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時美國實力遠超越南,為什麼最後仍然會戰敗?

周玉清-相濡以沫

越南戰爭,在國際上簡稱越戰,上世紀60年代初至1975年,前後長達15年之久,戰爭最終結果是以美軍撤兵,越南北方軍隊打敗南方軍隊,越南宣告統一而告結束。

美軍實力遠超越南,但最終不得不撤兵,意味著美國失敗,從大道理上講,美軍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不義的戰爭最後必將失敗。

但戰爭勝敗,原因是很多的,說句大實話,光憑藉越南的軍事實力,即使全民抗戰, 但要打贏美軍,很長時間內是完不成的任務,畢竟實力懸殊太大。

但美軍失敗的原因,除了越南北方的頑強抵抗外,最主要的還是越南並非一國在戰鬥,背後有兩大強國的大力支撐。

兩大國不但有金融援助,更有大量武器援助,從最小的各類槍械和子彈、手榴彈、火箭筒、迫擊炮和彈藥,這是維持戰爭最起碼的手段;大則有榴彈炮、火箭炮、高射炮、地對空導彈、戰鬥機、魚雷艇、護衛艇、獵潛艇、掃雷艦等。

某國直接派出了軍事顧問,指導越南北方軍隊作戰;派出了運輸兵,源源不斷將各類戰爭物資運達前線;派出的工程兵,開闢各類道路,保障了道路的暢通;派出了地面防空部隊,用高射機槍、高射炮和地空導彈,直接打下美軍1000餘架各類戰機,還不包括直升機。

有了兩大國的有力支持,美軍即使不斷髮動進攻,也沒法全殲越南北方軍隊,加之美國內的反戰浪潮此起彼伏,冷戰時期,美國的主要對手是蘇聯,美國政府就有意從政治上和中國接近,都是美國從越南撤兵的重要原因。

1968年10月,美軍宣佈停戰;從1969年開始,美國國防軍開始逐漸撤出越南;1973年1月27日,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北方、美國、越南南方、南越反政府武裝),在巴黎正式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兩個月內,美國國防軍全部撤出越南。

但越南北方和南方軍隊仍然在打仗,1975年4月30日,越南北方軍攻陷了越南南方的總統府,越南南方政權覆滅,越南正式統一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戰爭除了軍事實力外,還有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因素在裡面,還有很多的偶然因素,也就統歸為運氣或者氣運這個東西,越南戰爭時期的美國在這幾個因素中只佔到最重要的一個:絕對強大的軍事實力,其他因素一個沒有,都在越南這邊!

整個越南戰爭,美軍的軍事實力都是遠遠強於越南的,這方面毋庸置疑,二戰後除了蘇聯在一個很短時間內佔據了軍事上的絕對數量優勢,其他時候美軍一直保持著戰爭科技領先水平,絕對的領先水平,其他國家擱一塊也沒有他厲害!這樣的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也沒有被縮小!但是越南戰爭除了美軍佔有軍事優勢外,其他優勢全部都在越南這邊,當然不得不說越南的游擊戰不光是佔有大片叢林的地勢優勢,還有越南的軍隊也非常頑強,英勇善戰,首先具有這個前提下才能一直在與美軍對抗中堅持下來!

越南絕對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美軍遠道而來,天時、地利這些都是越南的主戰場,越南人一年365天都在這裡過,每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對天氣變化、對地形的瞭解、特別對叢林地區的瞭解甩了美軍不知道幾條街了,越南的地利太複雜了,如果在中東沙漠這種地形相對簡單的地方,那戰場對美軍這種高科技兵種非常有利,但是到了沙漠那些喀斯特地貌的山洞裡,美軍又不行了。凡是能捉迷藏的戰場對美軍就越不利,而越南就是最複雜的能捉迷藏的戰場。人和方面自然美軍也沒有,直升機飛過一片天空被老百姓看到了,馬上就彙報到越南遊擊隊那裡了,游擊隊根據美軍飛行路線大概能知道美軍降落的地方,很多時候美軍直升機一到目的地,剛下飛機結果發現被游擊隊包圍了,很多美國士兵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了俘虜。

還有就是氣運這個東西,越南可以說佔盡了氣運,武器方面美國絕對先進,但是M16太先進複雜,在越南這種潮溼環境經常生鏽卡殼,而相對簡單AK47及時放淤泥裡裹一圈拿出來一樣好使,成就了一代神槍;還有空、海軍F4世界絕對先進戰機,結果沒有航炮被米格21追著打,甚至米格17都要繞後打他等等。最重要的他的背後有兩個大國支持,一個是為了稱霸世界的大國支持他打自己的敵人,一個完全就是無腦幫他,因為他是社會主義兄弟。蘇聯提供武器,我們是有什麼給什麼,連防空部隊、修路部隊派去了幾十萬支持他,糧食自己都吃不飽不讓社會主義兄弟捱餓,傻裡吧唧的掏心掏肺的幫他,結果人家打跑了美國不是第一時間來感謝你,而是大量的佔領你得島嶼,給我們氣得,簡直氣不打一處來!如果擱在現在打越南戰爭,這時候的我們領導人就要理智多了,幫你有好處嗎?沒好處那就拉倒吧!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反正是絕對劣勢的越南戰勝了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再一次證明強大不一定就不能戰勝的道理!


狗刨電競

美國人所謂的失敗,其實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政治上的。換句話說,就是“不想打了。”他們固然悽慘,但在政治大勢的棋盤上,只是稍微轉移了一下陣地。

美國人在軍事上是完全碾壓越南的,越南人只能依託叢林與美軍展開血腥的游擊戰,卻無法生產、生活、建設國家、擴大自己的政權範圍。只能在中國和蘇聯的扯豬大腸一樣的扶持下,勉強維持著與美帝你來我往的互相絞殺。

實際上如果沒有中國當後盾,蘇聯援助大筆裝備,北越早就玩垮了,他既無法抵抗南越,更無法打跑法軍,更何況是後來的美軍。

美國人的軍事科技在整個越戰期間是不斷攀升的,雖然越南人通過叢林游擊戰的方式拉低了雙方的差距,但本質上越南人除了一條命其實什麼都沒有,他們只是冷戰期間,中蘇拿來抵消和摩擦美國的砂輪。

美國人隨後也意識到這一點,在發現政治目的已經無法通過軍事行動得到後,受到總統換屆以及諸如反戰、和平期望、厭戰情緒、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世界局勢變動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方面突然傳出了可能會顯露一些善意的訊息,他們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思路,於是戰爭被停止,美國人痛快的丟下扶不起的南越政府,走向了更務實的方向。

隨後的情況其實也反映了美國為什麼會停戰,他們明白到,通過戰爭手段無法讓政治局勢起到一丁點變化的情況下,你無論往越南丟下多少炸彈,多少金屬,面對中蘇這個兩個後盾,只是掉自己的底子而已。他們明白到戰爭是無意義的,那麼沒必要為了面子與越南人爭來爭去。

相反美國人這個時候可能已經覺得自己獲得了比打下越南更令人興奮的東西——中國的示好。

這比打下亂七八糟的越南更值得美國人去努力,無論是中國的市場還是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力,乃至聯合國的席位。對於蘇聯而言,這是最大最大的失敗。儘管蘇聯和中國也是交惡的。

後來的歷史很清楚的表明了一切,中美關係在1971年開始逐漸破冰,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3年美國開始決定撤軍,到1975年越戰結束。

蘇聯則在此期間開始急速膨脹,在冷戰的背景下一度歡呼“勝利”。直到最後走向阿富汗這個多人為它挖出的“帝國墳場”。這其中,中國也下了大力氣。

美國人似乎從越南戰爭的鬥爭哲學裡學到了很多,他們明白了另一層次上“勝利”和“失敗”的哲學關係。從而用同樣的方法把蘇聯拉進了坑裡。而遠沒有美國那樣天時地利人和的蘇聯,可是著實把自己給玩死了。

所以我不認為美國人是徹底的戰敗了,他們只是放棄了自己得不到的利益,開始轉向另一個戰略位置。

捨棄一條大龍,贏了整盤棋,美國人這招是不是值得深思呢?


王司徒老百科


這可能是美軍“最小的自行火炮”,採用“機械騾”250㎏運輸車,上面架設一門106㎜“無後坐力炮”,由於“機械騾”很輕,兩個身強力壯的陸戰隊士兵就能抬走……為何選用這張圖片?就是要說明,美國為了贏得“越南戰爭”的勝利已經想盡了辦法,各種非制式武器大量出現,就差使用原子彈了,但仍然敗走越南!
舊印–支半島地圖。

從地圖上來看,越南及周邊的中南半島國家地理位置非常顯赫!誰控制了這裡就可以完全切斷印度洋→西太平洋的聯繫,從二戰以後髮國人不顧國力極其衰弱也要重返這裡,也就可以看出越南及中南半島的重要性!而髮國敗退以後,美國則認為這個地方與東北亞一樣,不能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部分”,要是完全成了社會主義!那麼,蘇聯太平洋艦隊就會南下 直接威脅到所有東南亞國家的安全!所以,美國也就加緊援助“南越政權”,不但:給錢、給槍……最後糾集了“南棒”、“袋鼠國”、“楓葉國”……直接上陣!



而,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也是不能容忍“美帝國主義”勢力染指這個地方!否則南海則完全控制在美國手裡,與越南對面的菲律賓成了美帝的兩隻“看門狗”!這顯然不符合“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印度洋–西太平洋都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將來“社會主義陣營”再去獲取這些地方的利益將“難上加難”,甚至會嚴重危及自身的安全!只能利用當時越南南北分裂的有利條件,加緊援助越南北方(胡志明、武元甲這類人)和南方游擊隊(越南祖國統一戰線,黎筍就是這類人)!隨著,美國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直接介入,戰爭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大,花費的金錢和物質消耗也越來越多!根據統計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一個花了約3500-4000億美元的軍費,按照現在的價格折算,這個數字後面要×10–12倍。


漫天飛舞的UH–1通用直升機是越南戰爭顯著標志之一。

而“社會主義陣營”一方,蘇/東集團和中國也是大量的投入戰爭資本,總計加起來援助越南的財與物可以武裝越南200–230個輕型師的裝備和可以維持600萬成年人(戰爭的後備力量)的各類生活物質!

總之,美國在越南的失敗,不是敗給了越南,當時的越南連一顆60㎜迫擊炮炮彈都不能生產的國家,有什麼資格與美帝乃至以前髮國這樣的軍事強國打仗?他們也就是出人、出戰場罷了!越南戰爭完全是“東西方陣營”的對壘!美國與“社會主義國家”當中的第一、第二強國間接交戰……失敗了不足為奇!同時,這一仗也讓美國自己清醒了 !自己與大國之間要儘量避免直接衝突,勝算太低了!


皇家橡樹1972

誠然,以20世紀60、70年代的越南和美國相比,二者的實力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且可以說是相差巨大,但是美軍在付出了數萬人死亡的代價後狼狽的撤出了越南,為什麼實力強大的美國會在越南戰爭中如此的不堪呢?

大國之間的較量要看實力,歷史上大國之間的戰爭實力是最基本的支撐。不過在出現大國與小國之君的不對稱戰爭的時候,實力往往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決定戰爭成敗的因素太多,不僅僅是國家的軍事實力。美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就是這樣一個實例。

美國軍隊在越南戰爭初期就已經讓北越的正規軍遭受沉重打擊,受到教訓後,北越軍隊開始化整為零開展游擊戰,越南的國土北部叢林居多,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在叢林作戰中根本發揮了不了太大的作用,因而當美軍進入叢林作戰的時候就吃了很大的虧。

美國人對於自己的實力是非常自負的,因為在入侵越南前不久,美國人剛剛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迫使蘇聯從古巴撤軍,因而對於入侵越南自信滿滿。而且法國人在美國入侵越南後不久就向美國人提交過一批材料,材料是關於當年法國人是如何在越南失敗的,但是美國人並沒有當一回事,估計當時美國佬心裡是這樣想的,一個二流國家在越南的失敗教訓怎麼可以給世界第一強國作參考。

而且北越還從社會主義盟國獲得了大量的援助,這些都是美國人當時所不能影響的,因而美國最終在越南遭遇到了失敗。


青年史學家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西方霸主,其經濟、軍事的強大無人可比。同時也養成了美國驕狂、傲慢的脾氣。

195O年發動朝鮮戰爭,儘管有制空、制海權等強大優勢,在三年下來,在中朝軍隊頑強打擊下,除留下十餘萬具美軍屍體、幾十萬傷兵,並未撿到半點便宜,在板門店簽下了沒有勝績的停戰協議。

1955年又發動侵越戰爭,約翰遜時期進一步升級,美軍可謂軍事全面優勢,航母、B一52,導彈、化學武器,

但至1975年,美軍以死5.8萬,傷30萬的代價和完敗從越南全面敗退。這是美軍史上第二次蒙羞的敗跡。

一個外強的美國怎麼會敗給弱小的國家,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一,最終的勝負不取決於一兩件新式武器。戰爭的性質決定軍人的意志,為保家衛國,可拼死效命,侵略別人,已失去道義,缺少必勝的意志支撐。遇到惡戰,只好舉手活命。

二,美一般在軍事科技領先別人一兩代才算安心。一旦遇上地面戰,尤其是短兵相接,是其致命短板

所以他當年敗給越南是歷史必然,想必之後輕易不敢對別國發動地面戰爭。幾百、上千公里外發射個導彈倒是可能。


晚亭與落霞同暉

首先,實力並不是決定戰爭結果的唯一因素。歷史上的戰爭以弱勝強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是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爭。現代戰爭要想在軍事上徹底消滅游擊隊是很難的,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對戰敗的定義問題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並沒有宣佈戰敗,更沒有宣佈投降。說美國戰敗主要是根據其在越南的戰爭目標來定義的。美國進行越南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北越政權,但最終北越政權沒有被消滅,反而北方統一了南方。也就是說,美國沒有達成在越南的戰爭目標。根據戰爭的結果,美國在北越的戰爭實際上是失敗的。同樣的,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也沒有達成戰爭目標。

(反越戰遊行)

再次,美國國內因素的影響

。曠日持久的越南的戰爭極大地消耗了美國的國力,鉅額的軍費開支和大量美國軍事人員傷亡使美國國內形成了強烈的反戰情緒。美國人民要求美國從越南撤軍,停止干涉越南事務。

(越南戰爭是冷戰後美國軍費開支的一次高峰)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死亡的人數)

最後,戰爭的外部支持因素。蘇聯在各方面給予了越南極大的支持,成為越南戰爭最大的外部因素。


安睿

這個沒有必然關係,就好比吃得好不一定就長得壯。

比如蘇聯國力遠超阿富汗,為什麼會在阿富汗損兵折將?聯合國軍實力遠超中國,為什麼在半島被揍得滿地找牙?

所以,如果單純從國力就能決定戰爭的結局,那麼今天全世界都應該是幾個大國的天下,因為周邊小國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在實力上超過這些大國的。

我們看下擁有世界上最強實力的美國為什麼會兵敗越南?

1、越南地形狹窄,兵力無法全部展開

越南的地形相當無解,當然,這是對美國而言。

越南國土南北狹長,緯度跨度大,從北緯8°10'到北緯23°24',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南北長1600公里,東西最窄處為50公里。陸地面積329556平方公里。

這樣一個南北狹長的地形,按說是非常適合美軍隨便找一個點登陸作戰的,而1950年,狂妄的麥克阿瑟就是在仁川來了一次出其不意的登陸作戰,扭轉了半島的戰局。

但是美國想得太簡單了,因為越南的地形是南北狹長,但是山脈的走向也是南北延伸。什麼意思,即使美軍費盡心思登陸成功,那麼要想縱深佔領越南全境,就不得不自東向西不斷翻越山川,崎嶇的地形本來就不適合美國現代化裝備的突擊。

再加上越南熱帶雨林氣候的折磨和水網密佈的地表,美國先進的M4步槍都不能正常使用,美軍大兵不得不撿起越南人的AK47打擊越南人。

所以,這樣的地形,美軍根本就不可能全部將軍隊壓上去,所謂添油戰術,美國不得不將強大的國力分解為一點一點的力量投入越南戰場,所以在越南戰爭的區域內,美軍的相對實力甚至是遜於越南的。

所以美軍才會遭遇到巨大失敗。

2、國際環境利於越南,中蘇成為越南的靠山

這是越南能夠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因素。說地形能決定戰局的,看看玻璃瓦爾如何翻越安第斯山給西班牙殖民者致命一擊。說越南人剽悍難以征服的,看看中國軍隊如何在兩個月時間內打得其屁滾尿流。

只能說,如果美國孤注一擲,為了臉面決心要拿下越南,那麼越南終究是拼不過美國的。所以決定越南生死存亡的,是大國之間的相互博弈。

準確的說,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博弈。

此時的越南遊擊隊首領為胡志明,是一個在中國經歷了長時間學習的優秀領導人,當然,和中國領導人的關係也很密切。

開戰伊始,中國就鄭重警告美國,空中打擊力量不允許越過北緯17度線,這成為越南的護身符。經歷了半島戰爭的慘敗,美國對於中國的警告再也不敢置若罔聞,所以美國空中力量再猖狂,始終沒有敢越過17度線,所以北緯17度被一直是越共的天下。

中國的橫插一槓斷了美國想要自南向北平推越南的設想,從而不得不在越南南部和越南軍隊糾纏不清。而得到中國大力援助和軍事指導的越南軍隊,則可以不斷南下17度線和美軍交戰,而打敗了則可以從容北撤,美軍無計可施。

主場作戰的越南,最終讓漂洋過海的美國吃不消了。

所以在經歷了12年的堅持後,美軍撤出,越戰終於結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您的關注!


靜Yes

其實很簡單。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美國無法達到它的“戰爭目標”。它的“戰爭目標”其實也跟簡單,就是“阻止一個國家(北越)對另外一個國家(南越)的侵略。”(林登.約翰遜語)。但這其實是要扶持一個不得民心的“南越政權”,又要阻止越南人民的“統一與和平”的決心,特別是這個“決心”受到了兩個大國(中國與蘇聯)的強力支持。這樣,除非“殺光越南人”,否則是無法達到戰爭目標的。

二是普通的美國士兵不願意打仗了。特別是戰爭後期,大批美國黑人被徵招入伍,派到越南去打仗。他們認為“不值得去為了這樣的戰爭而死”,所以戰鬥中非常消極,甚至暗殺那些逼迫他們投入戰鬥的美國軍官。這樣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原因就那麼簡單。後遺症是,越戰後,美國取消了徵兵制度,完全靠“志願兵”來組建軍隊。


手機用戶589032797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