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攻強於守的投射型大前鋒,NBA球星樂福相比於諾維茨基,還有哪些不足?

琴鍵上的球聲

樂福與諾維斯基的區別,總結起來,就是優秀和卓越之間的差距。兩人雖然都是四號位,也都攻強於守,並且精於投射,但是,風格卻迥然不同。總的來說,兩人的差距,只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身高,二是手感,三是氣質。

首先說身高。

樂福身高2.08,體重114公斤。這個身高,打四號位還可以,打五號位如果遇到粗又硬的話,比較吃力。諾維斯基身高2.13米,體重111公斤,足夠打中鋒,但是,卻退而打大前鋒。所以,很多時候,司機在對位的時候,都是身高佔優的。身高在NBA中,影響極大。他可以讓一個球員在對位中獲得很多優勢。相反,如果身高不足的話,那麼,就需要球員付出更多的努力。像微笑刺客伊賽亞-托馬斯,就被譽為矮了10釐米的喬丹。而地表最強175,則因為身高的短板,被凱爾特人放棄。可以說,身高,是限制樂福達到諾維斯基那種高度的最大因素。如果樂福有諾維斯基那種身高,毫無疑問,他會在對位中有更多的優勢,也可以打出更好的表現,這樣,就容易給球隊更多的信心圍繞他建隊。即便被交易,在新的球隊,如果得分上更有把握,也會得到更多的機會。是金子總會發光,更何況NBA有如此完善的分析系統,不會輕易埋沒人才。

再說手感。

手感這東西,也是天生的。像庫裡,能夠在聯盟掀起那麼大的風暴,也是和他天生的柔和手感分不開的。

別看職業生涯,樂福和諾維斯基的命中率差不多,一個44.4%,一個47.2%,三分樂福37%,諾維斯基38.3%,但是,具體到巔峰時期,那就是天壤之別。諾維斯基拿常規賽MVP(06-07賽季)和單核奪冠(10-11賽季),命中率都超過了50%。是實打實地把對手投到死,投到服。而樂福,職業生涯最高命中率,也不過是47%。這5%左右的差距,就是天賦上的鴻溝。這種鴻溝,不是憑藉後天努力訓練就可以輕鬆彌補的。要不然,大發明家愛迪生怎麼說: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有時候,那百分之一卻是至關重要的。

最後說氣質。

樂福身上,還缺一點領袖的氣質。雖然他在森林狼的6年,也曾經是球隊的絕對核心。但是,在樂福個人表現出色的情況下,球隊卻長年是魚腩無法翻身,樂福也落得個數據刷子的壞名聲。而諾維斯基最初是小牛的三駕馬車之一,後來單核帶隊,狂攬67勝領跑聯盟摘下常規賽MVP,雖然當年被勇士黑八,但是知恥後勇,單核率隊奪冠。並且,在諾維斯基成為小牛的核心以後,小牛常年都是季後賽和50勝球隊,這樣的實力和穩定性,不是一般的球星能夠做到的。

關於氣質,我們再說一個相近的例子。那就是保羅-加索爾。雖然跟著湖人得到2座總冠軍,但是,加索爾一直被球迷詬病軟。而事實上,加索爾在個人的第三個賽季,就帶領孱弱的灰熊闖進了西部季後賽,而且是一連三年闖進季後賽。對於灰熊這樣的年輕球隊來說,是極其不容易的。

所以,毫不客氣地說,樂福和諾維斯基之間,至少隔了兩個加索爾。


籃球派

專籃認為這兩人除了都是白人內線球員之外,其餘的都沒有太大的相似之處了。尤其是他們各自的打法,差別真的非常大。可以說諾維茨基就像是一個長著5號位身高的球員,練就了一身3號位球員的技術,最後打成了4號位。而樂福則像是一個練就了5號位技術的球員,為了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降到了4號位以彌補身材的不足,所以兩人的差別是本質性的。

專籃有幸看過諾維茨基在巔峰時的狀態,他運球的協調性,對球的掌控能力,就像是個7英尺的控球后衛。當你看到他搶到後場籃板,自己運球快速推進到前場,通過變向或者節奏變換過掉對手完成投籃的時候,整個技術動作都非常的順暢 ,尤其是他的投籃手感,更是比大多數小個球員更加柔和。這樣的技術不是他這個身高的球員能夠輕易練出來的,專籃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天賦。

樂福在中學或者大學裡的時候主要司職中鋒,有著一手非常紮實的籃板球功夫,而且搶到防守籃板後的一傳更是非常漂亮。但是畢竟受到身高限制(2.08米),樂福要想在NBA立足,就很難在內線跟那些身高更高,臂展更長,爆發力更好的內線球員競爭。因此,他才一步步提升了自己在外線的投籃比例,讓三分球成為了另外一項幫助他安身立命的武器(雖然以前他也能投三分,但畢竟只是他進攻技術的一項補充)。

剛進聯盟的時候樂福在三分線外的出手比例只有2.8%,新秀期結束的時候已然上漲到了26%,如今三分球在樂福的出手中已經佔比45%。諾維茨基則剛好相反,剛進聯盟的時候他的三分球佔比達到了31%,但是隨後便逐年降低,當他在2006-07賽季捧起MVP獎盃的時候,已經降到了12.9%,後來隨著年齡增長,運動能力下降,獨行俠隊才再次將他的三分球能力開發了出來,他的三分球出手比例如今又上漲到了30%以上。

所以究其特點來講,樂福像是為了適應更高級別的比賽而刻意改變了自己的打法,而自己原有的特長卻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沒法發揮出100%的效果,但是諾維茨基在進入這個聯盟的時候就像是從未被發現的生物一般,帶著異樣的光芒,並最終影響了一代人。雖然樂福的職業生涯終究沒法達到諾維茨基的高度,但他們都已經是非常出色的球員了,只是諾維茨基更偉大一些罷了。


專籃

進攻上來說:首先,樂福雖然也擅長投籃,但是投籃穩定性相比較諾天王來說還是差了一截,個人覺得,諾天王可以說是史上投籃最好的大個子;其次,樂福的投籃範圍,基本就兩塊區域,三分線外接球出手以及低位的背身單打,中距離是他的弱項,而諾維斯基的攻擊範圍明顯更廣,從三分線外到籃下都在他的攻擊範圍以內;然後,樂福基本沒有突破能力,而諾天王的突破能力在大個子中屬於上乘;最後很關鍵的一點,樂福缺少自己的殺手鐧,看似什麼都會,但是卻都談不上精通,而諾天王的“金雞獨立”則是他的殺招,基本無人能夠防守。

防守上的話,雖然兩人都是攻強守弱,但是諾維斯基的防守更好一些,因為司機的身高更高,而且腳下移動速度也不慢,屬於平均水準的防守球員,而樂福就略差一點了。


灬心靈震撼

都看過兩位球員的比賽,我說說想法。

1,投籃手型對比。司機的手型更標準,發力更合理,手感更柔和,對抗之後的出手,受到的干擾比較少。樂福的投籃,左手大拇指發力過多,導致球飛行的弧線不穩定,在有對抗和干擾之後,命中率更低。還有一點,也許也是手型的問題,司機的弧度更高,樂福的弧度低。

2,司機內線腳步更靈活。樂福在內線多是硬鑿,腳步變化不多,得分更吃力,在高強度對抗中,隨著比賽進行,得分效率會降低;司機在內線,特別看過司機巔峰打球的都知道,司機對抗以後,會有很多腳步變化,而且球舉起來之後,高度很高,一般人都碰不到,只要防守吃了晃,在這麼近的距離,司機很容易把球放進籃筐。

3,貌似司機的臂展更長。這個我不是很確定,沒有專門去看過數據,但是看比賽的時候,感覺司機的臂展更長,所以,打過球的,你懂的,我就不解釋了。

純手打,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