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日本軍服上為什麼要帶一串黃鏈子,它表示什麼軍職?

羅宏雲亞宜

如果是常服配掛右胸的明黃色飾緒的話,那麼是參謀緒飾,表示配掛者在擔任參謀職務。



山本五十六常服照,沒有配掛飾緒


山本禮服照,可以看到右胸的將官飾緒




友永丈市大尉禮服照,可以看出沒有飾緒

舊日軍配掛飾緒有幾種情況,第一個是將官禮服配掛禮儀飾緒,為金色,只配備禮服,常服是不配掛的;第二種是參謀飾緒,明黃色或金色,穿著常服時也要配掛,作為參謀身份的標誌;還有就是陸軍皇族侍從武官和海軍高階副官都會配掛銀色飾緒。

石原莞爾常服照,可以看到配掛了參謀飾緒,說明是他任參謀職務時所攝

參謀飾緒


所以說,如果影視劇出現日軍軍官不是擔任參謀職務而配掛明黃色或金色飾緒,或者參謀軍官未配掛參謀飾緒的話,直接抽導演道具顧問的臉毫無問題。

鬼子影視劇在軍服道具上比我們的神劇嚴謹太多


DDG的老船塢

這個黃色的鏈子或者說帶子叫做“絛”,具體叫啥“絛”就要分情況了。因為它分為“將官絛”和“參謀絛”兩種。


前面的回答中有說到了,在日軍將官穿著禮服時候會佩戴這個“絛”,而穿常服時候就沒有了,但是日軍的參謀們則不同,他們不論禮服還是常服都會佩戴“絛”,以顯示自己特殊的參謀身份。當然了,這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將官禮服上的絛是黃色的三股三進金絲編織而成,參謀的絛顏色相對淺一切,由六股六進編織而成,因此也被叫做“參謀絛”。


至於說到日軍參謀身份特殊,不是因為直屬天皇什麼的。作為海陸相也好,還是參謀總長都是在日本官僚體系中的“親任官”,另外其他陸海軍大將也都是“親任官”,他們才是天皇直屬的部下。參謀都是分屬各級司令機關的,當然大本營參謀最牛也最亂來。


真正的根子在舊日軍當年創建的時候,開始日本軍閥的老祖宗山縣有朋先是跟伊藤博文混,只能在政府裡當個“陸軍卿”(後來的陸相),這肯定讓他覺得不爽。如果說伊藤博文在頭上吧,山縣有朋也只能忍著了,畢竟資歷在那裡,換了別人他就不服了。可是不能推翻政府啊,那就動腦筋換個玩法……


他出國考察一番回來後有主意了,先搞現代軍隊吧,建立一個叫做“參謀本部”的東西專門管軍隊的指揮,理由是內閣那些官僚不懂打仗別壞事了。按理說這也是現代軍隊的特徵之一,普魯士還是法國什麼的都這麼玩。可是山縣有朋的目的不光是軍制現代化,更是要跳過內閣對軍隊的管理啊,那麼根據“尊皇攘夷”精神,現代的軍隊要是“皇軍”得直接歸天皇領導。這一來政治正確誰也不好反對,伊藤博文也可能是沒有把山縣放在眼裡也沒在意。山縣高高興興的做了參謀總長,這下子別的官僚管不著他了,只是還有個伊藤。


等著伊藤博文被安重根三槍掛掉之後,山縣終於出頭了安穩的當了首相,那麼自己爽了別忘了弟兄們,首相不能一輩子幹下去。於是山縣就搞了那個著名的“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本來是軍部大臣管軍隊,政府管軍部大臣。這麼一來軍部可以用不派人來當大臣搞倒政府了。日軍真的除了天皇誰也管不了了,愛幹啥幹啥了。嚴格說來參本就此爬到了陸軍省的頭上也是說得過去的,可是理論上陸軍省還是要管整個軍隊,於是兩家就經常扯皮了。


本來海軍沒有這些彎彎繞繞,海軍大臣是當然的一把手,海軍軍令部的地位還挺低的。看著陸軍玩的爽了,海軍也不服氣啊,有樣學樣吧,於是也把海軍軍令部改成了軍令部同樣直接歸了天皇。只是老傳統還在,所以海相說話一般軍令部長是要聽的。


但是不管怎麼,如此折騰一圈後日軍的軍令體系算是當然的自成指揮鏈條了。還結果可好日軍建制之內,部隊長管不了這些參謀了,就是參謀長也管不了,只有高級參謀(海軍叫先任參謀,那個資歷最深的)和課別的主任參謀才能管得了那些參謀。


於是乎,遇到作戰或者準備時候,作戰計劃從戰略到戰術都是各級參謀在搗鼓了。不過不能說日軍的各級部隊長就成了聾子耳朵擺設了,他們還是可以批准或者否決參謀提出的方案。但是這個體制下,就算是他們否決了一次,下一把還是這些參謀們去搗鼓方案。最厲害的是,上級機關的方案,這些部隊長是不可以否決的,而來傳達上級作戰方案的是誰?還是上級的參謀們……


且不說眾所周知的“下克上”問題了,就拿918那天的事情舉例吧。關東軍那夥參謀們,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大佐,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參謀新井少佐、片倉大尉、武田大尉、中野大尉幾個人就發動了這麼大的事情。動起手來了,關東軍司令本莊繁還在旅順呢。等著日軍佔了瀋陽城,他才急忙忙的趕到現場。當時在瀋陽的只有板垣一個參謀忙不過來,下面好多部隊要指揮,而發動事變的部隊裡指揮官是第2師團師團長長多門二郎中將、下屬的第3旅團長長谷部照少將、第15旅團長天野六郎少將、南滿鐵路獨立守備隊司令官森連中將。面對這樣的高,。向他們發佈命令必須用上級機關關東軍司令部的名義,傳達也必須是參謀們。這倒是沒有難住板垣,他去把奉天特務機關的花谷、今田及奉天講武堂的教官矢崎、須田、江崎等人叫來,一人發了一根“參謀絛”帶上,雖然這幾個人壓根不是參謀,這麼做是違反日本軍法的,可是他們帶上這玩意就真的可以去按照板垣的意思對那幾位將軍們發號施令了。要不然,南滿鐵路獨立守備隊還沒法子行動起來……


從這一點可見那根“參謀絛”當真不尋常。


千里巖

不要大驚小怪,這是很普通的一種裝飾,名字叫做綬帶。既不是用來炫耀的,也不是用來捆人的;它不是日本人的專利,甚至也不是歐美軍隊的創新,它來自古老的中國。

《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腰)”,可以看出它的用途,系印紐用的。漢代的官員外出,必須把印紐掛在腰間,垂下的綬帶,通過顏色、長度、寬窄,區分不同官階。

西方國家在近代把綬帶先是用於法官制服,為了表彰功勳,後來把它挪到了貴族和軍官群體的服裝上。

美國軍隊中的黃色綬帶是裝甲兵、騎兵專用,步兵採用藍色。

中國軍隊中普遍採用黃色,是因為帝王黃一直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的顏色之一,我們看民國時期的總統、將領們也很熱衷於這個顏色,它比較華貴、典雅、莊重,也適合搭配各種顏色的制服。

黃色綬帶配在哪種顏色的軍服最難看?

恰是日本陸軍軍服,咱們中國人關於二戰日本陸軍的軍服顏色向來有一個貼切的形容——SHI黃色。

1873年的明治六式(明治6年)陸軍武官服,由於沒有肩章,無從固定綬帶,到了1879年明治12年)頒佈新的《陸軍服裝規則》後,肩章和綬帶開始出現在了日本陸軍軍官的軍服上。

日本陸軍軍服式樣先是仿照法軍,後來也受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北軍服飾很大影響,阿湯哥在《最後的武士》那部電影裡證明了美國教官對日本的影響力。


歷來現實

參謀飾絛是參謀本部的參謀才能配帶的標記,基本都是陸大畢業,屬日軍中的學霸和精英,年輕但已經在策劃戰略或戰役級別的方案。所以常常有校佐級的參謀在對戰區的將級師團長髮號施令,這也是因為作戰方案多半出自參謀之手。神劇裡帶黃鏈子的多半是將官,參謀軍官一般不會參與對解放區的掃蕩。


燃燒的島群

在二戰時期並不是每一個日本軍人都能戴上這樣一串黃鏈子的,這些黃鏈子我們稱之為綬帶,在日本的軍隊中只有參謀部的參謀們才能佩戴。

日本軍隊的參謀部直屬於日本天皇,所以日本的軍隊參謀們也象徵著天皇的意志,他們所佩戴的綬帶也象徵著天皇賜予他們的榮耀,雖然在很多時候,他們的品階沒有司令和將軍高,但是因為他們象徵著日本天皇,所以在行軍作戰時將軍和司令們是要聽日本參謀的指揮的,這就是日本軍隊中非常有名的下克上。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二戰時期日本的政府、軍隊構成,日本在二戰的時候掌管國內政事的稱為首相,掌管著陸軍事務的稱為陸相,掌管海軍事務的稱為海相。

他們這三人都是日本的內閣成員,是除了日本天皇之外地位品階最高的三個人,但是在很多時候他們是掌控不了軍隊的,因為日本的軍隊從名義上屬於天皇個人的私產,所以他們無權指控,於是就出現了兩個特殊的部門掌管著日本的陸軍和海軍。

其中掌管日本陸軍行軍打仗的就是日本的參謀本部,掌管日本海軍的則是軍機令,簡單點說他們就是日本天皇的幕僚,他們就是幫助日本天皇下命令的人。


日本的參謀本部地位最高的人叫做參謀總長,這個位置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擔任的,只有一些日本天皇特意挑選出來的皇族子弟、皇親貴戚才能擔任,身為皇族,參謀總長的地位雖然崇高,但是他們基本上沒有太多行軍打仗的能力,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只是起到了幫日本天皇制衡參謀本部的一個作用。

真正掌管著日本參謀本部、掌管著整個日本陸軍軍隊的是日本的參謀次長,日本的很多侵略行為實際上是出自他的手。

我們都熟知的九一八事變就是由當時關東軍的幾個年輕的參謀策劃而成,他們瞞過了日本的內閣政府,在日本天皇的暗中支持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時張學良不知道日本人的侵略只是日本陸軍中少部分人的冒險行為,以為日本人是傾巢而出的,所以在不放一槍一炮的情況下,逃到了關內,這才導致了日本人憑藉著少部分的軍隊,佔領了整個東北,然後日本的軍部搞垮了原本稍趨於和平的日本內閣,日本才開始真正進入了軍國時代。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本的軍隊往哪裡打或者怎麼打都是由這些日本參謀本部派出的參謀們決定的,甚至就連南京大屠殺也是他們主張展開的,很多時候,日本的司令長官做的事情只是統籌軍隊、還有按照這些參謀們的指示打仗,雖然地位崇高但在行軍打仗方面卻做不了主。

最為令人可惜的是在二戰結束後審判戰犯的時候,盟軍只處決了地位最崇高的幾位司令長官,對於日本的這些地位較低但實際上主導了整個侵略進程的參謀們放任了一馬,使得這些真正罪大惡極者和他們的天皇逃過了一劫,著實令人悲憤。


所以說在二戰時期能在軍服上佩戴黃綬帶的人都是直接隸屬於日本天皇掌管的參謀們,除了這些參謀,其他的軍官是沒有任何資格可以佩戴的,這在日本的軍隊中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因為他們就代表著天皇天皇的權力以及意志,雖然日本的參謀們手中並沒有直接拿著屠刀,但是他們是讓一群屠夫拿著屠刀去屠殺的命令下達者,他們才是日本侵華戰爭最大的罪魁禍首。


孤客生

我是軍事妹子,這個叫綬帶,也是跟中國學的。

圖為佩戴綬帶的日本軍官

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二戰影視劇中看到日本軍官的胸前都會有一根金黃色的鏈子,而這種鏈子通常只出現在軍官身上,基層士兵身上從來沒有看到過它,那麼這根鏈子的作用是什麼?他是否和軍銜一樣代表了日本軍官的官職?

圖為馬王堆出土的漢代綬與印

事實上,這根黃色鏈子的正式名稱叫做綬帶。最早時期的綬帶起源於中國,在當時,封建統治者要求所有的官員必須要用綬帶將印紐掛在胸前,而不同的官員佩戴的綬帶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並以此來區別官職高低,起到明顯的身份證明。因此在當時綬帶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官職標識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徵。

我國軍人習慣將綬帶佩戴於左胸

中國之所以喜愛黃色綬帶,主要是因為黃色在中國古代代表帝王的權威以及華貴,特別是需要佩戴綬帶的場合大多數極為重要的祭奠儀式,而莊重,威嚴的黃色恰好反映了其重要性。日本作為中國近鄰,自我國敞開國門,大張教化之後,就積極吸取來自中國的先進文化,綬帶作為重要的身份與地位的證明,也被日本貴族所喜愛,並流傳至現在。

近代之後,綬帶作為對功勳的表彰,開始出現于軍隊。但由於最早的日本軍隊軍服是沒有肩章的,因此沒有裝備綬帶,直到1879年,日本頒佈《陸軍服裝規則》之後,綬帶作為一種常見的榮譽標識,開始出現於日本軍官的制服上。


軍事新觀察

不請自來,湊個熱鬧,可以討論,不喜勿噴。本人曾經當過五年兵,在軍中也瞭解過軍裝配飾的由來,這裡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軍服上那條帶子叫做綬帶,是起到裝飾作用的,並沒有顯示官銜或者職位的作用。我國使用綬帶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周朝,因為與現代軍裝綬帶不同,這裡不講。

現代軍裝的綬帶最早確定下來是在歐洲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開始的。眾所周知,軍人是一個古老而又注重傳統的職業,一些習慣或者是榮譽都會在軍中以各種方式流傳下來,就好像現代軍人的敬禮動作,就是以前古代軍隊推起自己盔甲面罩的動作,這個動作是為了方便上級或者友軍看清自己的臉,後來演變成友好或者致敬的意思。又好比勳章,現在是一個小鐵牌,一般掛在左胸,古時候因為相關技術落後,生產的鐵不足,只有軍官能有金屬盔甲護身,士兵只有皮甲或者木甲,當有戰士英勇作戰需要獎勵時,會給他一塊金屬小胸甲,士兵一般會裝在左胸以保護心臟,後來演變為現在佩戴在左胸的勳章。綬帶也一樣,當時的軍隊在外行軍作戰時需要利用騾馬車等畜力車輛載運物資,需要用到大量的繩子捆綁貨物。自身的作戰行動中也要用到繩索。所以每個士兵都會發到一捆繩索作為隨身裝備,一般會掛在左肩並扣在外衣的口子上固定。久而久之這種左肩掛繩索的形象就成為了軍人的特定形象,演變到現在成為了現代軍裝上的綬帶。

所以說綬帶不起實際的作用,但它是軍人這個傳統職業的體現!


想飛242878279

這東西叫參謀絛,參謀軍官專用。日軍自從建立了近代參謀體系之後就對參謀軍官很重視,不是軍校優等生是沒資格當參謀軍官的,而且參謀軍官對於軍中升遷是重要履歷。大家熟知的岡村寧次就曾是關東軍參謀長,後來很快晉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而日軍的參謀軍官中也確實誕生了很多人才,日俄戰爭中揚名的“陸之兒玉,海之秋山”就是參謀軍官,當然還有惡名昭著的“昭和三參謀”。參謀軍官在日軍體系中權力越來越大,進入三十年代更可以拋開主官“暴走”,“九一八事變”就是案例。


惡魔的糞叉

那叫綬帶,各國軍隊的軍服上一般都有,主要是禮服上做裝飾用的。

但日軍的綬帶有點特別,只有參謀的軍服上才有,主官的軍服上是沒有綬帶的。

你去看看《虎、虎、虎》或者《中途島海戰》這種復原比較嚴謹的電影的時候就能看到,日軍裡參謀和參謀長們都是帶著明黃色綬帶的,主官都是沒有的,哪怕是山本五十六這樣的海軍總司令都沒有綬帶。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在軍隊的編制中,有官職的等級制的,剛參軍的是沒有一串黃珠子的,因為那是在日本軍中只是少佐或者是少佐以上的才有,而少佐以下的都沒有黃珠子 只有紅色的 哪個,所以圖中所表示的是在軍隊官職比較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