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大女主劇”的風潮颳了好幾年,形形色色的女性被拍了個遍。首當其衝的就是瑪麗蘇的泛濫成災,女主是低調不爭的白蓮花,都怪那些男人主動要來糾纏她,偏偏一個個又帥氣,又多金,真是好煩惱呢!畢竟她要的只是愛情啊!


在看到《北京女子圖鑑》之前,我也有過種種疑心,宣傳海報上戚薇一襲紅裝,傲然獨立於劉暢陳龍王耀慶等十幾個男人的包圍中。難道這是個加強版的集郵瑪麗蘇?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等到我一口氣看完6集,女主角陳可依身邊的男人已經換了4個——一兩集一個的節奏!每一個男人讓可依有了不少成長:

一個是學生時代的初戀,給了可依最純的愛情;

一個是老實巴交的發小,給了可依北京最初的落腳地;

一個是慷慨好施的大款,給了可依第一筆人脈資源;

一個是部門直屬的領導,給了可依第一份職場經驗;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似乎有靠男人的嫌疑,可對於一個20出頭的北漂女孩子而言,誰身邊碰不到幾個男人呢?重點是,在《北京女子圖鑑》裡,這些男人最終也沒一個靠得住:

青澀的初戀給不了她肩膀,打個電話就分了手,她顧不上哭幾句就要為下一頓晚飯的錢操心;

看似老實的發小留宿了她,之後竟起了色心,對她動手動腳,她好不容易掙開逃出去,卻不得不折返回來要他介紹工作;

大款倒是對她很好,各種噓寒問暖買禮物請客吃飯,她有點動心了之後卻發現這是個有婦之夫;

雖然幸運地遇到一個好領導,被認可被賞識甚至談了戀愛,卻發現他是個買200塊假LV睡裙當禮物的摳門男,去金錢豹還要做上兩頁的攻略,一心只想帶她回老家洗手作羹湯。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這哪裡是瑪麗蘇?看完只有扎心。想到茨威格說的“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當然劇中也有溫暖一面,這溫暖不是來自男女間的愛情,而是來自女人對女人的友誼。

這也並不是像《七月與安生》那樣小地方培養起的深情,更不是那種逛個街做個美甲的塑料情,大城市裡的溫暖更多來自於過客,比如陳可依從前看不起的老同學,剛認識幾天的女同事,新公司的女老闆……都在男人靠不住的時候拉了陳可依一把。

她們一起擠地下室,一起整容打玻尿酸,一起找有錢人敲竹槓……虛榮嗎?撈女嗎?《北京女子圖鑑》並不企圖成為第二個《歡樂頌》,電視劇只負責呈現,不去做所謂的評判或救贖。

就像陳可依小姐妹說的:“不就是一瓶香水嗎……在北京,誰也不知道誰幾斤幾兩……”

所以,take it easy。並不是讓男人請頓飯就會變成樊勝美。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也許有些人是一聽到“靠男人”就要跳腳的。可《北京女子圖鑑》只是老老實實描繪現實:中國女性誰沒碰過幾個老男人的飯局?難免要被當作花瓶,陪個酒,討個好;更不用提嚴苛的婚姻法,冷酷的職場歧視;性別的鴻溝赤裸裸擺在那裡。

在劇中,女老闆把多餘的房子租給可依住,可依感激之餘問道:“您是怎麼掙到這麼多錢的?”在這裡我已經準備好要聽到一大段拼搏勵志經,沒想到那吳越飾演的女老闆只笑盈盈地,輕描淡寫道:“我離過兩次婚……拿到不少賠償金。”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真的是好實在好不做作的女老闆!同時她也明確底線:不是叫你詐,是叫你別犯傻。當一個有慾望的女人,不是錯。

每一個主要女性角色都足夠冷靜、理智、聰明。不會為了男人和姐妹爭風吃醋,也不會在感情中拖泥帶水;比如可依被小姐妹介紹的男人私自約會,可依很懂事地先打電話告知小姐妹,而小姐妹也毫不介意,還主動給她提供戰衣。比如可依同組的女同事為了上位與領導偷情,被原配鬧到公司,全部人都袖手旁觀,只有可依上去扶了她一把。

這並非出於多深厚的情誼,她們不過是清醒地看到,只有同為北漂的女孩子最懂自己的不容易,而不會像男人一樣總有所圖。她們像是結成了一個臨時的女子同盟,盟約的基礎是大家都想在北京出人頭地,她們聯合起來,用香奈兒LV武裝自己,用玻尿酸化妝品當兵器,發誓要在這男人的世界裡闖出點名堂,哪還有空當道德衛士,搞宮鬥,玩心機?或許這才是“北京女子圖鑑”這個名字的真正意義。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到了後面幾集,可依直接把大款曾經送她的杯子當漱口缸用;男人淪為了獵物,成了女人戲裡的花瓶,所以導致劇中的男性形象都稍顯臉譜化,想看男女戀愛的觀眾恐怕會失望。但仍然無損於這是一部徹底的女性視角電視劇,實屬國內罕見,應該多多鼓勵。

拋下所有口號與價值評判,沒有瑪麗蘇,沒有白蓮花,《北京女子圖鑑》只是不偏不倚地講述了一群女子的北漂故事,她們有正常人的慾望和野心,也有正常人的溫暖和真情;以此證明:真實,才是最好看的。

《北京女子圖鑑》很意外的不瑪麗蘇,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