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不能穿涼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錶,上海“全球第一”的無人倉第一次接受參觀

摘要:京東位於上海的全流程無人倉首次接受媒體參觀。

揭秘|不能穿凉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表,上海“全球第一”的无人仓第一次接受参观

不能穿涼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錶或首飾、長髮束起……5月24日,京東位於上海嘉定的“亞洲一號”三期無人倉首次接受媒體參觀——這也是全球第一個規模化運行並投入實際使用的全流程無人倉,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承擔華東地區每天20萬單3C電子產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物流分揀打包工作。不過,進入倉庫對服飾要求很嚴格。工作人員提醒說,這是因為倉庫裡沒有人,工作者是上千臺機器和傳送帶,人行通道空間很有限,參觀者得小心自己的隨身物品不要被捲入設備。

無人倉是這樣工作的

無人倉到底什麼樣?從現場看,整個無人倉分為三個主要區域:入庫+分揀+打包,倉儲區域和出庫區域。

在入庫+分揀+打包區域,傳送帶將將不同商品進行分類:有的是進入倉庫存儲的;有的是根據消費者訂單從倉儲運到這一區域,進行整理打包並貼上信息。對商品進行分類和打包的完全由傳送帶和機器手完成,他們會根據商品本身的條碼、訂單信息條碼來判斷如何對商品進行排列組合和運輸。其中亮點之一在於,所有商品的包裝都是機器根據實際大小當場裁剪切割泡沫包裝袋或紙板包裝箱的。這就意味著這些商品不會出現“大箱小商品”的包裝材料浪費,或“大商品小箱”導致商品在配送途中被損壞的情況,大大有利於科學合理利用包裝材料。

揭秘|不能穿凉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表,上海“全球第一”的无人仓第一次接受参观
揭秘|不能穿凉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表,上海“全球第一”的无人仓第一次接受参观

在倉儲區域,則是一排排排列非常緊密的貨櫃。數以萬計的商品由機器人和機器臂完成入庫和出庫,既不容易犯錯,也節省了空間。

在出庫區域,大大小小類似掃地機器人的AGV(物流行業的自動分揀運輸機)則各司其職:最小型的300多個“小紅人”AGV負責將每個訂單小包裹按照訂單地址投放入不同的轉運包裹中,中型AGV完成第二輪分配和打包,大型AGV則直接把最後要送往京東終端配送站點的大包裹送上傳送帶。而傳送帶可以直接從庫房內延伸至庫房外的運輸車上。再接下來,就是運輸車與終端配送人員的合作,把包裹一個個送到消費者手上了。

揭秘|不能穿凉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表,上海“全球第一”的无人仓第一次接受参观

在這個過程中,最亮眼的莫過於300多個“小紅人”的密切配合:它們在廣闊的分揀區域內揹著商品往來穿梭,運行速度為每秒3米,這是全世界最快的分揀速度。同時,“小紅人”所有的路線都由計算機控制自行選擇,“小紅人”會互相避讓;如果發現電量低了,它們會自動挪到牆上的充電樁上充電——10分鐘充電,可以工作4小時。此外,“小紅人”還會根據分揀量大小,自行計算是“靠牆休息”還是駛上分揀場進行工作。

揭秘|不能穿凉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表,上海“全球第一”的无人仓第一次接受参观

無人倉的設計者這樣說

無人倉的設計師之一是京東物流首席規劃師、無人倉項目負責人章根雲。她表示,無人倉從本質上還是服務於訂單的生產和運營,而非炫酷科技的展示。要讀懂無人倉的標準,必須從“作業無人化”、“運營數字化”和“決策智能化”三個層面去理解:“無人倉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最能體現其智慧化的地方,並不是其按照指令進行操作、執行的能力,而是其自主決策,判斷,糾錯以及自我修復的能力。運營過程中,與面單、包裝物、條碼有關的數據信息要靠系統採集和感知,出現異常要自己能夠判斷。”

如果要進一步瞭解無人倉的“厲害”,章根雲覺得可以再參考幾個數據:京東無人倉可以大幅度的簡化繁重、簡單的人工環節,減輕人勞動負荷,從而提升人的體驗,其效率是傳統倉庫的10倍。此外,在機器人使用方面,無人倉中既有傳統的AGV運輸車,又有六軸機器人、自動供包機器人等十幾種不同工種的機器人,總量達上千個,無人倉在機器人的投用密度上也是行業領先的。

揭秘|不能穿凉鞋、不能穿裙子、不能戴手表,上海“全球第一”的无人仓第一次接受参观

基於此,京東也首次公開無人倉的建設標準:“三極”、“五自”和“一優”原則。具體來說,“三極”表示極高技術水平、極致產品能力、極強協作能力;“五自”強調自感知、自適應、自決策、自診斷、自修復;“一優”指的是成本、效率、體驗最優。章根雲希望通過公開無人倉標準,能推動行業發展,促進行業夥伴共同致力於智慧物流的建設。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表示:“京東無人倉標準發佈,標誌著無人倉技術已經從自動化階段進化到智慧化階段,通過運營數字化、決策智能化和作業無人化,京東無人倉實現了物流系統的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並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實現迭代升級,創造了智慧化無人倉的典範。”

無人倉裡的“人類員工”這樣說

鄒瑞2016年畢業進入京東物流,是隨著無人倉成長起來的一名工程師。在無人倉規劃建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對打包、存儲等環節的機器人的性能、參數瞭然於心,憑藉機器人運轉的聲音就能判斷其故障並能夠迅速給出解決方案。2016年,京東物流啟動了雲梯計劃,該計劃旨在針對未來亞洲一號、中控組負責人、自動化倉專業系統人員以及專業設備人員進行重點培養,構建自動化專業力人才梯隊,而鄒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但參與無人倉建設後,覺得用自動化技術讓機器輔助人類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以讓更多的人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通過計算機可以獲得更加經濟環保的物流解決方案。”

姜珊2014年進入“亞洲一號”一期工作,崗位是一線揀貨員,去年10月進入三期的無人倉,“剛進去很震撼,原先的人工操作完全被機器替代了!”有了機器,她覺得自己從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以前工作特別累,一直看面單,面單上的字又小,眼睛很累;而且一天的勞動強度很大,大約約要彎腰3000次,回到家倒頭就睡,什麼都不想做。”不過從進入無人倉開始,她不用每天再做這些重複勞動,雖然要重頭開始學習自動化操作,但她覺得無人倉系統的交互方式很簡單,如今她已經掌握了不少技術能力,而且可以從一線實踐對無人倉的完善提出建議和意見。這些都讓姜珊覺得很有成就感:“智慧物流不是取代人的工作,而是讓人從事更有價值、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