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福建一媽媽與兒子吵架,竟錯手殺了自己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隨後自己割脈自殺不成跳樓身亡。

每個媽媽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會說,只希望你這輩子健康快樂,然而,一到了孩子上學年齡,卻把這句話忘得一乾二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沒有錯的,每個做媽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優秀出類拔萃。

學習並非生活的全部,學習成績好當然很重要,但人外有人一山還比一山高;正如工作也亦並非生活的全部一樣,謀生的收入夠用即好,多陪陪人生中最重要的親人舒心開心才重要。

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父母只要做好孩子的領航燈,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多耐心,多傾聽,多陪伴,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一切家庭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可是,一個花一樣年紀的孩子,一個年紀輕輕的媽媽,雙雙離去讓一個原本美好的家庭瞬間破碎。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全毀於對孩子的愛附加了無限的條件:父母的夢想,對孩子寄予的重望,生活壓力與焦灼,家庭的矛盾與不滿等等,一個瀛弱瘦小的孩子要承受如此多,那是何等的無辜與不幸。

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媽媽要負重前行,不忘初心,既要欣賞孩子表現好的一面,也要接納孩子表現不好的一面。當面對孩子沒有達標或不乖時,媽媽要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緒:

一、不在憤怒時教訓孩子

沒有不愛孩子的媽媽,只是有些愛可能會一不小心變成了傷害。對孩子要求越高,指責就會越多。適當的調整對孩子的要求,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是理想的處理方法。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摩擦與矛盾,媽媽與孩子之間也是一樣的,不可能永遠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當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尤其是憤怒時,總會選擇最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降服比自己瘦小懦弱的孩子。儘管事後會後悔,會發誓下次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可是壞脾氣一上來總事與願違。

1.學會用合適的方式疏導負面情緒

媽媽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如若一味的過分壓抑自己,讓壞情緒憋在心裡反而會越來越糟糕。因此,媽媽需要及時的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找個地方獨處一段時間,比如運動出汗盡情發洩,比如瘋狂購物,比如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等。只有合理的宣洩自己的不滿,把不良情緒疏導出來後,去處理事情才能迎刃而解。

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2.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孩子當做出氣筒替罪養。媽媽是孩子的最好老師,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受媽媽的影響。如果媽媽在家裡愛亂髮脾氣,那麼孩子會照樣學樣快速模仿。因此,媽媽在遇到事情時一定要保持冷,多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控制好說話的音量和聲調,尤其是調整好自己憤怒的情緒。

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二、有效溝通,親子關係才和諧融洽

都是好的教育是從良好的溝通開始,我覺得和孩子之間能夠有效溝通,才是實現家庭和諧,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媽媽在與孩子溝通時,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壓力或生活不愉快發洩到孩子的身上。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時,才會願意接受媽媽的教育,反思自己的不足。

如若媽媽實在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亂髮脾氣或打罵孩子後,一定要懂得及時善後。勇於向孩子認錯,有錯就改不但會得到孩子的信任與尊重,也是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

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由於孩子身高遠不如媽媽,所以,媽媽經常會很自然習慣性的以自身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控制和強迫孩子。孩子雖小,但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尊嚴和態度。媽媽只有放下身段,與孩子保持平視,對孩子尊重,與孩子保持一種平等的互尊互敬關係,才能有效的解決任何衝突,否則,孩子會更叛逆與不可控。

媽媽這個職業,雖然沒有考試沒有考核標準,但是世界上最需要學習成長的職業。做媽媽是一種修行,聰明媽媽應該主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好好把握孩子犯錯的機會,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知識和觀念,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言傳身教。

媽媽的情緒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並不是我們的出氣筒,TA是生命的個體,是獨立的存在。雖然我們給了TA生命,但我們沒有權利隨意打罵或擺佈孩子。身為媽媽,我們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掌握好度。

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忍回去是本事,媽媽要管理好自己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