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聯想不做芯片是錯誤的,但其實,當年選擇不做芯片才是正確的

在最近的”缺芯“事件中,聯想當年不做芯片的事被推到了風尖浪口上。在90年代,當時在聯想的倪光南院士提出了要研發芯片的想法,而柳傳志則是認為應該繼續延續聯想一直以來的貿易為主的發展,最後聯想的選擇是支持柳傳志,而倪光南院士也因此離開了聯想。

都說聯想不做芯片是錯誤的,但其實,當年選擇不做芯片才是正確的

現在都在質疑聯想,如果當初自己研發了芯片就不會有現在芯片被基本壟斷的局面了。其實想想,如果以當時的技術來研發芯片真的可以研發成功嗎在最近的採訪中,柳傳志說出了當時不同意開發芯片的原因。

都說聯想不做芯片是錯誤的,但其實,當年選擇不做芯片才是正確的

芯片開發主要是要商用,而且半導體集成電路一個品種要上千萬片才有開箱率。當時的聯想如果真的投入做芯片,併成功研究出芯片也只有聯想電腦在用,其他的品牌是不會用的,這表示著聯想一年的銷售量要達到千萬以上,但實際上聯想在當時一年的銷售最多就是500萬臺,只達到了預銷量的一半,而這500萬臺的銷售就佔了市場30%多。

都說聯想不做芯片是錯誤的,但其實,當年選擇不做芯片才是正確的

除了銷售量以外,當時的芯片生產線一條就要投入20億美元,而聯想的營收是190多億港幣,利潤約為10億港幣,聯想需要做16年才能夠才能夠擁有一條生產線,也就是說當時的聯想根本沒有能力支撐的起整個芯片的開發生產。即使真的投入了一條生產線,還有購買專利,研發芯片等等的一些費用,並且當時根本無法保證這個投入要多久才能夠研發出芯片,並收到回報,所以聯想的高層放棄了倪光南的想法。

都說聯想不做芯片是錯誤的,但其實,當年選擇不做芯片才是正確的

或許以現在的眼光看當時不選擇研發芯片是錯誤的,但考慮當時的條件後,不研發芯片才是明智的選擇。還好現在開始研發芯片還不晚,在國內已經有了華為的先例,在這個時代做芯片的投入是完全可以支撐的。

都說聯想不做芯片是錯誤的,但其實,當年選擇不做芯片才是正確的

對於芯片的研發,國產手機廠商都意見不一,這跟自身的發展也是有很大關係的,目標不一樣,決定也就會不一樣,這是無可厚非的。好了,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福利哦,如果你的手機誤刪了重要數據可以打開手機應用寶或者瀏覽器查找手機數據恢復精靈來進行恢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