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之前天津叫什麼?

A提那幹嘛

“三岔河口故地”應是天津最早的名稱。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河網縱橫的退海之地生活和勞作了。西漢末年,由於發生過一次海浸,先民們被迫轉移,這裡一度出現了荒涼景象。隋唐時代,人們又在古老且又充滿生機的土地上繁衍生息。1985年4月,在天津市白廟工業區曾出土的唐初永微二年石造像可作為這一歷史發展時期的佐證。

宋遼對峙時,海河成了界河,南岸歸宋界;河北屬遼的管轄範圍。由於三岔河口故地地勢低窪,河湖港汊縱橫,只是沿河一帶才有星星點點的小村落。舊時三岔河口是海河、衛河(南運河,也稱御河)和潞水(北運河)三水的匯合之處。先民們選地勢高處,便建成了航運碼頭,進而又形成一個較大的村落,叫~直沽寨。隨著最早的居民聚落點和天津經濟文化發祥地的形成,直沽寨地域名稱也隨之代替了遠古的三岔河口故地。

元統一中國後,隨著大規模漕運的發展,原位於今獅子林橋附近的直沽寨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河航運樞紐和京畿門戶。那時,直沽寨附近駐紮著軍隊,控制著海口和南北運河。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所需的糧食,要通過海路和運河從南方運送,三岔河口作為海運的終點和漕運的轉運重地,南來北往的官員、客商和船工多集於此。因這裡的地理位置日趨重要,元延祐三年(1316年),直沽寨又改名為~“海津鎮”。鑑於直沽寨在經濟軍事上的顯要地位,明永樂年間在海津鎮址西側設衛築城,從此才有了“天津”。

舊時北京人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那麼,天津人若說“先有三岔沽,後有天津城”,也是完全符合歷史真實的。~圖為《津門圖志》冊頁




國粹繁榮絢麗日

可能稱作直沽寨吧。其實在元代之前,天津一直沒有真正名稱,到元代時設為了“海津鎮”,成為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那麼之前天津的狀況和之後天津名稱的發展演變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梳理一下。

天津原來處於海中,至今還發現了許多鯨、海豚等海生動物遺骸、化石和種類繁多的貝殼。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天津地區逐漸形成沖積平原。天津的發軔大致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南運河、北運河、金鋼橋三岔河口的交匯處就是天津的發祥地。到唐朝中期以後,天津憑藉其在北方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重要的水陸碼頭,南方大量的糧、綢北運都運至這裡,朝廷還在蘆臺開闢了鹽場,於寶坻設了鹽倉。到南宋時期,北方的金政權在直沽設立了“直沽寨”,這可以說是天津最早的名稱。


到元朝時期,作為一港口,天津往來船隻頻繁,人口也逐漸聚集,成為一鎮,於是天津正式成為“海津鎮”,是北方一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所以在成為皇帝后,將此改名為天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永樂二年(1404年)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這是天津被稱為“天津衛”的開端。“衛”不是一種行政區劃,而是一種軍事建制,後又增設了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清順治年間,三衛合併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年間升為天津州後又升為天津府,清朝年間天津一直作為保衛京師的軍事重鎮,清末,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也是以此為政治中心。在近代,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後,天津被迫開始開放,天津出現了列強的租界,如今成為了天津文化旅遊的重要一景。國民黨統治期間,天津成為直轄市。新中國成立後,一開始屬於河北省,後於1967年改為直轄市。


國家人文歷史

宋金時期稱“直沽寨”元朝改稱“海津鎮” 。人們都管天津叫天津 衛,那麼天津衛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清代乾隆初年,從漸江來天津的詩 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 ,詩中說: “天津名自長陵 賜” 。長陵指的就是十三陵中理葬的明成祖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