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有人說,“世界上最盛大的聚會,就是藝術家們的集體狂歡。”不久前香港就迎來一場無與倫比的藝術狂歡。超過1300位來自藝術、創意媒體及時尚界的中國及國際潮人何猷君、李成鍾、皇甫惠貞等,在K11品牌旗下第一幢甲級商廈K11 Atelier受邀參加了“Make Waves ”派對,並且在派對上K11創始人及Victoria Dockside策劃者鄭志剛宣佈籌備時間長達十年久的Victoria Dockside項目第一期正式開幕。

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據悉,K11 Atelier是Victoria Dockside第一期落成後為全球首座以K11品牌命名的甲級寫字樓,坐擁270度維多利亞港口美景,佔整座大樓15層。而這座面積超過300萬平方英尺的Victoria Dockside是K11近年發展的重點項目,不僅斥資港幣200億元,而且還是由鄭志剛先生率領率領著名建築師事務所及來自全球超過100位設計及顧問聯手合作打造,其中包括國際知名的Kohn Pedersen Fox(KPF)以及享負盛名的環境設計事務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JFCO)。而K11 Atelier的室內設計,則是由來自日本的Simplicity設計團隊操刀執行,是香港國際藝術及設計的新地標。

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Victoria Dockside背後的歷史意義

事實上,Victoria Dockside不但是香港近年罕有的大型發展項目,亦與香港歷史及文化互相緊扣。項目的位置別具歷史意義,原為1910年落成的藍煙碼碼頭,接連第一條通往內地的九廣鐵路,令該處成為貫通國際及內地的環球航運物流樞紐。“Victoria”代表令港人引以為傲的維多利亞港,而“Dockside”則意指當年曾是全球最繁忙港口的藍煙碼頭,細細分析這裡面的蘊含的歷史淵源恐怕要追溯到1971年。從1971年新世界購入藍煙囪碼頭的土地所有權,到1978年興建新世界中心,在短短的7年裡,新世界飛速發展為全港首個集合商場、酒店及服務式住宅為一體的綜合商住區。當年,不少國際品牌都曾以新世界中心作為進駐香港的落腳點,並且曾舉辦過LEGO國際展覽、港京拉力賽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城中盛事,更成為八,九十年代文化藝術及時尚潮人的集中地,在徹底改寫了尖沙咀的面貌的同時,也成為了香港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

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對於此次Victoria Dockside項目,K11創始人及Victoria Dockside策策劃者鄭志剛認為,這個劃時代的地標將迎來第三次變革,為香港注入新亮點。“新世界中心蘊含著特殊的歷史意義,我期望Victoria Dockside能為尖沙咀帶來藝術文化新景象,透過為藝術家,設計師及商界提供自由空間,激發靈感創意,把這區提升為國際藝術設計,開拓創意的社區,亦秉承原址一直以來所扮演的樞紐角色。”

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Victoria Dockside聯合K11,讓藝術可持續性的實現全球“共享”

K11 Ateller作為Victoria Dockside項目中最重要的一環,極大的推動了香港新浪潮的發展和藝術文化氣息的注入,不僅為租戶和員工提供文化節目,促進新世代工作空間裡的相互交流之外,還專門為上班族推出了K11 Atelier Academy 課程,以此激發更多新思維的誕生。

此外,鄭志剛在設計上還採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目前K11 Atelier大樓已取得多項綠色建築標準認證,包括美國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鉑金級及香港綠建環評(BEAM Plus)的銀級預認證。大樓的玻璃幕牆配備光伏太陽能電板,每年最多可為辦公室提供約50%照明電力,相等於足夠提供約220部咖啡機的用電量。

在Make Waves派對上,鄭志剛表示:“維多利亞好比一座巨型萬花筒,讓人們置身世界頂級的設計空間,體驗驚喜的新穎活動,同時,我們也希望用這個世界級地標掀起革新浪潮,為藝術家、設計師及商界提供自由空間,激發無邊無際的靈感創意,實現令人期待的未來社區。”從鄭志剛的話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這場藝術家聲勢浩大的“Make Waves”派對是Victoria Dockside前奏的同時,也象徵著Victoria Dockside將破舊立新,給大眾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

香港地標的第三次變革,鄭志剛打造國際藝術新地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