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為書痴 ◎楊進雲

  幼時好書,起因不知,反正是看見書就有讀一讀的衝動。但那時農村書少,常無書可讀,遂見字就讀,行路中見有字的紙片、報紙殘角,也要撿起來看一看上面到底寫了啥。

半生為書痴 ◎楊進雲

  我曾在市區清姜路一帶生活過,清姜市場舊書攤是最有滋有味的去處,至今難忘。書攤的攤主是位河南老人,他不太聽得懂普通話,但他的書多,也很雜。印象中老人很慈祥,很可愛。我常去那兒蹭書看,碰到好書,實在愛不釋手,就買下;但那時日子清貧,手頭緊,所以買一本書可能十天八天都得節省著飯錢。一書到手,肚子餓著也覺得能忍。書也是食糧,雖然不能直接飽腹,卻能讓人的精神頭兒變強變大。記得當時有一套《魯迅全集》共六本,就是在老人的書攤上集齊的,當作寶貝似的,一直珍藏著。

  後來。我又在西安的工地上做過半年小工。小工辛苦,工資少,錢沒掙多少,但街上的一個不大的租書店,讓我幾乎給翻了個底朝天。租費不貴,一天一毛錢,對當時的我來說,尚能從容地消費。老闆身材健壯,濃眉大眼,也是個愛讀書的人。他和我很投緣,記賬就不認真了,經常拿書白給我看。建築工地上的工作很累,但書的吸引力也著實大,業餘時間讀了好多書。在那個工地的半年,我感覺最大的收穫就是通讀了一遍女作家三毛的書,有二十多本。覺得她萬水千山走遍,從容淡定,讓人羨慕。

  就在那年的下半年,天氣還很炎熱的九月,我整理了簡單的行裝,去了廣東。在廣東工廠的工作雖然忙碌,但穩定,工資也能按月拿到。雖然人地兩生,我卻沒有孤獨的感覺,因為街上的書店有更多的書讓我流連忘返。有了工資,書也一本本地在床頭越摞越高。工友們工餘常常在大街上閒逛,我卻安靜地待在宿舍看書。這期間讀得最多的是文學類書籍,也讀了一些電腦方面的書,通過自學,我弄懂了CAD機械製圖,可以熟練設計模具圖紙。工作也因此調進了相對輕鬆、待遇更好的技術部;後來又調進了管理崗位工作,也算是對我堅持讀書、學習的回報。

  在廣東的十幾年,生活也越過越好。尤其是可以買回以前總覺太貴而不敢買的許多書籍,這讓我非常開心和快樂。2006年回老家時,很多東西都捨棄了,只帶回了不能割捨的三大樣:妻子、女兒、書。那些書足足包了七八個大紙箱,搬運的工人說:這是啥東西,這麼重!

  現在的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但天天能看書,又有何求?臥室的桌上和床頭總摞著書,方便隨手拿來看。沒有書的房間,晚上睡覺都不安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