飛就是航母彈射來決定了,咱們都知道航母不可能把所有的飛機都彈射出來,在收回的時候不可能一口氣全部收回,這就決定了我艦載機要有質的優點而不是數量優點。再有我們不妨看出每個厲害國家航母上面艦載機幾乎都上過重型艦載機,在冷戰期間美國蘇聯由衷的喜歡重型機,為什麼?因為對手很強大啊,那麼為什麼又換成中型機了?因為蘇聯解體了,不需要重型機了,那麼現在來看看咱們航母周圍,沒錯一個美國,那麼咱們還需要中型機?那麼戰鬥力很顯然不能對美國構成有力的威脅啊。

j20艦載模型


j20真的不適合上艦嗎?

j20可以上艦和上不了艦成為支持j20和支持j31的維護的點。那麼現在j20真的上不了艦嗎?答案是對的,但j20真的上不了艦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路基改艦載機歷史上面是有的,鴨翼在艦載機上面是有著天生優勢,何況j20這樣的飛控系統呢?再有海軍蛋糕並沒有被誰拿走,所以海軍足可以重新要一款自己喜歡的艦載機,在j20基礎上面設計一款艦載機也不是不可以啊。

j20不能當艦載機幾個點:

第一,防護措施,j20作為路基飛機沒有好的防護,不適合海上環境,我只想說j31為什麼突然就行了?

第二,太重,對於這點都是基於滑躍起飛,也就是第2艘航母,避而不談彈射起飛。如果彈射起飛,這個就不成問題了吧?而且咱們國家電磁彈射很先進啊。

第三,數量問題,數量咱們已經談到了,不談起降回收只談單純數量的都是耍流氓。

第四,太過於優秀,我的天,你們別還不信,還真有這樣的,說美國航母的保護範圍已經夠用了,我當時就驚訝了,只能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


總結

現在的j31和j20都不適合上艦,但是都有改成艦載機的潛能,因為蛋糕還沒有分出,最重要的是要一種適合我國現在情況的艦載機,咱們現在航母比美國來說非常少,少的可憐,滑躍起飛的航母幾乎不能跟美國航母對抗,所以我們要在質的方面超越美國,如果僅僅是持平那麼我們可以說是落後。如果不是j20,那麼也要是一款重型機隱身機,讓敵人航母根本夠不到我們。(中國沒有幾個方面與美國持平的,不要把美國想的太傻,把中國想太強)

帥氣的中國航母


WHLL涵

其實大家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缺少前提條件啊,沒有限定是什麼航母,航母和戰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沒有艦載機的航母就是無牙的老虎,沒有航母的艦載機就不能稱之為艦載機了,缺少哪一個都不行,如果航母足夠大,那麼對比這兩款戰機,當然是戰力越強越好,但是如果是小的航母,那麼就得掂量掂量兩款戰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對於遼寧艦來講,我認為還是殲31上艦比較好,畢竟殲31相較於殲20,差距也不是太大,目前遼寧艦配備的是殲15,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沒得選擇,中國搞艦載機也沒經驗,也是頭一遭,相對於遼寧艦來說,殲15已經嫌大了,裝不了多少架飛機,多任務能力必然不足,對付一些小國還可以,但是對於強國那就不行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有錢的話儘量裝備大航母的原因,因為大航母對於艦載機的限制少,不那麼挑剔;我們再來說說艦載機,無論戰機有多強,每架戰機都只能在用在一個方向上,更何況一個方向上未必就是一架戰機,航母上的空間可以說是寸土寸金,所以我們希望戰機的能力越強越好,目前地球上最先進的艦載機就是美軍的F35了,我們的殲20對付F35應該沒問題,但是殲20上艦能夠裝備多少架?可以肯定的是,數量必定會少於美軍一艘航母裝備的F35,那麼一架殲20能夠對付多少架F35呢?我不知道,我相信大家也不一定知道,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一架殲20不能對付多架F35,而F35的數量又多於殲20,那我們的殲20的數量就有些捉襟見肘了,不夠用啊,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說殲31,殲31對比F35,其戰力雖然不能說遠勝F35,但是一較高下還是可以的,以一首國產航母的載機量相較於美軍的航母的載機量,差距肯定會縮小,如果戰術用得好的話,未必就沒有一戰之力,那麼一首國產航母裝備殲31相對於裝備殲20的作戰效率那就有所提高了,這就是我認為殲31上艦比較合適的原因,美軍為什麼不讓F22上艦而選擇F35,想必除了成本因素之外也是這個原因吧,目前這兩款戰機都沒有艦載型的,而我國的航母除了遼寧艦之外,還有一艘即將試航的001A航母,001A是國艦自造的一次嘗試,但我們絕對不會就此滿足,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需要作戰能力更強的航母,到那時我們就不必爭論是殲20上艦合適還是殲31上艦合適了,那種戰機能力強我們就用那種,希望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強大到四夷臣服,八方來朝,方能盡顯我天朝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