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張必聰

吞併克里米亞事件目前已經基本上有了定論是俄羅斯國內的新白軍運動在搗鬼(所謂的新白軍運動是80年代後期開始興起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以拜尼二教徒為主,以復興大俄羅斯版圖為己任,有一個更加通俗的名稱叫皇俄分子),普京總統麾下的俄羅斯官僚體系哪有那麼高的效率,能立刻搞定從挑起事端到民意渲染再到政治公關最後公投通過這麼一長串環節,目測俄軍和俄國官僚入駐克里米亞的時候表情依然是一臉懵逼;除了搞定克里米亞,皇俄分子在東烏克蘭戰事中也一樣是極為活躍。總的來看,皇俄分子的思維路徑大概是這樣的:克里米亞是葉卡捷琳娜大帝送給俄羅斯帝國的禮物,是“平靜得彷彿世界盡頭”的黑海邊上最璀璨的明珠,這樣一片糧倉自然要歸俄羅斯帝國所有,要不是託派分子赫禿子的私心balabalabala……現在趁著烏克蘭內亂是時候把它物歸原主了。

可現在來看,皇俄分子的做法簡直就是吞併一時爽全家火葬場。先是克里米亞本身:克里米亞被俄國吃下去了不假,但是現在幾乎成了俄羅斯的一塊飛地,東烏克蘭軍隊在戰事後期拼了老命去打馬裡烏波爾,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打通南俄羅斯到克里米亞的陸上通道。這一戰役任務沒有完成之後俄羅斯又放話要修刻赤海峽大橋,但是由於經濟原因現在還沒有動工。同俄羅斯本土聯繫的困難直接導致了現在的克里米亞的物資與能源補給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俄羅斯本土船運,效率極低成本極高,直接拉高了克里米亞的經濟運行成本;再是國際環境,由於克里米亞是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俄羅斯的吞併行為沒有得到國際主流社會的認可,而由於這一行為導致的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一浪高過一浪,導致烏、俄關係,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長期未能得到修復,饒是有意實踐布熱津斯基想法的床破大帝,在一開始跟俄羅斯眉來眼去之後也不得不立刻走上了極端反俄的道路。總的來看,俄羅斯在吞併克里米亞之前,最關心的無非是塞瓦斯托波爾基地的使用問題,為了確保一個海軍基地能夠長期佔有,就把一塊地區都據為己有,這是徹頭徹尾的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行為。

其實,當時的俄羅斯政府完全可以以克里米亞作為籌碼,首先確保自身對於塞瓦斯托波爾港的控制,再搶佔若干戰役要點,形成有利於己方的態勢。隨後,俄政府可以實行更加靈活的外交手段,營造出同西烏克蘭基輔當局討價還價的局面,這樣,既能通過持續的要價鞏固與持續自己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控制,又能以克里米亞這根槓桿去撬動同俄羅斯接壤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東部州,為它們提供更大的戰略迴旋餘地——克里米亞的丟失迫使烏克蘭只能全力進攻東部兩州,結果也給俄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讓烏克蘭繼續保有克里米亞,也給了俄羅斯同西方國家繼續來往的機會,俄羅斯的戰略環境會比現在好很多——“引而不發,躍如也”,老祖宗誠不欺我。


軍武次位面

有得必有失,這是必然,誰也不可能只佔好處,不為佔有的好處付出代價,所以俄羅斯必然會為出兵佔克里米亞半島付出代價也是必然。下面就闡述一下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的得與失。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的得到:

1、俄羅斯西南部國土安全更有保障了。

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然俄羅斯也不會下那麼大本,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吞併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非常犯忌諱。克里米亞以東就臨近俄羅斯重要的烏拉爾工業區,有了克里米亞這個屏障阻隔,即使在西方國家處處圍堵之下,俄羅斯也有充足的佔領騰挪空間,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當做俄羅斯反圍堵的橋頭堡。

2、俄羅斯對歐洲貿易更有保障。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黑海中心位置,俄羅斯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就相當於控制整個黑海,對於黑海沿岸的敵對國家都是一個威懾,例如烏克蘭、格魯吉亞甚至土耳其等。俄羅斯對歐洲的貿易40%都是要從黑海的港口出發,原來克里米亞半島在烏克蘭手中,始終受到烏克蘭的威脅,控制了克里米亞就保障了俄羅斯對外貿易路線了主動權。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失去: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確是一件很令人震驚的事,公然佔領一個主權國家領土,肯定不被世人所接受,哪怕克里米亞本來就屬於俄羅斯,居民也大多數是俄羅斯人,但仍然是被世界各國普遍承認的烏克蘭領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好找到藉口,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經濟制裁,導致這幾年俄羅斯經濟衰退,國內物價飛漲,民眾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領導的政府備受壓力。

其實更倒黴的是克里米亞半島上的當地居民,本來作為一個旅遊勝地,每年都接待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生活過得很不錯。但2014年被俄羅斯佔領以後,烏克蘭變切斷對克里米亞的水電供應,加上克里米亞又是俄羅斯重要軍事控制區,比較敏感,外來人員肯定無法進入該地。克里米亞立即變得蕭條起來,由於電量供應不足,很多娛樂設施都處於半停運狀態,很多跨國企業和銀行紛紛撤出,一個非常熱鬧的旅遊勝地,突然變成有點與世隔絕荒島的樣子,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對俄羅斯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這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1.克里米亞地區歷史上是沙皇俄國用戰爭手段佔領的土地。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為了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作300週年,就把克里米亞地區劃給了烏克蘭管理。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續擁有克里米亞地區。

2.由於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地區擁有海軍基地,所以俄羅斯每年都要向烏克蘭政府交納租金。

3.2014年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歐美國家支持的反對派推翻了。俄羅斯有可能損失在克里米亞地區的軍事基地,因此普京總統派軍隊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

4.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地區後擁有了克里米亞地區的自然資源超過108億美元,擁有克里米亞地區的軍事裝備超過17億美元。還有其他烏克蘭國有資產超過了10億美元。

6.但是俄羅斯擁有170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都是沙皇俄國用軍事手段佔領的。所以,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歐洲發達國家每年都要定期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這給俄羅斯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所以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地區是利大於弊。


杜達特洛夫斯基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位於黑海北部的一個與烏克蘭相連接的半島,其東臨亞速海,隔刻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南部面臨黑海,2014年克里米亞通過公投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克里米亞位置地圖)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得”。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最直接的收穫就是領土面積再一次擴大,人口數量有所增加。克里米亞領土面積為2.5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克里米亞的主體民族是俄羅斯人,主要說俄語,這也是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主要原因。俄羅斯國土面積雖然全球第一,但是這並沒有抑制俄羅斯侵略擴張的慾望,只要是有機會獲得的土地,普京一塊也不會放棄。

俄羅斯領土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然而其人口只有1.44億,並且俄羅斯人口出生率一直很低,所以俄羅斯人口規模近幾十年來不斷萎縮。克里米亞250萬人口的併入壯大了俄羅斯的人口規模,為俄羅斯的強大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另外俄羅斯獲得克里米亞之後,它對於黑海的控制能力會進一步增強,亞速海的出口將完全被俄羅斯把守,這對俄羅斯來說也是很大的收穫。
(本月15號建成通車的克里米亞大橋)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失”。

相比於吞併克里米亞的收穫,顯然俄羅斯的損失更加顯著。在俄羅斯接納克里米亞併入聯邦之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推出了非常嚴厲的經濟制裁措施。在2014年國際油價大跳水的背景之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幾乎是立竿見影。俄羅斯經濟在制裁和低油價的雙重打擊之下遭遇了嚴重的危機,能源出口的減少導致俄羅斯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同時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匯率也出現了大幅度的貶值。

吞併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經濟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經歷了兩年的萎縮。2017年俄羅斯GDP總量只有1.47萬億美元,甚至還不如韓國的經濟總量高,而且俄羅斯經濟增速始終十分緩慢,復甦跡象微弱。經濟的糟糕表現也直接導致俄羅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滑,他們為吞併克里米亞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另外俄羅斯的國際政治和外交環境也因為吞併克里米亞而不斷惡化。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周邊地區的很多小國開始表現出對俄羅斯的擔憂,它們都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因此俄羅斯與鄰近小國的關係在不斷疏遠。再者,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俄烏兩國已經勢如水火,烏克蘭進一步向西方國家靠攏,成為了西方對抗俄羅斯的急先鋒。

同樣歐美各國也借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機會大肆宣揚了俄羅斯的侵略者形象,他們不斷對俄羅斯進行排斥和打壓,試圖進一步將俄羅斯孤立起來。俄羅斯的國際政治和外交環境因為吞併克里米亞而變得更加糟糕。
(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從短期來看,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確實有點得不償失,但是普京和俄羅斯人並不會因此感到後悔。普京和俄羅斯對於領土的慾望是強烈的,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們輕易放棄送上門來的土地,普京願意讓俄羅斯人民為此承擔後果。因此烏克蘭也基本不用再指望重新收回克里米亞,除非它能夠打敗俄羅斯軍隊。


李姓先生

吞併克里米亞導致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導致與西方的關係緊張,甚至還有人認為吞併克里米亞導致了西方對俄羅斯的看法發生了難以扭轉的變化,確立了西方與俄羅斯的對立關係。首先,我不同意這種觀點。葉利欽時期的俄羅斯曾經完全倒向西方,希望能與西方做朋友,甚至做盟友。結果呢?當俄羅斯在西方的“善意”指導下,自廢武功之後,西方開始了迫不及待的北約東擴,開始迫不及待的把軍事部署向東推進了上千公里。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俄羅斯國內曾經相信能與西方做盟友的人們開始丟掉幻想,才明白過來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本質不是憑你的一廂情願能改變的!

明白了這一切,咱們再來看吞併克里米亞的“得”。克里米亞是黑海最為重要的戰略要衝,是當年沙俄用了數十萬人的犧牲換來的出海口。有了克里米亞,俄羅斯將重新獲得黑海的控制權,重新獲得南下地中海,威懾中東的戰略支撐點。對於一個像俄羅斯這樣的擁有地球上最大核武庫的世界大國,這次吞併克里米亞就意味著這裡將永遠屬於俄羅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看不到任何改變的可能性。

我們再來看吞併克里米亞的“失”,無論俄羅斯怎麼做,做什麼,當然,除非自殺亡國,西方都不可能跟俄羅斯做真正的朋友,對於西方來說,一個活著的俄羅斯本身就是威脅,這一點普京非常清楚。所謂的制裁,所謂的外交環境惡化,都只是暫時的只要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仍然存在,美國就不得不與俄羅斯打交道。鬥而不破是和平時期大國關係的原則,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

通過一系列主動出擊,俄羅斯在外交經濟環境惡化的同時,也收穫了巨大的博弈籌碼,在未來的博弈中,所謂的制裁所謂的外交,一切都會不斷變化,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克里米亞將永遠屬於俄羅斯。這一點,所有的國際政治玩家都心知肚明。



照理說事

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一般的看法都是俄羅斯的得大於失,普京敢作敢為就能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但是這個問題要從長期來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從得的方面看;

一、俄羅斯得到了克里米亞普京有不世之功成了民族英雄,是俄民眾自蘇聯瓦解以來最為揚眉吐氣的一件事。肯定還會繼續選普京為總統,讓他幹滿二十年。

二、收回克里米亞俄得實際利益,軍港基地不用再與烏克蘭籤租用條約了。克里米亞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津,對俄羅斯的軍事安全有幫助。

三、俄羅斯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劍,嚴厲還擊了美歐西方的進攻圍剿勢頭,懲罰了烏克蘭的追隨西方之舉,震懾了俄周邊一些原兄弟鄰國。

從失的方面看;

一、俄羅斯得到了克里米亞,卻失去了烏克蘭人民。烏民族與俄羅斯屬於同宗同族,共同的基輔羅斯源頭,很近的一個民族祖宗。

二、雖然說克里米亞原來是俄羅斯領土,但是解體時明確屬於烏克蘭。要說過去的話,過去克里米亞屬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屬於蒙古人的金帳汗國,扯不清的。

三、雖然說在這以前有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科索沃‘’事件,但科索沃並沒有被誰吞併。克里米亞是二戰以後,是大國動用武力吞併鄰國領土的第一個例子,世界上至今沒有幾個國家承認俄的吞併行為。

俄吞併克里米亞有得有失,從眼前近期看是得。從長期來看應該是失,俄羅斯可以不吞併克里米亞,一樣能保持軍事基地。俄羅斯的作為是不顧二戰以後現代國際政治趨勢,還沒有哪個大國動武以後就吞併別國領土的。美國在世界上經常有軍事幹涉別國,但是並沒有把別國領土吞併進去。

不能忽視西方對俄的制裁的長效作用,經濟制裁沒有影響到俄羅斯內政,但對俄經濟的打擊沉重,造成了俄目前經濟陷入困境。現在的俄羅斯基本沒有什麼工業製造了,能夠依靠的就是石油資源和原材料出口,還有一點軍事工業。在油價保持低位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入不敷出。這樣下去別說是要成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就是維持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勉為其難。

在克里米亞問題沒有新的說法的情況下,美歐西方是不會解除制裁的。雖然特朗普與普京個人關係不錯,但是特朗普被美國會法案限制住了。俄羅斯的趨勢是緩慢的經濟下滑,俄美關係是結構性問題很難搞好,但是克里米亞問題是一個重要節點。美歐西方的經濟制裁就是因為克里米亞,俄羅斯經濟和國力將進入漫長的下行衰退期,代價太大長遠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亦新湖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事情,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4年3月份做的。普京為什麼要吞併克里米亞,以及吞併之後對俄羅斯帶來了什麼好處和壞處呢?這個問題我們從普京本人以及他上臺之前的俄羅斯形勢說起。


普金正式掌握俄羅斯的權力是1999年。在那之前,羅斯總統一直是葉利欽。1999年距離俄羅斯解體也就不過8年時間。解體之後,葉利欽推行的是西方自由主義政策,俄羅斯之所以變成一個總統聯邦制國家,而且還有上下議院組成的國會這些西方體制的機構,也是它解體之後出現的。


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人確實感受到了非常大的自由,他們一下子從蘇聯時期高壓和令人窒息的統治中釋放了出來。但是自由主義對經濟的打擊也是很大的,那些既得利益階層趁機攫取大量的財富從而越來越富,而普通階層則越來越窮。自由主義帶來的問題是俄羅斯可能進一步解體,周圍國家也都有可能紛紛加入北約和歐盟。


普京內心深處是想讓俄羅斯變成世界政治舞臺上有話語權的大國,為此國家必須要發揮控制力和強制力。他上臺後加強了對權力的控制,一邊打壓反對派一邊將各種重要的經濟行業都收歸國有,並派自己的親信控制。恰好那幾年國際油價較高,所以普京的這一切做的還算是比較順利。就是俄羅斯政壇一步步變成了寡頭政治。


什麼是寡頭政治呢?就是權力由一小部分人掌控,並且他們在為一部分人謀取利益。


普京這種反自由主義和國有化運動外加寡頭政治,這就讓西方國家非常警惕。從那個時候開始,歐美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距離就越走越遠了。而普京的這種控制和強硬,又促使周邊那些沒有安全感的國家和原本想加入北約的國家加快了進入北約的進程,典型的比如烏克蘭。


可是烏克蘭是和俄羅斯接壤的,如果它加入北約的話,那麼北約的範圍就到了我羅斯的家門口,這一點是普京絕對無法接受的。普京的底線是跟羅斯接壤的國家都要作為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緩衝國。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對烏克蘭出手了,主要通過支持烏克蘭東部武裝跟烏克蘭能政府的對抗,以及通過公投的方式奪下克里米亞實現的。


原本歐洲就特別警惕普京的上臺和他的一系列政策,當普京拿下克里米亞之後,歐洲跟俄羅斯之間就徹底對抗了。歐美對俄羅斯的各種經濟制裁和封鎖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已經長達四年時間,而且每次到期之後會繼續延期。於是油價下跌和歐美製裁讓俄羅斯的經濟一落千丈,同時俄羅斯在西方社會更加孤立,這就是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最大壞處。


吞併克里米亞最大的好處給了俄羅斯海軍。過去俄羅斯黑海艦隊一直租賃克里米亞的軍港使用,如今這個是俄羅斯自己的了,以後再也不用掏出租費了。普京的強硬政策,對外總是通過軍事力量的威懾和打擊來實現的。所以克里米亞的到手,就更加強化了普京的這種軍事強硬外交。


不過普京的軍事強硬外交可能因為克里米亞的到手而走得更好,但是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關係會因此而更加對立。這年頭,其實很講究合作共贏,如果一直這樣對抗下去的話,對俄羅斯沒有一點好處。


普京希望世界尊重俄羅斯,把它當成一個第一梯隊的一流大國來對待。但是俄羅斯人口少、經濟結構不合理,已經距離普京的願望越來越遠了。如果再持續對抗下去的話,那俄羅斯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存在感只會越來越低。


局勢君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不能用得失來衡量,烏克蘭在顏色革命中倒下,無論俄羅斯奉行什麼樣的對烏政策,烏克蘭倒向西方,倒向北約都是無可挽回的了。就如同一個變了心的情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挽回她已經變了的心。普京不愧是老牌情報頭子出身,迅速做出決策並制定方案,非常巧妙的拿下了克里米亞。跟西方的顏色革命有同工異曲之妙,可以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過程是軍事、情報、計謀、武力、民意完美結合的一套組合拳,烏克蘭、西方方面直到俄羅斯宣佈克里米亞迴歸都還迷迷瞪瞪,如在夢裡。事後才把整個過程分析清楚,然而事後諸葛亮,為時已晚了。

克里米亞的地位對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來說,地位都特別重要,烏克蘭的海軍總部就在克里米亞,失去克里米亞,烏克蘭就被俄羅斯牢牢的堵在了陸地上,烏克蘭就失去了出海良港,也基本上失去了海軍。俄羅斯就少了北約航母、軍艦停靠在眼皮底下的威脅。而且俄羅斯憑空多出一支海軍勁旅,還接收了烏克蘭部分空軍、陸軍裝備。可以說失去克里米亞,烏克蘭就成了一頭被閹割的公牛,體量再大,也失去了雄性。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在道義上確實會失分,而且被歐美嚴酷制裁。但是國家領土主權、根本利益是不可以用來做利益交換的。總體來講,得到克里米亞,從當前經濟利益、國際道義是要失分,但是地緣政治、國家根本利益、民族自豪感都是得分的。從長遠來看,這筆生意還是很划算的。


謝金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吞併克里米亞是普京的臭棋,估計他自己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第一,國際政治上完全孤立。

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早在50年代,赫魯曉夫就明確了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

蘇聯解體以後,葉利欽也承認烏克蘭領土的完整性。

這種情況下,普京扶持克里米亞反對派,公然將這塊烏克蘭領土吃掉,實屬有膽量。這完全打破了幾十年以來的歐洲平衡,讓俄國成為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公敵!

這和格魯吉亞佔領吞併南奧塞梯還不一樣。後者畢竟是格魯吉亞主動進攻南奧塞梯,俄軍後來出兵將格魯吉亞打退,尚且屬於有一定道理。

但烏克蘭軍隊並沒有先發制人,反而是小綠人(除去身份標識的俄軍)協助克里米亞武裝佔領了這裡,這就屬於赤裸裸的武裝入侵。

誠然,烏克蘭不屬於北約,也不屬於歐盟,他沒有後臺,也打不過俄軍。

但這種行為,顯然是沒腦子,會讓俄國成為眾矢之的。

目前,國際社會基本沒有人承認克里米亞戰獨立,更沒有承認克里米亞是俄國一部分。

認可克里米亞是俄國一部分的,只有:印度、阿富汗、朝鮮、蘇丹、古巴、敘利亞、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尼加拉瓜、玻利維亞、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

大家注意,這裡面沒有中國。

第二,飽受制裁,經濟崩潰

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加上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幾乎崩潰。

2016年俄國軍費就下降百分之二十七,國內通貨膨脹嚴重,有四分之一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上。

西方認為,即便油價立即復甦,俄羅斯經濟也難以恢復,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第三,吞掉了克里米亞,多了一個死敵

原則上,克里米亞很重要,他是俄羅斯南部重要的一個地區,也是黑海的核心。

遺憾的是,即便克里米亞再重要,也不如整個烏克蘭。

在之前,烏克蘭總體和俄國保持相對有好的關係,沒有公開投靠西方。

烏克蘭人其實和俄羅斯人還是比較接近的,雙方語言和文化相差不大,有一定好感。

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後,內戰持續到現在也沒有結束。烏克蘭上上下下,將俄羅斯視為死敵。

可以預計,烏克蘭只要停止了戰爭,一定會第一時間加入北約和歐盟。一旦有機會,烏克蘭就會毫不猶豫的發動進攻,奪回克里米亞。

烏克蘭人不同於其他民族,這是哥薩克的故鄉。這裡的人驍勇善戰,是天生的戰士。

這樣的民族,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白白塑造出一個仇敵。

第四,只是普京秀肌肉拉選票的表演

烏克蘭內戰持續了3年多,俄羅斯付出的軍費就是驚人的,死的人不少。

以上眾多可怕的結果,其實最終只是為了普京秀肌肉,似乎維持當年蘇聯的強大形象而已。

吞併克里米亞對俄羅斯來說絕對弊大於利,但對普京個人來說則是利大於弊。

吞併事件後,普京支持率升到70%+

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薩沙

領土是最寶貴的資源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俄羅斯西南部,面積2.5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其中俄羅斯人佔主體。克里米亞位於黑海邊上,戰略位置重要,領土作為最為寶貴的資源,對任何國家都是如此,烏克蘭和俄羅斯都覺得克里米亞不能有失,俄羅斯拿到這塊領土,顯然是佔了大便宜,平時某些看似資源貧乏的島礁都能引起各國爭端,很容易扣動人的敏感神經,何況克里米亞這個2萬多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呢?有人認為俄國因為這個舉動而被西方制裁,經濟環境惡化,其實從長遠看,經濟損失和領土相比不值一提,錢損失了日後還能掙回來,領土丟失了那就很難要回了。比如日本這麼多年來一直向俄羅斯要回北方四島,甚至情願為此花費幾百億美元投資來交換,可依然不能如意。有些島礁爭端,當事各國都爭相恐後的花費巨資擴大島礁來建立基地,說明經濟上的收入和領土相比,不值得一提。


就是網上討論近代歷史,可以看得出大家最痛心的也是清民時期領土的丟失,對賠款的難過程度沒有那麼高,獲得領土是最大的利可以說毫無疑問的共識。

外交環境問題

有人認為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後,失去了烏克蘭,被西方一些國家集體制裁,可謂得不償失,我認為這種說法是誇大了。烏克蘭內部一直存在反俄的傾向,尤其烏克蘭西部地區更是如此,俄羅斯從來就沒有得到烏克蘭,也就談不上失去。無論俄羅斯是否收復克里米亞,烏克蘭都要轉向西方的,此前的顏色革命就是推翻被認為親俄的政府(其實亞努科維奇都不能算親俄,只是東西兩面平衡)。站在俄國立場上看,反正局面不能挽回了,不如先下手為強。


至於美國製裁的問題,其實無論有沒有克里米亞問題,美國早晚都要下手的,美國在國際上愛折騰,隔三差五找看不順眼國家的麻煩,對俄羅斯而言“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如此,克里米亞問題上也沒必要患得患失。

提高內部凝聚力

俄國人經歷了上個世紀的國家解體,90年代的經濟衰落,可謂衰到極點,民眾對此悲痛,對國家未來憂心忡忡,所以才有了強人普京上臺,普京收回克里米亞,顯然是大大提高民族自信心,掃了此前的頹勢,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所以在西方制裁下,民眾仍然高票支持普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