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2018.06.03

……給女兒的一封信(153)

女兒好!我覺得我們兩代人有各自的問題需要面對。

對於你老爸來說,我面對的問題就是“別等死”;而對於你們來說,就是“別找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一,別等死。

當我們老了,只能說是我們的生理年齡大了,而不是說我們的心理年齡也大了。

在你老爸看來,“老了”,無非就是意味著身體機能的成熟;更新。而心靈,是永遠可以永葆青春的。

我在以前的書信上跟你說過一件事。那就是我喜歡走路坐車時觀察人。

觀察的結果是中國的很多60-70多歲人,走路變形,身軀佝僂,眼神,臉色不對勁。這些都說明是沒有主動鍛鍊,等死的結果。

所以,對於老爸這樣將要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人來說,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別等死,去過想過的生活!

日本有一個組合“KBG84”。聽名字還以為是少女偶像AKB48的姐妹團。其實,“84”指她們的平均年齡有84歲。70多歲的人他們還不要,得當練習生。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你學法語專業,前不久又去法國戛納作為中方組委會主席的助理兼隨團翻譯,參加過電影節。你應該很清楚,法國老人是個什麼樣子……男的身材筆挺,身板硬朗,氣度不凡;女的風姿綽約,儀態萬方,打扮入時。

他們都活出了老年人本來該有的樣子。

我們觀賞榕樹,是看剛栽的小樹還是“老態龍鍾”的鬚髮老榕?

當然是後者。為什麼?因為他們飽經風霜,有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盤根錯節,枝繁葉茂,遮陰蔽日的,蔚為壯觀。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人固有一死,但我們不能等死。

現在的很多老年人,甚至是中年,青年人,固執己見,不想鍛鍊,整天睡大覺。還給自己自圓其說:“烏龜是最懶的動物,卻最長壽。它一年要睡上10個月左右,既要冬眠又要夏眠,這樣,新陳代謝就顯得更為緩慢,能量消耗極少。而老虎獅子,不是很強壯嗎?有用嗎?不是都很短命?”

於是,這樣的人年輕時透支自己的身體,等老的時候,已經沒有健身的習慣了,自然更不愛動了。於是,便開啟了等死的節奏。

一個企業也只有通過在不斷的批評中才可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堅持按照自己錯誤的理念去做,沒有經過別人的批評指導,倒閉是遲早的事。

鍛鍊也是如此。一天不鍛鍊,沒感覺;兩天沒鍛鍊有點感覺;三天不鍛鍊,生病了。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我們可以不是富翁,可以當不了大官,但完全可以做生活的大藝術家。

發現自己的興趣,放大自己的才華,我們不一定靠自己的愛好活著,可我們的愛好一定能幫我們活的更好。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平庸,一定是我們讓自己變得平庸。

而在所有的愛好興趣當中,鍛鍊的興趣愛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的樂趣總是最高的樂趣。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有道是,“不必野蠻生長,只求快活生活”。而要“野蠻生長”,就得拿命,拿時間精力去換錢,換地位;“只求快活生活”就簡單多了:看淡風,看淡雨,就如同同宗鄉賢林語堂那樣,讀讀《半半歌》,知足常樂,把日子過成詩。有何不可?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行而樂道;樂而行道。千萬不要等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我從網上找來一首詩,作為共勉:

等將來……

等不忙……

等下次……

等有時間……

等有條件……

等有錢了……

等來等去 ……

等沒了緣分……

等沒了青春……

等沒了健康……

等沒了機會……

等沒了選擇……

等沒了美麗……

誰也無法預知未來,很多事情可能會一等就等成了永遠! ……

想要做的事就趕緊去做,不要因為面子,丟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

事業如此,愛情如此,親情亦如此!

等來等去,等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二,別找死。

對於我們這輩人來說,是“別等死”,而你們則應該是“別找死”。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張大民的兒子問他媽:

“人活著有意思嗎?”

“有時候覺得沒意思,剛覺得沒意思,又覺得特別有意思。”

兒子又問他爸:“沒意思怎麼辦?”

“沒意思也得活著,別找死。”

“為什麼?”

張大民打了個極端形象的比方:“有人要槍斃你,你就死,沒人槍斃你,你就好好活著。”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為了別找死,他的辦法自然是給自己找樂子,去樂活。

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年輕人都在“找死”:

★生活作息沒規律。不吃早餐。

★都是夜貓子。

★吃垃圾食品。整天吃冷飲,吃炸的,烤的食品。

★生病亂吊瓶,圖方便吃西藥,不吃中藥。

★不喝茶,只喝咖啡,可樂等飲料。

★壓力過大,工作太忙。

★為了面子,逞強好勝,愛拼酒。

★累了,病了也不懂得休息。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這些都是找死的節奏。

據人民日報《健康時報》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180萬人猝死,多麼龐大的數據,這就意味著中國13億人每1000個人有一個人死於猝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怎樣才能“不找死”?

好的生活習慣就如我們的意外險和疾病險是一樣的道理,防患於未然,才是我們對健康最基本的保障和尊重。

生命本身就是一架按照習慣“滴答”的機械鐘。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習慣沒了,打亂了,就叫著“忙”。

中文很有意思。“忙”字怎麼寫的?一個“忄旁一個亡”字。太忙了就等於找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沒有好習慣不但沒有好健康,也不可能有好工作。

馬雲說,失業離這三種人只有三天。哪三種人?

★以積累經驗騙自己,自以為是,認為事物會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的人。

★總覺得自己是“千里馬”卻不主動找伯樂的人。

★交際圈太小,有“道德潔癖”的人。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所以,不管是健康,工作,還是樂活,都得有好習慣。

有了好習慣,就不會開啟“找死”的節奏。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愛你的老爸。

寫於林語齋。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戶外運動感悟——別等死,更不要找死

圖文:學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