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在逃命時什麼都能丟?這件裝備丟了就意味著死亡

之前,有一組有13張照片的單兵裝備演變照合集爆紅於網絡。這一組照片主要記錄了從1066年開始到2014年,一些大的戰役中士兵的裝備是如何演變的。我們不難看出,這最初和最新的兩張照片上,不管是武器的數量還是類型,都有著本質性的改變;但同時令我們十分驚訝的是,只看這張一千年前的照片,就已經覺得打仗的時候士兵的裝備多的可怕了。

士兵在逃命时什么都能丢?这件装备丢了就意味着死亡
士兵在逃命时什么都能丢?这件装备丢了就意味着死亡

冷兵器時代的單兵裝備表現為刀、槍、劍、戟,矛、盾、盔、甲等,或者也可以說是一些“短兵器”,因為那時候打仗,都是短兵相接的。在我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電視劇裡,都是一手拿個盾牌,然後長槍長矛就戳向敵人了,那些所謂的“先鋒營”還甚至會直接拿著刀劍,就直接上去和敵人搏鬥,有點像我們現在不帶保護措施,而且雙方都有殺意的擊劍比賽了。可想而知,在那種年代,一時衝上去,就是一片混亂,沒準什麼武器就掉下來了,所以為了提升攻擊力和增強自我保護,士兵往往都會帶著不止一件武器和護身裝備。

差不多在14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中,當時處於反攻法國用從阿拉伯運來的大炮開始攻城,把火炮帶入了戰爭,不僅增加了攻擊力,還能減少我方傷亡,熱兵器時代也就由此開始了。熱兵器時代的單兵裝備表現為各種槍械、手雷、火箭筒。隨著時代的推進,能夠研發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國家越來越多,比如中國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閱兵儀式上展示的各種武器,就足以令世界眼前一亮。科技發達了,匹配到每一個作戰的士兵個體,武器裝備也會變得更加先進,更加複雜了,如今已涵蓋個人防護、生存保障、武器裝備、夜視裝備等四大方面。

士兵在逃命时什么都能丢?这件装备丢了就意味着死亡士兵在逃命时什么都能丢?这件装备丢了就意味着死亡

而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兵器變化所帶來的好處當然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例如傷亡的減少、世界和平的進一步推進等;但與此同時,有一件事情,我們是無法忽略的,那就是如今的單兵裝備件數變得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一個士兵在參加一場戰鬥之前,身上的實物負擔也就越來越重。那麼,就像前不久著名的電影《敦刻爾克》裡所演的一樣,當我們無路可退,命懸一線的時候,有些裝備武器,是不是就必須丟棄了呢?

若為撤退故,裝備皆可拋?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聯軍為了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自己的國家,能夠為日後的戰爭保存實力,在撤退過程中,連這些威力無比的東西都扔掉了;後來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敵軍不斷地飛機轟炸,士兵們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們丟掉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防彈衣、步槍、防高射炮夾克等,這些都在途中被一件一件扔掉了。按這個道理來說,當一個士兵身上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跑起來肯定是更方便的,可是,真的能這樣嗎?

士兵在逃命时什么都能丢?这件装备丢了就意味着死亡

首先,問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丟掉那麼多東西,放棄那麼多高傷害的武器和高防禦的裝備,是為什麼?我想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是為了活著。那也就是說,一切的行動,最終的歸宿點就是能夠活著,這比什麼都重要。而在士兵身上,除了這些額外的彈藥和更為先進的防護措施,當然也有最根本的保命之處,所謂保命之處,就僅僅是為了能夠活著,而這個裝備,就是單兵身上的腰帶。

士兵在逃命时什么都能丢?这件装备丢了就意味着死亡

一般來說,在士兵的腰帶上,會有一些急救物品,和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水和食物,以及一些類似於手榴彈這種能夠和敵人交戰但是還算比較便攜的武器。說了這些東西,你大概就明白了,這是生命的維持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東西,換句意思相同的話來說,丟了這根腰帶,就等於已經把一個士兵的命丟在了戰場上。

很多士兵在入伍前都曾被教導:作戰要從要帶開始。這大概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一個道理吧,就像有句很有哲學意味的話說的一樣:生命的附加值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但是生命的本質和根源,終其一生,都不可能被丟棄;放在戰場上也是一樣,作戰的附加戰力和防禦其實都並不是不可或缺,但是每個士兵在上戰場的那一刻,真正的生命,都交付給了在了這根腰帶上,無論如何,都無法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