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季來襲 教你四招應對

蜱蟲可致萊姆病蚊子或攜寨卡病毒這兩種叮咬都不容忽視

夏天將至,又到了出門一趟帶回額外“戰利品”——“一身包”的時候了,同我們一起待在野外的不僅有家人、朋友和寵物,還有各種蚊蟲。和人類打交道時間最長,最“招搖”的算是蚊子等飛蟲了,以至於一現身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也有些蟲子頗為“低調”,不容易被發現,也不容易防備,例如潛伏在草叢中的蜱蟲。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提醒大家,夏天本身就是蚊蟲肆虐的季節,而蜱蟲或許將在這個夏天集中出沒,不幸“中招”後,如何及時正確地處理傷口也是出門玩耍的必修功課。

蚊虫叮咬季来袭 教你四招应对

兩種需防範的蚊蟲叮咬

蜱蟲近幾年的“出鏡率”挺高,一度成為人們和狗狗們的“噩夢”,讓大家擔心的絕不僅僅是被咬後噁心、可怕的傷口,還有可能感染疾病——萊姆病。這種以蜱蟲為媒介的感染性疾病可能導致持續的皮疹和痛苦的終身炎症,主要以神經損害為主,例如腦膜炎、顱神經炎、心肌炎、關節炎等病變。

另一方面,蚊子對人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老面孔了,隨著氣溫升高,蚊子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對於有計劃“遠足”至溫熱潮溼地區的人們來說,蚊子的存在絕不僅僅是增加雙手撓癢癢的負擔而已。有些蚊子攜帶著寨卡病毒,感染這種病毒有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小頭畸形。

無奈的是,即使我們認為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也總是逃不過被咬一兩口的小插曲。既然“敵人”難防,學點應對之策就顯得很有必要。下面是專家總結的有效緩解叮咬的好方法,簡單地分成了四個步驟,有了這份“說明書”,不管是蚊子還是蜱蟲,上天的還是入地的,我們都有辦法應付了。

弄走蟲子,清潔冷卻皮膚

當我們被蟲子叮咬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盡一切辦法把它轟走或清除掉,以免受到持續刺激。一旦找到叮咬部位,首先應當觀察四周,這一流程尤其適用於處理蜱蟲的咬傷。因為大多數蟲子通常不等我們“提刀來見”就已經識趣地自己飛走了,但有些蟲子卻會“樂不思蜀”,例如蜱蟲這類寄生蟲。

蜱蟲咬人的方式非常隱蔽,它們會趁我們不注意時悄無聲息地一頭扎進皮膚裡,並順勢往裡鑽。如果我們沒有發覺,它們會一直呆在裡面,狼吞虎嚥地吸血。當我們發現被咬時,對方通常是“只見屁股不見頭”,當務之急是將手貼近皮膚,輕輕地、牢牢地抓住它,再讓其儘可能平穩地滑出來。之所以要保持輕輕地又牢牢地這一高難度動作,是因為我們要保證讓蜱蟲完整地出來,而不是留一部分在皮膚裡。

蜱蟲的頭部攜帶細菌,如果不幸被留在我們身體內,這一部分可能引起我們進一步的刺激和感染。如果它恰好攜帶著病原體,我們還有可能感染萊姆病。如果身體很“自覺”的話,它可能會自行將這顆毫無生氣的蟲腦袋“攆走”。但是如果身體無動於衷,我們就應當及時去看醫生,儘量在無菌的環境下將其移除。

特別提示

專家提醒我們,無論被什麼蟲子叮咬,當它離開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清洗被咬區域”。這一步驟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清潔劑,使用溫和的潔膚香皂就可以。

冰敷和使用抗炎藥

當白細胞衝上陣前抵抗任何可能來自於蚊蟲叮咬的感染時,微小的傷口也可能腫脹甚至滲液,進一步對傷口進行刺激。我們可以每隔10分鐘就用冰袋在叮咬區域冰敷,幫助緩解、控制炎症。

如果我們被叮咬後很快就出現發炎的症狀,而且情況比較嚴重,例如被蜜蜂叮傷或被蜘蛛咬傷,應當馬上服用抗炎藥,例如布洛芬,這種藥物有助於減少體內的炎症。我們也可以在被咬處直接塗抹非處方藥物“氫化可的松”來減輕炎症。

特別提示

皮膚科醫生建議,為了緩解被叮咬後瘙癢的灼燒感和紅腫,最簡單的辦法往往是最好的。

用香辛料緩解發炎

檸檬、醋、柑橘退下,羅勒、鹽、洋蔥上陣……話說廚房真是個好地方,已經有了點“藥房”的架勢。而這些香辛料也不是湊數的,它們對於療傷有著自己特有的本事。

鹽能夠帶走水分,有助於減少腫脹。這麼看,“傷口上撒鹽”其實是劑處方也說不定。把鹽弄成糊狀敷在皮膚上,能夠讓腫脹消失,於是這個區域的神經能稍稍放鬆一下,不再處於高度警戒狀態,被叮咬處附近皮膚的不適感也會減弱。

羅勒葉像蘆薈一樣,含有能在皮膚上產生清涼感的化學物質,其中之一就是莰酮,類似於薄荷醇。這兩種化合物都被納入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抗刺激配方中。我們不需要什麼複雜的配方,只需用研缽和研杵將幾片羅勒葉碾碎,將粉碎的葉子簡單地撒在被叮咬的地方,之後只需靜待“奇蹟”出現就可以了。

除了鹽和羅勒,我們還可以用一些切碎的洋蔥緩解叮咬造成的腫脹和瘙癢,許多研究都記錄了洋蔥的抗炎作用。一些學者甚至認為洋蔥能夠幫助緩解關節炎。洋蔥中含有一種名為槲皮素的黃酮類物質,能對抗包括組胺等多種炎症因子。

組胺與關節炎和過敏反應中的腫脹、發炎有關,就像身體被蚊子叮咬後的反應一樣。即使是最勤快地清洗、按壓、使用草藥和醋泡,我們也很難完全擺脫蚊蟲叮咬後的瘙癢和抓撓。因此,即使只有一線希望,我們都要儘可能地“安撫”、善待自己的皮膚。

特別提示

按照專家的說法,慢性瘙癢有時會破壞皮膚屏障,引發炎症。可以使用以凡士林為主的保溼霜,它們能夠建立起健康屏障,在皮膚上留下保護的印記,對皮膚恢復大有裨益。

利用廚房原料平衡pH值

保護皮膚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保持pH值平衡。根據激素水平和環境,我們的皮膚會變成偏酸性或偏鹼性。當pH值達到平衡時,皮膚能夠很好地抵禦感染和環境壓力因素,比如亂入的蟲子。

不過,當我們被叮咬,又忍不住抓撓時,破損的皮膚可能會讓pH值變得不正常。好在即使我們沒有家庭小藥箱,只要有一個“裝備齊全”的廚房,就能找到處理傷口、讓pH值歸位的工具。

醋是最常見的一種調味料了,同時它還是天然的防腐劑和抗真菌劑。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酸性物質其實有助於幫助瘙癢皮膚的pH值重新恢復平衡。相比其他種類的醋,蘋果醋含有更多的酶,有助於皮膚癒合並且加速皮膚pH值的恢復過程。最徹底地發揮醋的功效莫過於在盛有熱水的浴缸中加入兩杯半的醋,像泡藥浴一樣讓自己完全浸泡在浴缸中。

小蘇打也是廚房中常見的“藥品”,水中加入小蘇打能對蚊蟲叮咬的部位起到鎮定作用。我們可以用水和小蘇打混合出糊狀的物質,將其敷在頑固、不易癒合的傷口處,靜置10分鐘,之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除了上面提到的“佐料”外,一些水果也可以幫助我們的皮膚恢復pH值,例如檸檬。檸檬除了具有酸性特徵、能影響pH值外,還有一個好處——幫助殺死那些因為我們抓撓等動作可能轉移到瘙癢部位的細菌。

除了檸檬,柑橘也是一種能“搭把手”的水果。它具有溫和的麻木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暫時緩解被咬傷部位的刺激感,當然也可以使用酸橙。

特別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利用檸檬、酸橙、柑橘這些聽上去有些倒牙的水果的是為了緩解刺激感,所以應“酌情”使用。如果我們已經將皮膚抓得“傷痕累累”了,再用這些高酸性的果汁無疑是雪上加霜,想想就覺得特別酸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