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文|傳播國風的妹紙

作為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終於熬到了週五,自然要化一個美美妝……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然後認認真真碼一篇稿子。

(此處應該有掌聲的哈。)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今天的主題是:

為什麼古代瓷器上會頻頻出現一個家禽的形象——雞。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科普一下有關“雞”的小知識:

雞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禽之一,根據出土於江蘇省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遺址最下層的陶雞下蛋模型可知,至少在6000年前的黃帝時代,雞已經做為家禽被邳州人飼養。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由於“雞”所表達的意喻很深刻,有很多,背後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因此,古人常常把“雞”形象用在瓷器以及書畫上面。

出現在瓷器上的“雞”形象。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古代書畫上的“雞”形象。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意喻一:大吉大利

因為漢字中“雞”與“吉”的發育相同,所以“大雞”暗示“大吉大利”,受到了世人的喜愛。

意喻二:五子登科

畫一隻母雞(或雄雞)與五隻雞雛相戲於窠——即母子雞圖,以“窠”諧“科”,謂之“五子登科”,暗喻科舉考試中皆可金榜題名。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在這裡,妹紙我也預祝今天參加高考的考生們考試順利!)

意喻三:五德

古語有言:“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殊方聽有異,失次曉無慚。問俗人情似,充庖爾輩堪。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

由於其中提到雞有“五德”。可見,雞在古代曾經做為君子為人處事的標榜。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意喻四:作為家禽,深受百姓喜愛

在古代,每家每戶通常都會養雞,靠賣雞或者是賣雞蛋,貼布家用。而現代的人們更是喜愛雞,不單單它是餐桌上的美食。通過雞的形象,人們總會聯想到自家生活的閒適與快樂。

意喻五:羽族鮮豔

中華民族向來崇尚紅色,雞頭上豔麗的火紅,正寓意著生活的火紅、家庭的興旺、人丁興旺。它甚至是一種符號,就是吉祥的視覺表達,由此發生,更成為美滿人生、幸福生活的代名詞。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接下來,欣賞一下有關“雞”的瓷器佳品。

明代成化雞缸杯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中國陶瓷史上最有名的品種之一的明代成化雞缸杯,燒製水平高超,胎極精緻細薄,施釉極晶瑩潤白。

雞缸杯在當時就十分名貴,據明《神宗實錄》載:“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鬥彩”瓷器,是在景德鎮御窯經高溫燒製的雪白的瓷器胎體上,用成化時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畫輪廓線,高溫燒第一次,再以豔麗的紅、綠、黃等色填在釉上,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入窯兩次,增加了燒製成本,而且破損率高,這也是雞缸杯身價不菲的原因之一。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雞缸杯器形通常是撇口、斂腹、臥足,杯身以鬥彩繪雌、雄雞相伴護雛覓食圖,畫面襯以太湖石、牡丹、幽蘭,色澤鮮亮而柔和。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對了,在2014年的時候,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上,拍出了:

2.8124億港元!

古代瓷器上頻頻出現這一個家禽,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咯。最後說一句,嗨,大家好,分享國風,傳承文化,我就是90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