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湘蘭:紅顏知己的正確打開方式

空谷幽蘭獨自香,任憑蝶妒與蜂狂。

蘭心似水全無俗,信是人間第一芳。

這首詩是明末秦淮名妓馬湘蘭題詠蘭花所寫,也是她一生品格的寫照。

馬湘蘭酷愛蘭花,在畫作上專攻蘭花,獨創一葉蘭畫法。現存世兩幅蘭花圖,一幅藏於故宮博物院,一幅被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

馬湘蘭:紅顏知己的正確打開方式

據清代繆荃孫主編的《秦淮廣紀》記載,馬湘蘭“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也就是說,馬湘蘭雖然姿色平常,在容顏上不能與陳圓圓等絕色美人相比,卻也是腰肢輕盈纖細似楊柳婀娜,吐音婉轉嬌麗如乳鶯啼鳴。軟語溫存,妙目流盼,神態嬌媚,善解人意,使人如坐春風。

在青樓林立、佳麗如雲的秦淮河畔,馬湘蘭憑藉自己高雅脫俗的氣質與詩畫俱佳的才藝名動一方。

馬湘蘭俠義任情,她為自己蓋了座小樓並取名為“幽蘭館”。

馬雖是青樓女子,但她講闊氣,擺排場,高車駟馬,使奴喚婢,一副貴婦人作派。置身歡場,當然免不了迎來送往,馬湘蘭心高氣傲,不接粗客,只接待那些有身份、有修養的人。

隨著年歲漸長,繁華難掩寂寞心,她也想尋覓一個可以終身廝守相愛之人,終究卻是知音難覓。

一曲《蝶戀花》,寄託了馬湘蘭此時的心境:

陣陣殘花紅作雨,人在高樓,綠水斜陽暮。新燕營巢導舊壘,湘煙剪破來時路。

腸斷蕭郎紙上句!三月鶯花,撩亂無心緒。默默此情誰共語?暗香飄向羅裙去!

馬湘蘭:紅顏知己的正確打開方式

馬湘蘭二十四歲那年,吳中才子王稚登走進了幽蘭館。

王稚登原本遊仕京師欲大展宏圖,沒想到受朋友犯事牽連,京師待不下去了,心灰意冷南返故鄉,整日流連於煙花柳巷排解鬱悶。

自古佳人愛才子,馬湘蘭與王稚登言談投緣,相見甚歡,不由芳心暗許,認為總算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王稚登向馬湘蘭求畫,馬當即應允,一幅“一葉蘭”圖一揮而就,且題詩於畫:

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

自從寫入銀箋裡,不怕風寒雨又斜。

詩中寫蘭花的幽寂無依來表達自己的心曲和對王的試探之意,但馬湘蘭怕王稚登誤解自己是一個水性楊花,沒有真情的歡場女子,於是又揮毫作了一幅“斷崖倒垂蘭”圖,也在其上題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志氣與品格:

絕壁懸崖噴異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難免朱門伴晚妝。

王稚登豈能看不出馬湘蘭以身相許的心意?

但他感動之餘,想到自己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雖然雄心壯志未滅,卻是前途茫茫。

他想給眼前這個女人以幸福,卻又怕辜負了她的多情。事業未成,羞於成家,且待日後發達了再來迎娶這位痴情的女子吧。

出於以上所想,王稚登只能故作不解詩中之意,捲起畫作聊表謝意。馬湘蘭認為對方不能接受自己,暗自傷心。

馬湘蘭:紅顏知己的正確打開方式

王稚登意氣風發,告別馬湘蘭登舟北上。

馬湘蘭悲欣交集,為王稚登設宴餞行,作詩《仲春道中送別》相贈,表達自己的複雜心緒:

酒香衣袂許追隨,何事東風送客悲?

溪路飛花偏細細,津亭垂柳故依依。

征帆俱與行人遠,失侶心隨落日遲。

滿目流光君自歸,莫教春色有差遲。

王稚登走後,馬湘蘭閉門謝客,在期待中獨守寂寞,相思幾許,閒愁深深,借酒消愁。

自君之出矣,不共舉瓊扈。

酒是消愁物,能消幾個時?

王稚登這次進京還是受到了排擠,終至不堪忍受,再次灰頭土臉返回江南。

去時豪情萬丈,歸來兩手空空。

王稚登深感無顏面見一往情深的馬湘蘭,於是選擇了逃避,他乾脆搬家到姑蘇居住。

馬湘蘭知道情況後,非但沒有埋怨王稚登求取功名失敗,反而是設身處地感到心疼不已。

打聽到王的下落後,馬湘蘭立即趕往蘇州,好言相慰。

無奈王稚登心如死灰,事業上的一敗再敗讓他深受打擊,早已絕了與馬湘蘭婚配的念頭。

馬湘蘭冰雪聰明,豈能不知王稚登無意迎娶自己?又豈能不知自己一腔真情只能付諸流水?

但此時對王稚登的感情已深深種下,情難自已,揮之不去。

王稚登定居蘇州後,馬湘蘭隔三差五就會趕去小住幾天,與王把盞暢談。

馬湘蘭:紅顏知己的正確打開方式

日子就這樣靜靜流逝,歲月的消磨使得這份愛情慢慢變成了醇厚的友情和親情。

馬湘蘭除了去姑蘇的日子,就是在秦淮河畔的幽蘭館閉門幽居。百無聊賴中,馬湘蘭落寞惆悵,觸景生情,作詞《鵲橋仙》一吐情懷:

深院飄梧,高樓掛月,漫道雙星踐約,人間離合意難期。空對景,靜佔靈鵲,還想停梭,此時相晤,可把別想訴卻,瑤階獨立目微吟,睹瘦影涼風吹著。

歲月流轉,王稚登迎來七十大壽。

馬湘蘭抱病買船前往姑蘇為王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宴會上,馬湘蘭再啟歌喉,為相戀三十餘年的王稚登獻上一曲:

舉觴慶壽憶當年,無限深思豈待言。

石上三生如有信,相期比翼共南天。

這次祝壽使得馬湘蘭心力交瘁,返回金陵時已是油盡燈枯。

馬湘蘭預感自己將要走向生命的終點,於是在一個午後沐浴更衣,在座椅四周擺滿蘭花,端坐而逝,時年五十七歲。

王稚登得知馬湘蘭死訊後,於萬分悲痛中寫下輓詩:

歌舞當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滿青樓。

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並頭。

按常理,王稚登三十七歲結識馬湘蘭,應有妻室,他一直擱置馬湘蘭的痴情,甚至還與其他青樓女子有所往來,想來很多讀者為馬深感不值。

但筆者認為王稚登內心還是深愛馬湘蘭的,有愛才怕傷害,正是因為沒有視馬為一般的歡場女子,認為才情無雙的馬湘蘭的歸宿不應該是自己這樣一個失意文人。

他沒想到自己為對方計反而害苦了對方,至於與其他青樓女子來往亦不過是排遣煩憂,逢場作戲罷了。想來馬湘蘭也作如是觀吧,不然,心中有芥蒂還怎能交往三十餘年?

馬湘蘭:紅顏知己的正確打開方式

秦淮八豔當中唯一未嫁的就是馬湘蘭,她與王稚登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感情,到後期王於她而言更是亦友亦兄。

面對王稚登的情怯,馬湘蘭既沒有苦苦相逼,更沒有放棄這份情感,而是一直遵從於自己的內心,只是愛你,但與你無關,不用對方承諾什麼,用一生的時光與王稚登詩文酬唱。

無緣做夫妻,那就做朋友,做知己,做親人。

無論後人怎樣慨嘆“可惜一腔空託付,落花流水兩無緣”,馬湘蘭終究活出了一個真實的自己,恰如她所喜愛的幽蘭,一塵不染,高潔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