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的5個道理!

80後當父母,育兒生活的酸甜苦辣可謂一言難盡。最初我們沒有經驗,我們只能從母輩獲取育兒經驗或者到紛繁複雜的網絡上瀏覽早教知識。但是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自己去經歷,去感悟,去發掘,絕不只是紙上所能給予的道理。當了父母后,自己絕不能再像孩子那樣大大咧咧、吊兒郎當,為人父母要懂得這些道理。

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的5個道理!

1、多站在孩子的角度

曾經,我們也年少無知,我們也曾經經歷童年、青春期並逐漸走向成熟。你還記得青春期時和父母的那些分歧?或者你一直堅持的那些所謂的原則嗎?當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的思想和眼光變得不一樣,以致年輕時認為正確的道理,在現在看來是那麼的幼稚可笑。所以當孩子有著和我們年輕一樣的原則和堅持時,你又是否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

父母和孩子的代溝和難以溝通,大多是因為家長太過自以為是,太過專橫,很少傾聽孩子心裡的想法。其實我們都曾經歷過這些階段,理應會更容易懂得孩子這個階段在經歷著什麼樣的心理發展,有著什麼樣的特點。我們都曾認為父母不理解我們,但是我們現在又可曾去主動關心孩子的真實感受呢?因此家長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過多指責孩子的想法異想天開,如果孩子認為是對的,父母嘗試放手讓孩子將想法付諸實踐,有時現實的結果會比你的“言傳身教”更具說服力。

2、多一份責任,不再放任自流

很多80後的家長還很年輕,他們白天拼搏於事業,晚上約上三五知己小聚消遣,可是不要忘了你的孩子還在奶奶家等你接他回家!我們似乎還覺得自己很年輕,似乎還想要享受無憂無慮的二人世界,或逛街或玩遊戲。但是如果你已經家有孩子,就請收斂你愛玩的天性,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吧。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愛心和恆心,不能因為工作的壓力自顧不暇而將照顧孩子的責任有意無意地推給自己的父母。

80後父母的心態還沒從青少年的思維模式轉變過來,因此並沒有看清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因此家長首先應該學會轉變角色,認清自己,接受“我已是家長”的事實,為了家庭放棄一些玩樂是你的責任所在,這是不容推卸的。如果部分年輕父母感到調適好心態有困難,不妨請教一些專業的心理專家,讓他們幫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學習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和溝通方式。

3、感恩父母的付出

年輕的家長一方面因工作繁忙將孩子給自己的父母帶,另一方面又抱怨老一輩的教育理念陳舊固守。結果往往是自己不滿意、孩子不高興、父母很無奈。自己的父母在把自己撫養成人時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父母本應享受閒暇時光卻要再次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照顧孩子是年輕人自己的義務,父母只是幫你的忙,你應該對他們的幫忙心懷感激,而不是抱怨責怪。

家長也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感恩父母,孩子懂得體諒家長,能夠拉近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隔閡,那麼即使家長工作繁忙沒時間親自照顧孩子,他們也懂得理解父母的艱辛與無奈。家長首先要起示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例如平時無論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在假期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過年過節和孩子一起為老人選購禮物;吃飯時讓長輩先吃等等。

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的5個道理!

4、有意識引導孩子

80後的年輕父母大多生育一個孩子,家中四位老人和父母對待孩子猶如掌上明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少讓孩子做些髒活累活。孩子在2-3歲時已經學會多種動作,而且非常喜歡活動,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完成一些小任務,適當地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服務意識。

家長應該要愛護好孩子的這種積極性,分配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既進一步發展孩子的能力,又能讓孩子得到情緒上的滿足,產生愛勞動的意識。家長在孩子任務期間,應儘量避免消極的制止,鼓勵其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工作。如果孩子犯錯了,千萬不要動怒責罰,因為他也不是有意為之的,責罵只會讓孩子因害怕犯錯而不再作為,因此應該要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的方法,學習更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務。

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的5個道理!

5、注重性格的培養

80後所受到的教育大多是固化的技能型學習或者應試教育,主要注重能力的發展,而忽略心理方面的培養。可以說我們是被標準化教育“毒害”的一代。80後的父母不想再讓孩子重蹈覆轍,因此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獨特性和個性,而不單純讓孩子追求試卷上的高分,全方位發展已經成為新興的教育理念。

80後年輕父母大多自身個性鮮明,他們不因循守舊,因此在教育下一代上也注重個人特色。培養孩子的獨特性就不應該把孩子的早期教育簡化為早期的智力開發,孩子的健康成長所需要的不僅是識字、計算,還有怎樣做人、怎樣與人相處、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家長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遊戲培養髮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