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價相對不高,車也很便宜,為什麼年輕人生活壓力卻很大?

仰望天堂37

這個問題把日本目前的社會問題描述得非常精準了。日本的房價和車子確實都已經很便宜了,但日本的年輕人號稱世界上壓力最大的人群。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顯然無法理解這個問題,既然房和車都很便宜了,那日本人怎麼還會有生活的壓力?這是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決定的。



一位巴西外交官曾經在中日兩國常駐,他和我交流時就感嘆中日兩國年輕人的壓力是世界最大的。按照他的說法,中國年輕人的壓力主要來自生活,比如結婚、買車買房,以及教育醫療等。而日本年輕人的壓力主要來自工作,日本人工作的競爭力是相當可怕。但日本人生活上的壓力比較小,比如房子價格不高,孩子教育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我本人也去了幾次東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許多白領一路小跑趕地鐵或者去公司,為的是上班不遲到。僅僅從這一點看,我們就能體會到日本人的工作壓力是要比我們國內大很多的。此外,日本的加班文化也很要命。日本的白領正常下班時間到了之後,大多會再加班1個小時。時間一長,這種壓力大家可想而知。


說到日本人工作壓力世界最大,我估計很多網友會不服。沒關係,案例說話。前幾年日本有一個比較轟動的白領自殺案。一位名叫高橋茉莉的女孩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後直接進入日本最大的廣告傳媒公司工作,2015年12月25日在東京都的住宅中自殺身亡。根據高橋的上下班記錄,10月份就加班了130個小時;11月份加班99個小時。



當然,我們也不能單純用文化來解釋日本人的工作壓力大。日本勞動法第36條規定,每週的正常工作是40小時,最多加班15小時。但如果公司與其工會之間有書面協議,法律實際上允許無限制的加班。日本的法律等於站在了強勢的企業一方,白領們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


日本在二戰後奇蹟般的實現經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人都有的工作壓力,這種壓力硬生生把一個沒有資源的島國變成了世界經濟最強國之一。只是,這種奇蹟背後是我們看不到的個體奮鬥。


李明波論中東

日本問題還是日本問題專家橋本來回答。


房價不高,車也便宜為什麼日本生活壓力高?橋本一直喜歡回答這樣的似是而非的提問。這個提問中的日本房價不高,車價不高的內容似乎與中國國內比較。但是你不能比較這兩樣,在日本生活壓力巨大的是有原因的,請聽橋本給你分析。如果住在東京中心的1室1廳的房間,大概每月的生活費要30萬左右,其中包括租房費用,吃飯的費用,保險,NHK的費用,交通費等等,還不包括手機費用,以及買衣服的費用。如果說買車便宜,但是養不起車,每個停車位每月大約5萬左右的費用,還不包括汽油費,以及保險費用,還有保養費用,日本買車時,不交車庫證明是不會給你上牌照,也就是你沒有停車場地,不能買車。

有人說我平時住日本鄉下,每天來回3-4個小時移動,這樣的火大概是可以便宜10萬左右的費用,但是你每個月要在陸上浪費的時間大約90個小時,如果這個事件去一家餐廳打工,也可以獲得11萬左右的收入。

如果要維持在東京的有房有車的生活,大約每約需要40-50萬日元的收入。而且還不能有買房,如果要還房貸內約也需要交10萬日元左右,這樣是家裡最大的開銷。如果房貸使用40年的期限這樣就慢慢還。因為一般的房子都要3000-5000萬日元,所以很多年輕人寧可租房,也不買房。但是也要看,有的外國人在東京大阪工作,他們就說,除了房費,他們有10萬日元就可以生活下去,所以如何生活還是要看人。


橋本看日本

2016年我曾到日本自助遊,走了大阪-奈良-京都-東京一線。就以個人淺顯直觀的感受來談談這個問題。

日本的房價確實比不上中國的北上廣深。但畢竟是發達國家,日本的日常基本消費還是比較高的。普通的小餐館最簡單的一份快餐,比如下圖常見的親子飯,就是一碗米飯一個雞蛋幾小塊雞肉,在中國人看來實在太簡陋,也要摺合40元人民幣以上,一小盤炒青菜摺合人民幣50元。


日本的酒店又小又貴,像中國如家七天檔次的酒店卻是中國五星級酒店的價格,東京尤甚。

日本的車應該不貴,但我感覺街上的汽車並不密集,估計是養車的成本很高吧。停車場一般都很小,停車費用很高。

公共交通的具體費用記不清了,當時感覺大概是:地鐵價格是中國的3倍,新幹線價格是中國高鐵的近2倍,出租車價格更令人咋舌,反正我們沒捨得打車。

日常消費高,而收入水平比中國的大城市高不了多少。同去的朋友有個同學在日本已經工作了七八年,公司白領,月收入摺合人民幣2萬左右。

而且,我覺得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經濟,應該還來自於國家的文化和氛圍。

日本的老齡化程度世界第一,大量的老年人還在努力工作,年輕人更不敢懈怠。

日本人的教化修養也形成了很多束縛,比如過度的清潔,公共場所的安靜,比如對丟垃圾、抽菸等的嚴格規定等等,久之也可能造成精神壓抑吧。


貓熊姐姐

在日本生活過7年的我也來參一腳說說我的看法,我的看法也只是基於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不做對錯討論哈。


日本的就業,其實這個國家的新畢業生普遍第一份工資是20萬日元左右,大概都差不多的水準,一些高科技或金融的會高些。還有如果是日本成年人沒有就勞限制的,你一個月就算是打工,刷盤子賺35萬日元都是有可能的。每個月最大的開銷就是房租了。吃飯飯店比較貴些,一碗麵30-80rmb都很正常。如果你自己做飯帶便當可以省一半多。


電器,化妝品,不用說了,又便宜又好用,老師送我的微波爐都是95年產的,照樣用的好好的。服裝,和國內商場裡面差不多吧。優衣庫也等於國內的七折,網上也有便宜的。說實在的這些生活的東西真的不貴。實在不行買二手的咯,便宜了不要不要的。


買房子,不買市中心的,偏點,東京周邊200萬rmb可以搞定獨棟。如果是日本人或者永駐身份,銀行貸款利率可以低到1%。一個人正常普通上班都可以搞定的。大不了,再把其他房間租出去唄。房貸也有人分擔一些。



很多來日本的人都覺得自己混的沒有國內的朋友好,國內經濟快速發展有很多發財致富的機會,日本各方各面制度過於完善細緻,反而給人一種死板不變通保守的感覺。我是覺得在日本做小市民會比較幸福。相對普遍的公平,制度的完善,可以給人比較安穩的生活狀態。


要是說家庭工作壓力大,只能說日本女人沒有中國女人那麼強悍了,頂起半邊天來。還有他們不夠拼命,對比一下國內底層生存的環境,日本整個社會真的幸福很多。只能說吃苦能力不夠強悍吧。


90年代初,福建這邊窮瘋了,都是全村的舉債 幾十萬,賭上一條命偷渡去日本、英國美國等地,沒日沒夜的打工賺錢,寄回老家蓋房娶妻生子。漸漸過上好日子。如果日本人有這樣的覺悟,情況應該就大不一樣了~


爆炒時光

“日本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不知道題主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當然不是說日本馬路上都是黃金,也不是說日本年輕人一個個都是土豪,但日本的失業率很低,今年3月份是2.5%,同時有效求人率為1.58倍,意思是對於找工作的一個人,有1.58份工作在等著你,只要你願意工作,基本上就能找到,而且日本社會的貧富差距較小,有一句日本話是:“仕事さえあれば、それなりな生活ができる(只要有工作,就能過上還可以的生活)”,對於一個願意工作的日本年輕人來說,應該沒有什麼“生活壓力”,更不要說“很大”了。

在日本只要有一份正式工作(即所謂“正社員”),衣食當然無憂,就連住房也不是問題,日本房價並不貴,而且日本人對於住房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一個樓上樓下加起來一百多平方的小樓,所謂“一戶建”當然好,居住面積七八十平米的樓房也過得去,一般來講也就是年收入的大概6到7倍,借個30年左右的貸款,到退休正好還清。汽車就更不是事了,一般的標準大概是開半年年收左右的車。

這就是日本人常說的“生活設計”,畢業之後找工作,有了工作以後就準備結婚,生娃,買房,到手的工資扣下生活開銷以後還房貸,還完了房貸也就退休了,就這麼老老實實過一輩子。

起碼從戰後開始,他們的祖父輩,父輩就是這樣過來的,不管別人怎麼看,他們自己能接受,覺得挺不錯的,沒多少人好高騖遠。

當然現在日本傳媒上經常在談“非正規勞動者”的問題,就是那些沒有正式工作,不是正社員的人的問題。但撇開政治正確的信條,那個問題還真不是年輕人的問題,說老實話那些成為了社會問題的非正式工絕大部分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那都是一些學校畢業之後不願意從事有拘束的正式工作的人,他們要麼不願意工作,要麼不願意受拘束,要麼是有個什麼夢,反正情願打散工打零工過日子。經常有這種情形:年輕時候打零工打散工不要說挺自由,而且收入比正式工還高,但是那都是一些吃青春飯的職業,年紀一大了就成問題了,最後成為了社會問題。但這些人一般都不會檢討自己,反而是埋怨社會,加上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傳媒添油加醋,弄得挺像那麼回事,其實除了傳媒之外的日本社會一般都不同情那些人。

社會不同,對生活的要求也不同,現在的日本年輕人的問題還真不是生活負擔重,而是不願意負擔生活,有人甚至說日本社會成了無慾望社會。住房不是很貴也好,汽車不是很貴也好,但是年輕人就沒有購買的慾望。所有的汽車公司都想盡了辦法想開發出一款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汽車來,但沒有成功的。

日本五六十歲以上的大叔大爺看現在的年輕人怎麼看都看不懂:怎麼會不喜歡汽車?怎麼會不喜歡手錶?怎麼會不喜歡旅遊?怎麼會連女人都沒有興趣?怎麼會只喜歡宅在家裡上網玩遊戲?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只是年輕人,所有日本人所受到的壓力都很大。本來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壓力社會,沒有人例外。馬雲有沒有壓力?或者哪位省長有沒有壓力?但是如果說“日本青年人的生活壓力很大”那就不是事實了。

日本年輕人的壓力在哪兒呢?講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

去年夏天有朋友來日本旅遊,在大阪坐出租汽車去酒店,朋友上車之後插上電源充電,結果下車時把手機忘在車上了,到了酒店以後才發現,就掛電話到出租汽車公司詢問。公司回答我們去調查,有了結果之後再聯繫我們。過了一會兒公司來了電話,說手機在他們車上已經找到了,因為離我們酒店還不遠,馬上就給我們送過來。

到現在都很正常。不僅在日本,在中國的大部分城市也都能做得到這一點,但接下來就不同了,出租汽車公司的人又加了一句:“現在天氣挺熱,您就不要出來在外面等,我們到了酒店之後會打電話和您聯繫”。

我朋友聽到這句話眼淚都快下來了,這種服務太好了。但是對享受服務的人而言,“服務好”很幸福,而對於提供服務的那些人來說呢?那是很辛苦的。在日本,工作上的壓力確實相當大。

其實這些年來中國的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在中國工作也照樣很辛苦,壓力照樣大,一點不比日本小。

而中國年輕人中生活有壓力的比例看起來要比日本人更大一些。


冰冷雨天

日本人結婚買房,家長一般是不幫忙付首付的,雙方老人也不會幫忙帶小孩,也就是說,買房買買車和生兒育女的事情,全部由夫妻兩人共同承擔。大夥都知道,日本女性在婚後大多選擇做家庭主婦,一人帶倆娃很常見,養家的重擔基本都在男人身上。

(推著自行車帶娃買菜的家庭主婦們↓)

日本男人生活容易嗎?日語裡有個詞叫“社畜”,意思就是“會社的牲畜(日語中的“會社”=公司)。“社畜”是上班族的貶義說法,指在公司很順從的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日本社會構造是典型的“橄欖型”,也就是中產階級數量龐大,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日本人是領著固定薪水的工薪階層。

日本工薪階層的生活是怎樣的呢?從入職開始就忙得不可開交,加班、應酬很正常,在公司裡服從“前輩”和上級的指揮,一直幹到退休……如果幹得不開心,也要忍,因為換工作也不容易,如果在一家公司做不夠三年的話很難轉職,職位不夠高的話只能從大公司跳到中小型公司,中小型公司的福利待遇一般沒大企業好,家裡還有房貸、生活費等各項支出……在日本,經常能看到醉倒在路邊的人沉沉睡去,這些人要麼是應酬太多,要麼是借酒消愁。

(醉倒在街邊的日本上班族↓)

日本人喜歡給企業起一些諢名,比如“Black企業”,意思是“黑暗”/“黑心”的企業,不少知名大公司上榜。前幾年,一個東京大學畢業的美貌高材生在入職大企業一年後自殺,引起日本社會強烈關注,社長引咎辭職,公司高層召開發佈會表明了整頓工作環境的決心。那位自殺的年輕女高材生,生前在推特(“推特”相當於“微博”)一直髮“太累了”、“每天睡不了2小時”、“男上司取笑我沒有女子力”、“犧牲休息日做出的資料被狠批了”等等,可見每日的辛苦工作一步步地把她逼上了絕路。那些自殺的日本人大體有過跟她一樣的心路歷程吧。

(貌美如花的高橋桑)

可以說,日本人的家庭經濟狀況雖然連年下降,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經濟上還不至於有過大壓力。壓力主要都是來自精神上的,在這其中也主要是來自工作和公司。傳統大公司裡的一些習氣再不改善,人民的幸福度就很難提高。

還好隨著幾家老牌公司被收購,日本人也逐漸認識到舊公司制度的僵化,鐵飯碗不再有。但願他們能在來得及之前做出及時轉變。


蘇菲的日本

我們從日本社會結構講起,在日本,有個龐大的群體,"窮忙族",每週要打好幾份工,也不知道下個月在哪工作,每月減去生活開銷,幾乎沒有剩餘,在日本,還有一類人,他們在公司裡有一個分類稱呼"正式社員",他們多半為中年或老年人,"正式社員"裡的老傢伙他們被稱為"窗邊族"。

按照我國人民大眾的觀念,你直接成"正式"社員不就行了,你還"窮忙"個啥?,對不起,不行!日本大點的,待遇不錯的公司,他們有個制度"終身僱傭制",就是你只要和我簽訂工作協議,我就養你一輩子,是不是福利超級棒?這在80年代當時勞動力技工並不多的時代是有效的,不但有效而且佔據優勢,可不幸的是實行到今天的結果是,這個制度是個無底洞,公司不想白花錢,所以很少的老員工才能是正式社員,大部分年輕人,你們都是"臨時社員",受經濟波動,公司財力吃緊就裁掉,有單子就在招進來,你要真的拿著日本法律,給我談"正式"社員,一個字"滾!",所以很多"窮忙族"他只能窮忙才能吃上一口飯,而那些"又老又頑固"的"窗邊族"明明沒有多少活力了卻享受著更多社會資源,你說那些年輕人心裡能不苦悶嗎?這僅僅是日本社會結構的一個側面。

可能很多人又要說了,年輕人幹嘛要跪舔這幫老頑固,像美國中國年輕人那樣了去創業,去生產手機app遊戲軟件,開發最前沿的科技工具,成立工作室小公司去融資,去開發佈會,對不起,不行!國土狹小,人口紅利不支持,我們先來看下我們國內,不管你是某手上的東北大爺砸冰釣魚,還是高端的經濟學付費網絡講座,亦或者小公司的手機電視遊戲,電器小工具,幾十塊錢的小玩意,甚至是網絡黃賭毒,他們都會有市場,本質上是中國美國歐盟這樣的人口大國,什麼口味的人都有,有高端的自然就有low貨,而且都是一大部分的存在,也就意味著你個人創業做點啥都能賺錢,這就是人口紅利。而日本因為受國土面積天然制約,這一塊本來就薄弱,亦又殺出一個經濟怪物,徹底把原來少的可憐的人口紅利強制收割,這就是大公司經濟壟斷!

整個日本放眼望去,所有的衣食住行,聽玩雜耍,全部被日本幾個大公司包圓了,從手機遊戲機裡的軟件,到公司中午吃的盒飯,身上穿的用的,你年輕人創業想要有個插針的機會都不給你,這個情況在同樣人口紅利不足的韓國和臺灣也同時存在,年輕人能在街角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雜貨店就算是創業成功了,同齡人都會高看你一眼!但同時也在受到大公司便利店的衝擊。你只要是小團隊創業,金融上任何正規銀行和投資人都不會貸款給你,他們認為那是異想天開!你只能像地下黑勢力去借高利貸,你說壓力能不大嗎?

工作上日本年輕人徹底被制度排除在企業之外,自己創業上社會又絲毫不會給你任何機會,房價物價不高,環境美麗又怎樣?我人生一片絕望哎!唯一有興趣的就是在家死宅啃老看動漫玩遊戲,甚至極端小年輕會去自殺,殺害那些"窗邊族"老頭,女性為這些老頭做小三成為了一種風尚,當這個國家政治與企業決策層都是老人,整個前景就很灰敗,老而又頑固的拒絕改變,日本什麼都好,就是年輕人沒有希望!


戚小望

戰後日本在美國刺刀下推往民主,把天皇趕下神壇,解散了地主財閥,還民以法,開放世界市場給日本。

日本企業抓住這個機遇,引進先進技術,主攻消費類電子,遊戲,汽車,家電,計算機,機床,芯片,成功地佔領世界市場,風光無限。

因為企業賺的多,可以給員工很好的待遇,實行終身制就業,保證了產品質量,促進了創新發展。

國家因為財政富裕,實行了從出生到死全民醫保,促進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

當日本經濟威脅到美國世界第一地位時,美國政府設局擺了日本一道,通過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日元從三百多兌換美元,漲到一百多兌換一美元,企業民眾憑空增加兩倍多財富,個個歡欣鼓舞,投資房地產,出國收購,出國消費,把錢變現成實物,享受生活。

當日本企業沉湎於賺快錢的時候,就對未來的戰略進行調整,以技術佔領市場,變成以金融佔領市場,錯過了對計算機軟件,芯片這些見效慢的投資。

計算機技術被美國科技企業微軟,IBM,英特爾,全面超越,家電行業被中國企業超越,汽車產業被德國超越,失去了先機。

一個國家不可能靠房地產發展,是泡沫一定會被吹破的,當美國資本通過股市,房市,拉高出貨時,日本陷入了投資陷井,而無法爬出來,企業個人財富大面積縮水,只能通過緊縮節流還銀行貸款。

日本的僱傭終身制被打破,用不固定工作的臨時工代替正式工,用外包生產代替自產,用機器代替人工生產,推出數碼科技重新佔領市場。

當日本再次挑戰美國時,美國發起了貿易戰,通過限制日本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限制日本企業收購美國高科技企業,限制日元貶值獲得市場優勢,逼日本開放市場,資本,匯市,不能自主制定對外經濟政策。

當美國把日本的數據科技進化到大數據科技,推出了移動互聯科技,徹底把日本優勢超過了,蘋果,高通,亞馬遜,谷歌,臉書,斯特拉成了新時代領軍人物。

中國出了阿里,騰迅,支付寶,華為,小米,滴滴,美團,摩拜,臺積電,今日頭條,等等偉大公司,德國提出了工業4.0,韓國出了三星,全面取日本在產品銷售,消費電子,遊戲,汽車,機床,數碼產品上的優勢,帶世界進入移動互聯經濟時代。

日本經過房地產泡沫破滅,消滅了一大批中產階級,不能高薪造就一批穩定的藍領中產,錯過了移動互聯時代,不能高薪造就一批穩定的白領中產,年青人失去了成為中產的機會,不願結婚生子,不願創業,不願消費,造成日本後繼無人。

當日本經濟縮入緊縮時,日本政府無法通過縮減社保,引入人才,日元貶值應對時,日本也就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

為了保護農業,只能保持餐飲業高價,為了保擴傳統產業,只能保持人工成本高昂,為了保社保醫保,只能保持高稅收,而無法通過保出口,保製造業應對,因為美國不同意日元貶值。

造成了現在日本生活成本高,年青人不結婚,不買房,不消費的習慣,宅在家裡與世隔絕。

房子雖不貴,可房產稅遺產稅太高,年青人供不起,車子雖不貴,年青人停不起,本地農產品太貴,年青人消費不起。

總而言之,現在日本年青人是真窮,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穩定造成加薪是夢想,物價是硬傷,還有稅收是消費擋路石,論資排輩是升近的擋路虎,造成日本年青提前進入佛系社會。


光芒萬丈34957

日本房價不高,車也很便宜,呵呵,那是沒算買房買車的其他成本。

在日本買房可沒父母幫忙,全得靠自己,日本房價看似不高,可日本工資也是十幾年沒增長了。日本人多地少,可耕種居住的土地也不多,我說兩個數據可能會讓大家有點直觀印象,都說中國人多,中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相比較的人口密度為139人/平方公里,日本人口密度為348人/平方公里,也就是日本人口密度接近中國的2.5倍!


說日本房價不高的,那你要看跟哪比了,日本的房價如果真的相對日本民眾收入不高的話,那日本民眾的人均居住面積數據應該很高,比如美國的人均居住面積67平米,中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36.6平米、農村45.8平米,日本的人均居住面積卻只有19.6平米。

如果你去過日本,或者有日本的朋友,日本的酒店又小又貴,日本很多家庭的居住環境那絕對算是蝸居了。我有個朋友早年移民日本,在父母幫助下還在東京買了獨棟,以前覺得他挺牛的了,可一詳細瞭解,日本所謂的獨棟才不到90平,根本不是我們理解中三五百平的獨棟別墅。而且雖說是東京,可開車去市中心要三個小時。


日本車是不貴,但養車成本可不便宜,不說別的,在東京沒車位可不賣你車,就東京那麼擠,住的都夠擠了,車位的價錢就想吧。

這些還不是年輕人壓力大的全部原因。日本那鬼地方地震災害頻發,人們普遍有種底層的悲觀主義。日本人怕哪天如果發生戰爭,海軍完蛋了,整個日本會被人封鎖進出口,就像當年德國猛用軍艦潛艇封鎖英國一樣(日本這麼擔心也可以理解,畢竟二戰沒幹什麼好事,怕人報復)。


因為這種擔心,日本必須維持自己的農業,在相對1.27億人口已經不多的國土面積上,進行精耕細作(要是大量進口國外糧食、水果、肉類,勢必會壓低國內農產品價格,到時候就沒有農民種地了)。所以在日本吃的很貴、真的很貴!絕對是吃貨的痛苦之地,吃碗麵條人民幣三五十,吃點橙子西瓜那都要猶豫一下,為什麼很多日本人會中午自己帶便當,因為外面吃的貴,自己做還能省一點唄。

住的小、養車難、吃的貴,這些還不能打垮日本人,畢竟日本這個民族,文化上還是學習到了中華文明吃苦耐勞的本事的。日本出行也不便宜,去日本你要是打車一定要想一下,那真的很貴,地鐵公交也都不便宜。在衣食住行這跟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四點上,在日本也就衣服還算便宜(如果是一些名牌也不便宜)。


生活上的壓力不說,在工作上日本整個社會充斥著“忠文化”。員工要忠於自己的工作和企業,那怎麼體現忠誠,就是不可以輕易跳槽,要絕對服從上司領導甚至前輩的指揮,還有多“義務”加班,為公司無私的奉獻。在日本你要按時上班下班好像就是不忠於公司,不願奉獻不愛公司一樣,一天多加班兩三個小時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下了班再被前輩拉著去居酒屋喝點,應酬一兩個小時(前輩請不去是很不禮貌的),每天到家都要十一點了,第二天早上還要早起上班。日本這些年大財團大舉走出海外,比如來中國投資建廠,使得日本國內的工作崗位和工資都沒有什麼提高。所以在日本,就算你不受忠文化影響,比較有性格,哪天說爺不伺候你們這幫傻X了,你也要想好,下一份工作可不一定好找。

衣食住行的生活壓力不小,工作賺錢的壓力還大,家庭上的問題也不小。中國年輕人結婚的壓力大部分是在男方婚前要買房買車拿彩禮,而日本雖然不一定結婚非要買房,但也有彩禮。又因為日本男尊女卑,女性社會地位家庭地位都不高,女性在職場上比同樣工作的男性賺得少不說,還可能被男上司騷擾。偏偏日本女性臣服強者缺乏反抗精神,又受忠文化和恥文化的影響要服從上司,以及不願給人添麻煩,很多開始被上司騷擾的女性,可能沒多久就被上司給上了。你是男人,在這種大環境裡,你會願意你的老婆去工作嗎?


日本男性不願意老婆出去工作,那就要自己養活一家人,以及還房貸。每天除了正常工作,以及義務加班奉獻,如果再去應酬,能回家陪老婆的時間就可想而知了。日本家庭主婦出軌率那麼高,甚至在網上詛咒自己的老公早點死掉弄得都跟心理變態似的,不是沒有原因的。

你是一個日本年輕人,生活上住房小、出行貴、吃的更貴。工作上被上司前輩指揮幹這幹那,每天還要義務加班,要在一個公司裡熬資歷。家庭中父母不會給什麼幫助,男的娶老婆要靠自己,婚後要多養一個人,而女的婚後要整天守著家,伺候老公服從老公。


在這樣的大環境裡,你能怪日本年輕人覺得生活壓力大,不願意結婚嗎?


浮華流年說事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日本,我們都知道二戰以後,日本的勞動力急劇較少,戰後日本一度出現勞動力斷節的局面,現在的日本同樣有這個問題,勞動力在不斷老化,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年輕人的壓力可想而知得有多大。

日本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可能與國人不同,國人大多數的壓力來自於房子、車子等大件消費品,在日本的話,這些反而並不會成為他們的累贅,是日本民族的文化、國家的法律制度以及社會帶來的。

一、日本的房價也不是很低,不過租房有保障

日本的房價相對於工資不高,這個有一定的侷限性。類似在日本的大城市,東京圈及附近地區房價也是很高的,普通人想憑藉著自己的工資收入在市區購買一套房子,壓力還是非常大的,而日本一些小城市相對來說要好一些,工資相對於房價來說真的不是很高。

日本的租房市場,比我們的保障性要好很多,這也與日本人的守信用有關,說句真心話在日本,信用被看得很重,很少會說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話,為人比較耿直。去過日本參觀、交流過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日本給我們帶來的不一樣。


二、車子便宜,但是停車難,停車費可是一比高昂的支出

要說哪裡的停車場最豐富多樣,很多人可能就會想到日本了。在日本,一輛汽車,並不是很貴,而且很多汽車都是品牌車,因為沒有出口所以不用繳納高昂的稅費,車子的價格也就相對便宜許多。

但是去過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就會發現,其實在日本購車的人並不是很多,而且很多人都不太熱衷於購車,除非是有必要使用才會選擇購車,在日本人的眼裡,車子是一件巨大的消費品。

首先,買車容易停車難成為了日本現在面臨的最大的難題,日本的停車場很緊湊,我們都知道在日本是寸土寸金,國土面積本來就不是很大,人口密度又非常的密集,東京也曾經成為過全世界最堵車的城市之一。現在日本的地鐵網絡非常成熟,居住在市區或市郊的人們平常出行基本上地鐵都可以解決。


三、日本追求工作精細化管理,很多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

日本的精細化管理現在已經走在了很多行業的前列,這也要求他們的員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去實現,在日本一般成家後,很多的家庭都是隻有男的在外面打拼,女方在家操持打理家務和帶孩子,男主外女主內,這其實是日本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的根本來源之一。

這也就相當於家裡只有一個頂樑柱,壓力可想而知會有多大,萬一哪天倒下了,整個家庭就沒有了經濟來源,正常的生活開支都成問題,這也使得日本的年輕人不得不加倍努力的工作,掙錢養家。

年輕人想在日本的大城市,類似東京、大阪、廣島等地購房,壓力還是很大的,對於剛進入社會打拼的人,手頭積蓄不足,面對如此高的房價,租房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過租房也要找一個可靠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