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明末初期,當西洋文化被傳到宮中,歷代皇帝們對那些稀奇的洋玩意充滿了好奇。當然,他們收藏海外商品,從不考慮 “代購”煩惱。一如既往的秉持著有錢任性的風格瘋狂購置,外國的使團也紛紛進獻各自的看家寶。那些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黑科技”的玩意,如今在故宮博物院海外館,繼續訴說著那些古老又有趣的故事。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輪船式風雨表

此表是工業模型鐘錶,能顯示溫度和溼度,是19世紀末,法國最為流行的鐘表造型,是瑞士烏利文貿易公司在中國經銷的法國生產的鐘表。鐘錶造型為輪船,船身置身於大理石座上。兩筒之間的煙筒側面嵌溫度計,頂部放置一指南針。更為別緻的是,開動後,圓筒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船尾的驅動輪也能旋轉。這類鐘錶的出現有其特定的背景。19世紀末,西方工業化已經相當成熟,一種完全不同於鐘錶的裝飾物——工業模型風行世界,家庭中的顯要位置,如客廳、起居室等,這些本來一直由鐘錶,尤其是座鐘所佔據的空間,出現了一些工業模型。在此情形下,鐘錶匠突發奇想,在工業模型上添加鐘錶,使二者渾然天成。工業模型鐘錶進入清宮後,成為晚清宮中的陳設品之一。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木質金漆圓鳥音籠表

清宮中的西洋鐘錶,不僅是一種計時器,更是觀賞性極強的陳設品。此西洋鍾造型奇特,是個鳥籠子。鳥籠裡立著高低槓,槓上棲息三隻小鳥。計時部分在鳥籠正面底部,底座內有音樂及控制小鳥活動的機械裝置。開動後,在音樂聲中,三隻鳥在轉頭的同時抖動尾巴,張嘴鳴叫,好像在對唱情歌一般生動。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銅鍍金七政儀表,18世紀,通高169cm,底徑85cm。清宮舊藏。

此表由底座、七政儀和鐘錶三部分組成。底座為6個銅鍍金支腳支撐的六面錐形樂箱,通體包綠鯊魚皮,鑲嵌銅鍍金飾件。作為計時器,此表做工精細,裝飾富麗,技術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應是18世紀英國鐘錶的代表作品。作為形象演示哥白尼日心地動學說的天文儀器,此表又被稱為“銅鍍金天文地理表”,更重要的是,其對研究18世紀中西科技交流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銅鍍金滾鍾,直徑13cm,坡板長55cm,滾鍾走完這段距離正好24小時。

此鍾是以鐘錶本身的重力為能源,帶動齒輪轉動的無發條的機械鐘。無論滾鍾在坡板的什麼位置,機芯的狀態都不會改變,也就是說錶盤上12點和6點的位置總是保持垂直方向。

以上這些鐘錶大多是英國、法國和瑞士等地製造。據說當年,乾隆老爺子酷愛鐘錶,曾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收集,以便時時把玩。龍顏大悅之時還會賞賜給寵愛的妃子,堪稱鐘錶的“死忠粉”。除此之外,故宮博物院還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充滿異域色彩的玩意。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骨雕羊,日本明治時期(1868-1912年),高7.1cm。清宮舊藏。

這是一件用骨粉壓制成模的雕刻作品。一隻羔羊頭高仰,口微張,雙耳豎起,兩隻眼睛流露著溫和期盼的神情,二前腿直立而不呆板,右後腿輕抬前邁,體現了動與靜的結合。羊身的刻畫精細逼真,小羊稚嫩柔弱的氣質更表露無遺。作品著重於寫實,細節刻畫入微,表現了工匠高超的技藝。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銅鍍金架香水瓶,19世紀,瓶高28cm,寬11cm。清宮舊藏。

銅鍍金的三角形立式支架上每面各有一扇藍色玻璃小門,半圓形的銅鍍金色手柄作為開關。藍色玻璃小門和玻璃瓶的局部都裝飾了彩色貼花及彩繪花,並用銅鍍金邊裝飾。此香水瓶構思巧妙,裝飾華麗,是清宮晚期后妃最常使用的化妝用品。當時宮廷中使用的香水主要是由法國、英國、美國、德國等外國使臣進獻而來。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八音盒,19世紀,長51cm,寬29cm,高23cm。瑞士製作。

此八音盒為木質,盒內有音樂機械裝置。八音盒的發音部分由滾筒和簧片兩部分組成。共配置了10個滾筒,每個滾筒能演奏4首曲子,可根據個人喜好隨意更換滾筒。此八音盒製作精湛,所以在18-19世紀時相當昂貴,僅在皇宮和上層社會中流傳。

“故宮藏了1萬多件外國文物,都是海外貿易、商品交流、使節納貢彙集而來,而世界其他大博物館的外國文物多是自取的。這方面故宮藏外國文物都是乾淨的。”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故宮鼓浪嶼外國博物館

目前,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外國文物有1萬3千多件,全部是正規合法渠道獲得。而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來自中國的有160多萬件,而散落在民間的是館藏的10多倍。而他們的獲取途徑自然不言而喻。對於這點我只想說……

對於這些古玩,我想說我們真的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