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裡的玫瑰精油與自制胭脂-後宮的日子,遠比我們想象的無聊

原文@意林 載於中讀App

清宮帝后的生活,永遠充滿神秘。後人只好通過附會,遙想紫禁城裡的日常。魯迅先生的笑話最有代表性:“這時還不是在床上睡午覺,醒過來的時候,就叫道:‘太監,拿個柿餅來!’”大熱天的正午,一個農婦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嘆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麼快活。”

皇后娘娘當然不吃柿餅,不過,後宮的日子,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無聊。

清宮裡的玫瑰精油與自制胭脂-後宮的日子,遠比我們想象的無聊

一日兩餐,吃來吃去都是分例裡的那些東西;皇上要到下午才有空找娘娘們玩耍,玩的也不過是紙牌投壺看戲;五點吃完點心,之後要禮佛,沒電視看沒電腦玩,八點就要上床睡覺——並沒有傳說中脫光了被太監扛進寢宮這樣的香豔情節,事實上,侍寢的人選在中午正餐時,就被翻牌決定了。嬪妃們會在寢宮旁邊的圍房暫住,並不能像電視劇裡一樣整晚都陪伴著皇帝——皇帝真正入睡時,只有隨侍太監能留在身邊。

日子那麼無聊,娘娘們只好自己發明遊戲,打發時間——

所以,清宮無聊小分隊就出品了許多“手造化妝品”,比如玫瑰花露水。

花露水是舶來品,最初流行於歐洲宮廷。那時候,歐洲市場上各種化妝品的含鉛量很高,用久了,皮膚倒是白光滑,但容易鉛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歐洲人便利用自然植物,來提煉花露水及植物油,到十七世紀,這種護膚品隨著通商貿易船隻,來到了紫禁城。

貴重的進口花露水、玫瑰精油,當然不是所有的妃嬪都能分到。於是,乾隆的後宮們,便開始流行採摘玫瑰花、茉莉花等各色名花,燻蒸成露,調上一點進口香精,就成了“紫禁城花露水”,專在夏天洗浴時使用。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入選“紫禁城花露水”,以玫瑰花為例,清宮有專用玫瑰花,來自北京妙峰山。妙峰山的玫瑰每年六月開花,據《北京風物散記》載:妙峰山的玫瑰,枝粗葉茂,花多朵大,一叢就是一座大花塔。千畝園匯成了玫瑰海。每年六月花期,香彌滿谷,經久不散……

提煉一斤玫瑰油,需用三千斤鮮玫瑰花。如果開展紫禁城玫瑰精油提煉比賽,慈禧太后肯定能夠入圍三甲,在她的監督下,妙峰山的玫瑰不僅被用來調製香精,更成為胭脂的主料之一。

《宮女談往錄》記載了慈禧太后製作玫瑰胭脂的全過程:

清宮裡的玫瑰精油與自制胭脂-後宮的日子,遠比我們想象的無聊

老太后的精力非常旺盛,對這些事也要親自過目,所以我們也隨著參與了這些事。首先,要選花。標準是要一色硃砂紅的。將花一瓣瓣地挑選洗淨,然後放在石臼裡用漢白玉杵搗成泥,再用紗布過濾。濾出的玫瑰汁純潔、清淨,把花汁注入胭脂缸裡浸泡。十多天後,取出隔著玻璃窗曬(免得沾上土)。曬乾後,裝入小巧的胭脂盒裡,使用方便。

慈禧太后所調製的胭脂,可以用來做腮紅,也可以用來做口紅。做腮紅時,用小手指把溫水蘸一蘸灑在胭脂上,使胭脂化開。做口紅時,把絲綿胭脂捲成細卷,用細卷向嘴唇上一轉,或者用玉搔頭在絲綿胭脂上一轉,再點唇。

——那時,清宮的流行唇形還是櫻桃口,“嘴唇要以人中作中線,上唇塗得少些,下唇塗得多些,要地蓋天,但都是猩紅一點,比黃豆粒稍大一些”。

想象了一下這種妝容,算了,還是不要穿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