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 刀劍無眼 我們有心 ◑

《言武堂》冷兵器與歷史那點兒事,聽我們說可比看電視劇更真實、驚彩!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說到戰場上主將被突襲的例子,三國時代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關羽萬馬叢中取顏良首級的事。這段戰例確實太膾炙人口,不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有記載。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羽望見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顯然,連顏良這種能打的武將,坐車遇到敵人突襲,都有被殺的可能,那諸葛丞相在戰場上這麼玩,是不是太浪了?其實正史《三國志》裡,並沒有記載過諸葛亮真的乘坐過這麼拉風的小車。但另一方面,歷史上還真有坐著小車指揮戰鬥的人,而且還不少!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當然要說明的是,此車非彼車。因為車在先秦以前多指戰車,曾一度是戰場主力。春秋戰國時,衡量一國軍隊的強弱,往往以該國有多少乘戰車為標準。蘇秦推銷合縱之策時,所到之處評價該國軍力言必談士、車、騎的數量,從戰車數量可一窺軍力之強弱。例如幾大強國如秦國、趙國、楚國戰車數量都達到千乘,而弱國如韓國、燕國都只有六百乘。這種駟馬衝擊馬車不僅速度快、衝擊力猛,而且車上配備有矛、弓等武器,綜合殺傷力極強。在以步兵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時代,戰車是制勝的重要力量。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甚至到了漢代,還屢屢能見到仍有戰車參戰的記錄。比如《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漢文帝十四年冬,漢軍為防備匈奴,“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在那個時代,主將乘坐戰車是很常見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先秦時代的主將不坐戰車反而才是不常見的。

然而,隨著騎兵的進一步崛起,戰車退出了戰爭歷史舞臺。這之後的車,一般都是指運輸工具,或防禦型戰車了。比如衛青北伐匈奴曾用過的武剛車。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至於那種運輸工具的車輛,機動速度慢、適應性差,坐這個上戰場,在一般人看來確實太浪了。對此,顏良肯定表示有話要說。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前涼張氏王國就出了一個坐著軺車(帶傘蓋的輕便馬車),一邊指揮戰鬥,一邊浪的名人——謝艾。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前涼張氏自316年西晉滅亡後,便以涼州為基地形成了一個割據國家,算是圓了中國張氏的皇帝夢。前涼擴張疆域時與後趙發生了衝突,當時後趙君主是逮誰滅誰、打遍北方無敵手的石虎石季龍。後趙軍進攻隴西,接連推平了幾座城,兵鋒殺到枹罕,威脅前涼的腹地。亡國關頭,謝艾帶著一身仙氣閃亮登場。

由於《晉書》史料的缺乏,謝艾到底是什麼來頭我們並不知曉,只知道是個主簿,文武全才。作為一軍主將,謝艾不像其他武將騎馬作戰,而是身著儒生的便服便帽,坐著一輛軺車,瀟灑自如地臨陣指揮。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後趙羯人軍隊是以騎兵見長的,他們不管謝艾弄什麼玄虛,以三千黑槊龍驤軍(精銳具裝甲騎)進行突襲,目標就是活捉那位主將。謝艾的部隊陣腳被衝亂,部將勸他趕緊下車上馬。不料謝艾毫不在意,乾脆下了軺車,坐在一把胡床(古代的木凳)上指揮部隊。前涼軍隊見主將如此鎮定,士氣不由得大振,後趙軍弄不清虛實,居然以為對方有伏兵。如此一消一長,謝艾居然逆轉了形勢,斬殺敵軍一萬三千餘人,取得了一場空前的大勝。從謝艾的種種表現來看,《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極有可能有所借鑑。這也從一定程度說明,坐車而不騎馬,確實有故意而為之的意思。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板輿

無獨有偶,南梁也有一位從不騎馬的名人。而且他玩得更浪,別說馬了,車都不坐,直接坐板輿!板輿是一種人抬的乘具,經常作為年老者的乘行器具,有時朝廷為示尊重,還賜給年老的臣子用。比如隋朝功臣梁睿因年老不方便上朝,隋文帝特賜板輿上殿。顯然,這東西壓根就沒有機動力。這位"浪人"就是梁武帝麾下的名將韋睿,他參與過歷次對北魏的作戰。因為此公身體瘦弱,騎不了馬,故而只能坐著板輿參戰。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韋睿

韋睿雖然體弱,打仗卻一點也不含糊。他主持的合肥之戰(公元504年)和鍾離之戰(公元506年),對北魏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特別是合肥之戰時,面對北魏軍的瘋狂反撲,部將勸韋睿趕緊退軍。韋睿不僅不同意,還命人把象徵主將威儀的傘蓋、節仗和旌旗張設起來,以示必死之志,最終頂住魏軍進攻,取得了大勝。幾次大戰下來,領教了韋睿厲害的北魏人對其畏之如虎,因而給他起了個綽號“韋虎”。

梁朝末年,王僧辯也是一位在戰場上玩浪的人物。侯景之亂時,叛軍進攻王僧辯鎮守的巴陵城,雙方相持不下。為了鼓舞軍心,他於兩軍激戰時,穿戴大將禮服,坐著乘輿(有座椅的人抬小車),在城上巡行,既表示出對叛軍充分的蔑視,又極大鼓舞了本軍的士氣。最終巴陵一戰,梁軍在王僧辯的指揮下大破叛軍主力。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由上述幾個例子可見,戰場上坐小車或轎子的人物,必然都是有充分勝算者所為。小車、板輿類本身機動不便的屬性,也決定了它是主將鼓舞士氣的手段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羅貫中的描述,還真沒有太脫離事實。畢竟諸葛丞相可是正面硬剛司馬懿,把他都打得沒脾氣的存在。

諸葛亮為啥坐輛小推車就敢上戰場?歷史上的他真的這麼浪嗎?

總之,只要對戰場有充足的把控能力,自己乘具的機動力根本不是問題。但如果沒那個能力,騎千里馬也沒啥大用,最多像清末的葉志超那樣創造一個“狂奔五百里”的逃跑世界記錄。反正一句話,浪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