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 海南島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

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


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1986年3月底4月初旬,我作為時任外經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林中鳴同志秘書隨團考察海南。當時海南叫海南行政區,隸屬廣東省領導。考察海南是根據當時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指示,為海南設省做準備,外經貿系統做些經濟支持。外經貿系統做些經濟支持,是利用海南亞熱帶氣候特點,在農作物種植、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上,利用早熟時間差,主要面向香港,發展外向型經濟。

那時剛出過“雷宇事件”即海南汽車事件,海南島倒賣進口汽車事件查清,海南區黨政主要負責人雷宇、姚文緒、陳玉益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因此,發展外向型經濟也是時任中央領導改變海南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的設想和實踐探索。

由於“雷宇事件”,海南區各級領導班子壓力很大,一時有些抬不起頭的感覺。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央派代表團考察海南,無疑是給海南上上下下一針強心劑,深受時任海南黨政領導的歡迎。我們一行人初到就拜會了時任中共海南行政區區委書記的姚文緒同志,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姚文緒同志很謙卑地深深鞠了一個躬,說自己犯了錯誤,對不起中央。

考察團以外經貿系統的同志為主。參加考察的有時任外經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林中鳴同志,時任外經貿部進出口局局長周傳儒、外經貿部出口基地局副局長劉炳居,香港華潤公司總經理張建華、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孫振池、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馮廣順同志,時任廣東省經貿委主任徐德志同志,以及海南負責經貿的同志(記不清人名了)。記得考察中途在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時,時任農業部部長何康同志;在華僑農場,時任國務院僑辦副主任李星浩同志,也都專程趕去。

考察團歷時10余天,考察了萬寧、澄邁、通什、儋縣,文昌、海口等六個縣市,還有華僑農場等等。考察的項目有茶葉、咖啡、胡椒、木薯、腰果、早熟瓜果菜、活水養蝦等。白天考察,晚上聽彙報,研究投資的可行性。

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右排1為作者)

考察團每到一處考察都較詳細。比如,澄邁華僑農場:屬國務院僑辦,北緯19度。耕田面積15.6萬畝,實際可用11萬畝。人口1.34萬人,0.72萬勞動力,其中0.10萬菲僑。水稻1.3萬畝,甘蔗0.7萬畝,胡椒480畝,林3000畝;油棕2.9萬畝—3.6萬畝,5.0329萬株,結果19597株,結果率38.9%,55259穗,32萬株油棕苗,投資3000萬美元。華南熱帶研究所:隸屬農牧漁業部領導,53年建院,13000人,職工6500人,科教1200人,試驗5萬畝、橡膠2萬畝,咖啡、水果、油棕、椰子、可可、胡椒。主要研究橡膠,研究的新品種沒有推廣,海南膠430萬畝,產膠11.58萬噸。(全國共15-19萬噸,700萬畝)。通什茶場: 職工2870人,土地總面積4.9萬畝,已開墾1.8萬畝,1.02萬畝未開墾,茶園 7930畝(已投產6800畝),林樹 2053畝,胡椒 80畝,水果253畝,85年產茶15222擔(750噸),單產 2.22擔,品種紅碎茶,上調145.34擔,佔總產是95.4%。經濟效益,已開徵21年,利稅 1352.5萬元人民幣,達到總投資1226.3萬元的110.29%,60年—74年平均利潤95300元, 79年-85年平均利潤244300元,2000—2200美元/噸,出口710噸茶,85年創匯170萬美元,85年利潤2.4萬元。收購價5200人民幣/噸。25%外匯留成,100%給海南。種茶每畝收益600元;種橙每畝收益1200元;腰果每畝收益50元;甘蔗每畝收益400元。海南種茶10個月,最香是秋茶,茶葉基地在瓊中。茶每擔成本305元,收購270元。歷年總投資9500萬元,上繳利稅1800萬。需研究:解決粗放型生產、經營問題,外匯留成和體制問題。

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

(1986年4月5日在通什茶場林中鳴同志的考察記錄)

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


(作者在海南考察途中在一華僑農場留影)

考察後,考察團對外貿感興趣(可出口創匯)又可對海南支持的八個項目,進行了疏理和研究。1.茶:茶、膠兩(套)種,一畝收入由600元到1000元。海南55個茶場。其中農墾48個,地方7個。擴8萬畝,1985年到1990年計劃新增18萬畝。產量24萬擔,出口18萬擔。創匯1530萬美元,1700美元/噸。2.咖啡:咖啡豆已種14萬畝,可再發展8萬畝。中粒種。世界貿易量100億美元。貸款指標很緊,工商銀行當前3000多美元/噸。咖啡豆平均2000—2500美元/噸。種 25000畝,投產10000畝,每年發展1-1.7萬畝,1990年將達到8-10萬畝。總產量:3000—4000噸,創匯:800—1000萬美元。每年需解決低息信貸550萬人民幣。3. 腰果:產地分佈在樂東、文昌、東方、臨水。12-13萬畝,5000美元/噸,320粒/磅。進口加工出口 2000萬美元。4. 胡椒:世界總產量12-14萬噸。產值5億。現有6.8萬畝, 1990年發展到9-10萬畝,8000—10000噸。創匯 3000—3500萬美元。 85年出口2800噸,1000萬美元。核匯成本5.50元。5-6元一斤。 需解決貸款 600—1000元/畝。群眾有積極性。5.木薯幹:20萬噸,創匯2000萬美元。出口,81年,34萬噸,34070萬美元,核匯5元多一些。七五期間,30萬美元,400萬人民幣。廣東計劃到1990年,100萬噸,創匯1億美元。6.早期瓜菜:定安、三亞、樂東。三亞地區較好。12月下旬到4月可供瓜菜:節瓜、苦瓜、圓椒、倭瓜、冬瓜,甜玉米,番茄。運輸問題,省已批二條船,300萬人民幣,貸款,載貨量250噸。三亞修小碼頭,300米長,60米寬。如修橋300米將用400萬人民幣。5000噸菜 300美元/噸,即150萬美元。7. 罐頭:菠蘿罐頭,全島15萬畝,其中文昌4萬畝。加工出口2萬噸,收匯600萬美元。擴建改造菠蘿罐頭廠,世界貿易60萬噸。我出口只2萬噸。1300噸罐頭。菠蘿,文昌罐頭廠先工農結合。瓊海縣6000-7000噸罐頭出口,平均出口每噸600美元,核匯4.40元。需研究:①外貿貼息②改良品種③每畝從種到收300元④加工廠改造問題,制罐廠,甜玉米罐頭。8.養蝦:萬寧,自然環境好,青蝦節蝦, 產700噸蝦,△搞1000畝,240萬蝦池,飼料等配套共700萬元。 每畝200斤。1000畝×100=100000,100噸×8000美元=800000美元,可搞活水船出口香港活蝦,簽訂經濟合同。多次討論研究了政策支持問題。

林中鳴同志在一次討論裡,提出了六個問題:1. 財政上要放寬:(1)貸款低或貼息;(2)濟寧等地採取撥款;(3)允許海南核匯成本高一些。2.價格政策上要穩定,採取保護價。3.方法(1)以國營農場為主體, 發展橫向聯繫,農民種(個體)茶廠收購加工;(2)支持研究中心,推廣技術問題;(3)關係問題如何理順,形成產品力量。 4. 人才問題,幹部管理問題:(1)在島工作人員制定特殊政策,吸引人才;(2)智力投資,引進技術與管理人才。5.投資的形式:(1)兼顧兩利(中央和地方),共同發展;(2)橫向經濟聯繫,統一思想。 6.利用外資問題,可先用華潤公司發期票或銀行貸款。三個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1)合資經營問題;(2)計劃單列問題;(2)自營出口權問題。

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


考察的同志不辭辛苦。白天考察完,傍晚就在附近草亭子裡討論問題,從地裡拔一捆薰蚊草點著,既當燈又薰趕蚊子。當時海南的條件還很艱苦,還記得到一處,我和對外經濟貿易部進出局局長周傳儒同志住一個大房間,記得房間是個長方形,房間較大空蕩蕩的,房間兩頭就放了兩張床。當地蚊子很多且大得嚇人,有“三個蚊子一碟菜”之稱。窗戶關不嚴,進去很多蚊子,蚊帳又合不攏,周傳儒同志用他兩隻皮鞋壓住蚊帳上邊,由於他睡覺鼾聲很大,我實在睡不著,喊了他一聲,他一翻身,壓著紋帳的鞋掉了下來,第二天蚊子咬得他臉上全是包,眼睛腫的成一條縫。

海南的民風很樸實。香港華潤公司的張建華總經理指著一片臨近海灣的荒山,問一位基層幹部,華潤公司徵了建個活水碼頭如何?那位基層幹部隨口開價很高,張建華問為什麼?基層幹部說,我不能便宜賣給你們香港資本家呀。當領導告訴他,華潤是咱共產黨在香港的機構,那位基層幹部才恍然大悟,說那就隨便給價吧。

記得好像是在儋縣考察的一次座談會上,先聽一位基層領導彙報工作,這位同志做了較充分的準備,從“尊重的領導”開始,彙報內容分“大一、二、三”、“小一、二、三”,套話一大堆,又套路齊全,顯然是在唸稿子。彙報到中間,他剛消除緊張情緒,彙報順暢些,徐德志同志突然插話說:“請你簡明扼要些!”這個同志稍停了下,可能由於太緊張,太聚精會神,一時竟不知稿子唸到哪兒了,無奈地說:“對不起領導,我還得從頭再來。”又從“尊重的領導”開始了。

三十年前海南設省考察紀實 當年海南是啥樣?

一次在行車途中,我看到路邊一群光著腳丫、全身上下只有塊遮羞布的玩耍的男女孩童,在搶丟下車的可樂空瓶,我就又順手扔出幾罐可樂空瓶好讓他們撿去賣錢,誰知他們撿起空瓶子對著嘴仰著脖子喝掉裡邊剩餘的一點點可樂。我讓車停下,搬下去一箱可樂分給他們,他們卻都捨不得喝,說回去給他們的爹媽喝。

由劉炳居同志與我負責起草以外經貿部名義向國務院的報告。

1986年春季交易會本來由時在海南考察的部長助理林中鳴同志主持,但剛考察完就要起身去廣州時,一道命令我們回北京了。到過了天涯海角的林中鳴同志和我回京後不久,即調離對外經濟貿易部。

那次考察深入,這些記錄下的來自基層的真實數字,今天整理時還很難刪舍。對研究海南的經濟發展過程仍然有意義,而且對經濟轉型,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差異化轉型還有現實意義。

外貿系統有關領導和地方領導的開放觀點和改革思想,雖然過去了30多個年頭,今天看來不但不落後,有的還很先進和超前。眼下,那次考察的同志都已退休,姚文緒、張建華、馮廣順同志已作古,考察已過去了30多年,但回憶起那次考察仍記憶猶新。

[典藏之屋 ]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