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過程監管到對過程加強監管,對托幼教育的這一改動說明什麼

3月15日,修改後的《政府工作報告》通過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的審議。縱觀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修改的內容,涉及到兩會熱點的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等內容都進行了多次修改。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修改中,兩次涉及到有關學前教育的內容,其中包括補充“重視對幼兒教師的關心和培養”,及將“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改為“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對兒童托育中育兒過程加強監管”。

從全過程監管到對過程加強監管,對托幼教育的這一改動說明什麼


這兩處調整,體現了對幼兒隱私的重視,以及對幼兒園安全問題的更深層次認知,意識到引入互聯網技術加強幼兒園監控的侷限性。要給幼兒營造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在引入監控的同時,需要從根本上重視提高幼師的待遇和素質。

針對幼兒園虐童案頻發問題,輿論一直呼籲給幼兒園安裝監控,對幼兒園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管。但是,全過程監控,也令一些人擔心,這會不會侵犯孩子的隱私,也影響老師的正常教學。因此,安裝監控,就面臨安裝在何處,安裝後怎麼使用的問題。一些可能暴露孩子隱私的地方是不適合安裝監控的,同時,也不能對孩子在園生活進行全天候直播——孩子和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置於監控鏡頭之下。將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修改為對育兒過程加強監管,不是降低監管力度,而是考慮了對孩子的隱私保護,和對教師教育權利的尊重。而要做到監控合理安裝、合理使用,需要幼兒園發揮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共同討論怎麼安裝,制訂使用監控的規則。

從全過程監管到對過程加強監管,對托幼教育的這一改動說明什麼


而就是安裝監控,也難以做到消除虐童等安全問題。事實上,被爆出虐童案的幼兒園,大多是安裝了監控的。之所以安裝了監控,還是會發生虐童案,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幼兒教師的待遇低,工作壓力大,以及整體素質不高。

這還主要是幼兒園教育問題,0-3歲幼托教育問題更復雜。目前,由於政府在這一領域投入很少,且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托幼亂像紛呈。不合格的托幼機構、沒有資質的幼師充斥於托幼市場。當前,各級政府還主要把精力用於解決3~6歲的幼兒教育方面,0-3歲的托幼教育主要靠市場供給,然而,由於整體供給有限,市場需求巨大,監管機制、市場機制在這一領域失靈。只有政府加大投入,開放市場,增加供給,才能讓家長選擇安全、放心的托幼機構。

從全過程監管到對過程加強監管,對托幼教育的這一改動說明什麼


因此,安裝監控,最多隻能治標,提高幼兒園和托幼機構的整體質量,才是治本。其中,提高幼兒教師待遇,加大幼師培養力度,是解決當前學前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而要全面解決學前教育問題,需要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明確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責任,以及教師的待遇、權利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