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種疾病與環境差有關!科學家:住這7類居所的人更長壽

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影響個人健康和壽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學因素佔15%、環境因素佔17%、衛生服務因素佔8%和生活方式佔60%。

流行病學已證實人類的疾病70%~90%與環境有關,人類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環境的和諧關係。

68種疾病與環境差有關!科學家:住這7類居所的人更長壽

受訪專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副所長 白雪濤

68種疾病與環境差有關

2016年,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發布的主旨報告《健康環境,健康人類》及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病-全球歸因於環境因素的疾病負擔》報告均表明,2012年全球約1260萬人由於環境因素死亡,佔全部死亡人數的23%,比2002年降低1%。

68種疾病與環境差有關!科學家:住這7類居所的人更長壽

其中,歸因於環境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由2002年的17%增加到2012年的22%,傳染性疾病死亡由2002年的31%降低至2012年的20%。

報告主要考慮的環境危險因素有職業風險、環境空氣汙染、病媒環境管理、室內空氣汙染、二手菸、住宅氡、鉛、水(含飲用水、衛生設施及手衛生)等8大類,主要考慮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腹瀉、哮喘、瘧疾等68種與環境因素顯著相關的疾病。

近年來,人類生活方式成了環境汙染的幫兇:

  • 汽車的大量使用,給大氣帶來了嚴重的化學性汙染,露天燒烤餐飲的興起讓空氣汙染雪上加霜。
  • 現代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的普遍應用,由於材料不合格等原因,給室內環境帶來甲醛、苯系物等嚴重的化學性汙染。
  • 亂丟亂棄生活垃圾也會影響環境,不僅容易帶來對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病原體,還會汙染水、氣、土壤和食品,這些反過來會增加人類患上哮喘、麻疹、過敏性肺炎等疾病的風險。
  • 夜生活帶來的大量噪音會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住這7個地方的人更長壽

影響健康的環境因素多種多樣,不僅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等自然環境因素,還包括經濟、教育、文化等社會環境因素。

選擇居所可謂一門大學問。除了房屋的內部環境,房子所處的地段、小區綠化等外部居住環境,也與健康息息相關,甚至直接影響人的壽命。

住公園旁,心態更平和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公園附近綠植多,空氣質量好,噪音低、空氣溼度適宜。同時,經常感受綠色,還能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有助於抵抗感染。

此外,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研究發現,經常接觸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氣、抑鬱和緊張。

陳景元表示,健步走、打太極、種花等都是很好的戶外運動方式。不用過分擔心居住的附近沒有公園和河流,利用

在小區中的“綠色地帶”逛一逛,也有同樣的效果。

住水邊的人,壓力小

歐洲環境和健康中心研究發現,居住在濱海地區的人,其身體狀況往往要比居住在內陸地區的人健康,因為當人們心情鬱悶時,到海邊散步,聽著海浪的拍打聲,使身心放鬆,進而舒緩情緒。

同時,接觸水流會讓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壓力水平減輕,大腦更為放鬆。

此外,在陳景元看來,離水源較近的地區氣候普遍潮溼些,空氣中顆粒物和化學汙染物濃度普遍較低,更有利健康。

不臨街,心臟更健康

發表在美國《血液循環》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住所遠離主幹道至少1公里以上的心臟病患者相比,臨街住的人10年內死亡風險升高27%。這是因為,交通汙染會引起動脈斑塊積聚

,加大猝死風險。

陳景元建議,靠近馬路的住戶在白天車流量較大時,儘量少開窗;開空調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定時除溼和換氣;如果房子面朝馬路,建議把臥室設計在遠離馬路的房子背面;窗戶邊上養點植物。

遠離鬧市區,能防血管硬化和嬰兒哮喘

丹麥一項研究顯示,住在鬧市區的居民血管硬化速度更快,發生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比遠離鬧市區的居民高出近一倍。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一項研究則顯示,住在主幹道100米以內區域的嬰兒,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區的嬰兒要高。這是由於市中心車流大,頻繁的剎車與加速會使汽車產生更多“汙染”,嬰兒自身免疫力相對較弱,導致呼吸困難或哮喘幾率大。

68種疾病與環境差有關!科學家:住這7類居所的人更長壽

陳景元建議,住地太吵的家庭,應安裝雙層窗戶,掛較厚的窗簾,少開鬧市一側的窗戶。

此外,住在鬧市區的人們更應關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可適當多吃生薑、洋蔥、茄子、香菇、黑木耳、玉米、燕麥等有助降低膽固醇、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安裝空氣淨化設備,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上班近點,能防慢病

刊登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項研究顯示,居住地離單位太遠,慢性病的患病率會大大增加。

這是因為上班路途遠,早餐往往來不及吃,晚餐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餐。用完晚餐,時間又已經很晚了,沒時間運動便飽腹上床睡覺,肥胖接踵而來,日積月累,慢病也就“悄然來襲”。

陳景元表示,住地離單位遠的人,應減少開車通勤的次數,儘量乘坐公共交通

以增加每天走路的機會。同時,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不要忽視三餐,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

此外,可在工作間隙,適當做些“工間操”,比如踢腿、伸腰等,來保證每天的運動量。

遠離機場、鐵路,不易發胖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研究發現,機場的噪音會刺激人體壓力激素升高,導致腰圍變粗

研究選取了住在機場附近的5156位居民,結果顯示,噪音每增加5分貝,被調查者的平均腰圍就增加1.5釐米。同時,研究人員表示,鐵路邊的居民長期受到火車過往的影響,也有發胖的危險。

68種疾病與環境差有關!科學家:住這7類居所的人更長壽

陳景元認為,機場、鐵路附近的居民可通過加強門窗密閉性來減輕噪聲,比如安裝隔音窗戶。平時在家則要儘可能減少噪音“侵襲”,比如電視機聲音儘量關小、自覺降低音量說話、安裝隔音牆等。

遠離快餐店,中風風險低

美國密歇根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住在快餐店密集區的人,卒中風險高。

該研究收集了得克薩斯州1247名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資料,並將每一區域快餐店的數量按從多到少進行排列。排名前1/4的地區卒中發病率比後1/4的地區高13%。

經常光顧快餐店,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會增加卒中的風險。陳景元建議,選擇住房時要警惕周圍的購物環境,尤其是快餐店的數量。如果住房緊鄰快餐店,則要有“抵抗力”,儘量少去或不去就餐。

轉: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