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忠:用良心釀酒 以善心助人

走進福建光澤德順酒業有限公司灌裝車間,一股酒香迎面撲來,六七位身穿白大褂的女工正在生產線上熟練地操作著,注酒、封蓋、裝箱,一氣呵成。該公司“閩源春”系列白酒在這裡完成了最後一道生產工序。

“為了用品質贏得市場,我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前進。”6月4日,公司董事長鄭友忠說。

德順酒業創建於1992年,經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如今的德順酒業已經是一個年產白酒近2000噸,經營包括米香型白酒、蛇酒等多個系列產品的食品企業。2016年,公司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等榮譽。

鄭友忠:用良心釀酒 以善心助人

誠信立足 品質為本

說起辦酒廠,鄭友忠說,當初進入白酒行業,自己完全是個門外漢,對酒的瞭解僅限平常喝過那麼簡單。也難怪,鄭友忠出道是幹建築的,上世紀70年代,他從福建沿海福清老家的一家建築企業派駐到福建光澤縣,1994年,他開始進入房地產行業。說到與酒廠結緣,鄭友忠回憶,那是從給客戶送酒開始的。原來,鄭友忠出差總會帶上一些光澤本地產的米香型白酒送客商。沒想到這些本地酒卻很受客商歡迎,也讓鄭友忠看到了市場商機。

想幹就幹。2004年,鄭友忠從馬來西亞華僑手中收購了光澤本地的德順酒廠。這個廠雖有十幾年的釀酒歷史,但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

剛接手那幾年,雖然酒的品質不錯,但知名度小,德順酒的銷量一直上不去。鄭友忠說,那時候一年的營業收入還不夠給工人發工資。為了走出“深巷”,鄭友忠想出了兩個對策:一是改變產銷定位,與老酒廠市場定位相反,鄭友忠加大了市民更能接受的米香型白酒生產,減少小眾的蛇酒生產;二是狠抓營銷,主動出擊打“人海戰術”,僱用大量的銷售人員,提供免費送貨上門品嚐服務,且主打中端市場。

有付出總有收穫,經過幾年的銷售低迷期,“深巷”裡的德順酒開始慢慢走上大眾餐桌。“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消費者慢慢喜歡上了德順白酒的味道。”鄭友忠說,“大概是在2010年後,酒的銷量開始有了起色,市場就慢慢打開了。”如今,僅德順酒業生產的“閩源春”系列白酒年銷售量就達千噸。

“除了在產品定位和營銷上下足功夫,酒的品質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鄭友忠說,“酒品如人品,需要用良心去釀造。”

在公司位於華橋鄉的基酒車間,車間大門口的“誠信立足,品質為本”八個大字很是醒目。為了從釀造源頭保證酒的品質,德順酒業從2007年開始,先後投資5000萬元建造了年產上千噸白酒的基地。

光澤縣地處武夷山脈北段閩江源頭的富屯溪畔,這裡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有28萬畝森林和10萬畝緩衝區在境內。該縣森林覆蓋率達79.5%,是國家級生態縣,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分別達國家一級和二級標準。特別是地下豐富的礦泉水,是釀酒的好原料。鄭友忠說,當初基酒車間選址在這裡,也是看上了這裡得天獨厚的環境。“水是酒中之血,米是酒中之肉”,為了提高酒的品質,公司打了3口百米深的水井,釀酒用水全部取自距離地表百米之下。

有了優質的原材料,但無“巧婦”也難成好酒。德順酒業目前擁有高級釀造工程師2人,品酒師2人,設備工程師2人,釀造技師8人,檢驗員、化驗員8人,正是這一雙雙巧手,把水和大米變成了醇香的白酒。其中,公司年逾80歲的高工倪澤惠,有著60年的釀酒經驗,如今依舊堅持在生產一線,負責產品質量把關。

技術是一個企業的生命。2016年9月,德順酒業與天津科技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並簽訂協議,通過技術引進,不僅有效提升了米香型白酒的口感,還將出酒率提高了5%至10%。

傳統釀造工藝結合現代科研成果,“閩源春”系列白酒以其色香味特色,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5年9月,該產品被福建省酒業協會、福建省旅遊協會評為“福建省首屆商務、旅遊、婚慶十大品牌酒”;2011年至2017年,“閩源春”白酒參加湘、鄂、贛、桂、渝、閩六省區市酒業協會質量檢評活動,其中6年連續獲得金獎。

鄭友忠:用良心釀酒 以善心助人

懷慈善心 做公益事

幾十年來,鄭友忠心懷慈善,慷慨捐資,樂於助人。今年69歲的鄭友忠,除了擔任光澤德順酒業公司董事長外,還是光澤縣萬福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南平市僑聯副主席、光澤縣僑聯名譽主席和光澤縣慈善總會副會長。

對於一些重大的災害,不管是縣內還是縣外,他都是積極捐款,不落人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他從電視報紙上看到消息後,捐款10萬元;2010年,光澤發生“6.19”特大洪災,城鄉基礎設施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他捐資10萬元,用於幫助受災鄉村群眾恢復生產生活。

做慈善是鄭友忠人生的一件大事,無論事情大小,他都樂於幫助。2013年,南平市成立慈善總會,推選他任副會長,他首先捐出50萬元作為慈善基金。縣裡成立慈善總會,他也任副會長,積極帶頭,先後捐出20萬元。此外,縣裡的許多社會公益事業,只要找到他,他都樂於捐助,如修橋開路、城市建設、扶危濟困等。2008年,他了解到一個小姑娘正讀初中,家中出現很大變故,造成了生活困難,學費都沒辦法交。於是他馬上決定資助這個女孩的學費,並一直資助到這女孩子大學畢業,前後共資助約5萬元。一位患重病的下崗職工,家中沒錢,走投無路來求助於他。他二話沒說,當場捐助1萬元給他治病。一位在外地居住的老退休工人回光澤來玩,因晚上走路不慎摔倒住院。當時身上沒有多餘的錢,家中又比較困難,正為醫療費而發愁。他知道後,馬上捐助2萬元給這位老工人作為醫療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