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重慶上班族平均工資出爐

過去一年,不少市民的荷包又充實了。

重磅!重慶上班族平均工資出爐

重慶市統計局近日發佈的2017年重慶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情況顯示,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0889元,同比名義增長8.2%;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0450元,同比名義增長6.6%。綜合來看,2017年,我市不同崗位平均工資差距在縮小,但地區間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行業間平均工資差距仍然明顯。

此外,重慶市統計局通過一套表聯網直報平臺對16個行業門類的2.41萬家法人單位(簡稱“規模以上單位”)調查顯示,2017年我市全部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6757元,同比名義增長3.4%。

去年一年掙多少?

私營與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都在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0889元,比2016年增加了5344元,同比名義增長8.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1%。

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0450元,比2016年增加了3105元,同比名義增長6.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5%。

重慶市統計局方面表示,2017年,我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名義增速有所回落,但由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2016年下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速分別加快0.8和0.3個百分點。

最賺錢的是哪些行業?

答案是:金融業領跑

2017年,哪些行業最賺錢?答案是金融業、信息相關行業繼續領先。且不同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存在較大差距。

從全市城鎮私營單位來看,2017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金融業(主要是各種保險代理、典當行和投資諮詢公司)68140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9897元;衛生和社會工作55364元,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35倍、1.19倍、1.10倍。

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住宿和餐飲業37879元;農、林、牧、漁業39632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4126元。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5.1%,78.6%、87.5%。最高的行業(金融業)與最低行業(住宿和餐飲業)之差為30261元,比2016年的26540元相比差距繼續擴大。

城鎮非私營單位方面,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金融業123836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2043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02239元,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75倍、1.58倍、1.44倍。

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住宿和餐飲業38974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47979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8456元,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5.0%、67.7%、68.4%。年平均工資最高行業(金融業)與最低行業(住宿和餐飲業)之差為84862元,比2016年的89282元相比差距有所縮小。

平均工資增速方面,全市城鎮私營單位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別增長15.2%、11.2%和9.7%。增速最低的三個行業依次為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以及採礦業,分別增長3.5%、4.0%和4.1%。

非私營單位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為教育,農、林、牧、漁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分別增長17.1%、14.4%和13.3%。增速最低的三個行業依次為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分別增長-2.3%、0.7%和4.1%。

不同崗位收入

差距在縮小

從2017年重慶全部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來看,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19875元,增長2.7%;專業技術人員72030元,增長5.2%;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51346元,增長1.9%;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42310元,增長4.3%;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50375元,增長2.2%。

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2.11倍;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平均工資最低,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74.5%。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83,比去年縮小0.05。

解讀:

三因素助推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

2017年,重慶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實現增長,且實際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

對此,重慶市統計局方面解讀表示,主要有宏觀經濟、增資政策支撐等3方面的“動力”。

“2017年,重慶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3%,為實現工資增長奠定了基礎。”重慶統計局相關人員表示,除宏觀經濟助力,近年來,市政府不斷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保持較強的增資政策力度,也為工資的增長提供了政策支撐。

此外,新動能加快成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也是我市就業人員工資增長的重要原因。

“2017年,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服務業增速明顯快於傳統服務業,相關行業工資增長也反映了這一格局的變化。”重慶市統計局方面介紹,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水平均保持較高增速,分別增長11.5%和15.2%,增速均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城鎮非私營單位中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增長10.2%,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釋疑:

為什麼總感覺“拖後腿”? 答案在這裡

每逢統計部門工資水平的數據出爐,就會有不少認為自己工資“拖後腿”的吐槽,原因在哪兒?

對此,重慶統計方面釋疑稱,重慶市統計局發佈的各類平均工資數據反映的是全市或某一類單位、某個行業的平均水平。由於工資分佈是典型的偏態分佈,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於平均工資。

以城鎮非私營單位為例,平均工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有7個行業,就業人員僅佔31.6%;平均工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2個行業,就業人員佔68.4%。其中,製造業和建築業就業人員分別為83.78萬人和97.74萬人,佔全部非私營單位的44.7%,製造業平均工資65745元,同比增長5.1%,建築業平均工資54221元,同比增長5.2%,分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5144元和16668元,差距較去年繼續擴大。對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而言,其年平均工資更低,僅50450元,為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的71.2%。

另外,目前開展的崗位工資統計只調查聯網直報的規模以上單位,2017年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2.41萬家單位,沒有包括這些行業的規模以下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農、林、牧、漁業,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這三個行業的單位。且具體到某一個單位,不同崗位間的工資差也較大。即使是相同崗位,其平均工資在不同地區、不同登記註冊類型和不同行業間也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從個人角度看,工資水平及增長速度會因所屬單位的行業、地區、性質、企業效益及個人所在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相關人員表示。

圖表來自於:重慶市統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