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也應該是職業的一種,它是光榮的|80後寶媽特輯三

“家庭主妇”也应该是职业的一种,它是光荣的|80后宝妈特辑三

© Barbara T. Smith

80後寶媽幸福感大調查

特輯三

當時為什麼結婚,為什麼選擇生孩子?

當我在文中開頭寫明自己職業的時候,我停頓了許久,開始我寫下“無”,後來我覺得不妥,改成了“家庭主婦”,我想讓“它”也成為職業的一種,想讓所有人慢慢去認可這個職業,它是光榮的。沒有這個職業,如何去推動小家的進步?沒有小家的進步,又何談國之大家?

80後,對於現在這個00後作為新生代的社會而言,顯得蒼老了許多,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由“妹妹”升級到“姐姐”,再到“阿姨”的過程,箇中滋味,也只有過來人可以體會。

31歲寶媽,家庭主婦,山東煙臺

當時經濟適用房的政策是三十歲以下必須結婚才能申請指標,於是我和正在讀博士的老公急急忙忙領了結婚證,甚至連求婚都沒有。因為剛剛參加工作,也因為沒錢,我不好意思在單位辦酒,就這樣匆忙的把自己嫁了出去,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自己選擇的老公。

80年寶媽,公務員,中部某市

從外表來看,我和老公都是那種溫和的乖乖男女,但是隻有我們兩個才知道,我們既有所謂的上進心,也是很追求個人自由享樂主義。也許我們就是那種典型的80後主流夫妻,既有80年前,改革開放前的那種“主流價值觀烙印”,比如要勤勞,守紀律,努力上進,也有改革開放後,在成長中,隨著西方的音樂,影視,文學等紮根在心中的,所謂小資自由夢。這是個矛盾的混合體,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註定在外界的壓力和內心的博弈中不斷地調整。

我開始並不是不想生,而是覺得還沒有生孩子養孩子的意願,況且自己的職業也處於爬坡期,人生美好時光遠遠沒有享受夠,我不想因為孩子,我的人生精力要分散一半給孩子,恐怕這樣的比例對他也不公平。可是,現實比人強,無數的溝通,爭論,吵架,老公當然是首先被攻陷的,隨後的問題就是,我是不是一意孤行自私自利的過個人生活,還是以家庭,大局為重,服從大局。這個是個幾千年中國傳統的故事,個人意願和“家國大局”的抉擇,結果不用猜,中間劇情其實也沒有太狗血的,唯一的就是對方父母和我父母一起明確提到,如果不生孩子,就可能要求離婚。(竟然我父母也在場支持,明顯是擺出來嚇唬我)。因為我還是80後,沒有90後的個性和00後的衝動。我的個性也不是那麼極端,所以結局還是懷孕。

80後寶媽,金融行業職員,北京

生孩子前後,最讓你難忘的事是什麼?

女兒兩歲之前,豬隊友下班回家吃了飯,要麼玩遊戲,要麼就躺床上,好不容易和女兒玩,沒一會女兒就會走掉,或者兩個人玩著玩著就打起來了,對,沒錯,他和兩歲的女兒打起來了。

奔三80後,外企職員,青島

90後寶媽,全職媽媽,鄭州

從小因為我自己的父母三天兩頭吵架,所以我一直對婚姻懷有恐懼;後來結婚的時候就曾想過,我以後絕對絕對不要像我爸媽這樣,總是當著子女面大吵,給她留下心理陰影。然而因為幼稚且異地的老公,雙方老一輩的參與,日常總有這樣那樣那麼多的齟齬,有時候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和沮喪。

還好,還好有寶寶。她是這段草率的婚姻裡,唯一永遠不會讓我感覺後悔的存在。

32歲寶媽,公務員,浙江

產後嚴重抑鬱,有生理也有心理原因。女兒,看著他爹幸福的抱著她,我感受不到快樂,而是一種悲涼。大概持續有3個月吧,那一刻,我看透人生,我感覺好像穿越回了舊社會,我成了個生育工具(其實事實上上也差不了多少不是嗎)。為什麼女人要放棄一切生孩子,為什麼不是男人(因為技術還不成熟)?為此,雞毛蒜皮的一些事情都會和老公發脾氣,醫生說輕微產後抑鬱,其實我明白,主要是憎恨這種現實,最誇張的一次,把老公遞過來的飯,連飯帶碗打碎在地上,因為我最恨的是,我眼中以前堅持自由個性的老公,成了我不認識的要孩男人,我甚至開始懷疑他對我的愛,就是為了讓我搞出他的後代,有時候往深了想,最可怕的是,這也許是幾千年中國所有女人的宿命,什麼情啊,愛啊,都是假的,所謂情就是性,所謂愛就是把你當做孩子他媽,期待你的生產任務更好的完成。我有時候也分不清到底是我鑽牛角尖還是這就是血淋漓的事實。也許成熟的人應該忽略這些吧。

事業停滯,我在公司,生孩子前一年,剛剛進行重組,我是市場部的副總,能不能轉到有實權的正總,就看那2年的博弈了,新上來的業務老大對幾個種子選手處於觀望期,我算是很有希望的種子選手,業務上每個月出差,談項目,爭奪客戶,每週開會,爭取話語權,爭取團隊利益,防止對手陷害挖坑,這都是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的,稍微懈怠,幾次重要的會不露面,都會讓你處於劣勢。生孩子這種事,意味著你自動放棄了競爭。我們公司是大型的金融集團,坑少人多,35歲之前不升到中層,意味著我也許這一輩子就在中層以下混了。

私人生活徹底消亡,不要說旅遊這種奢侈的事情以及電影,美食,舞蹈,酒吧的絕跡。偶爾到星巴克,拿本書靜靜的坐著享受享受情調,也成了奢望。家裡全是嬰兒用品,兩家老人輪流的照顧,也讓基本的私人空間成了幻想。

80後寶媽,金融行業職員,北京

人生之事本來就是喜憂參半,沒有平坦的大道,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有歡樂就有憂愁。在有孩子前後,我也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想和大家聊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家。養育孩子的道路很長且艱辛,不生兒不知父母心,有了孩子也越發的想家。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帶來了全家人的歡笑,同樣也帶給自己無數煩惱:第一次見到孩子的措手不及、餵奶時的不知所措、換尿布時的慌里慌張……每當這時我很失落,如果自己的媽媽在身邊多好,我婆婆已經忘記了他們當初是怎麼收拾孩子,所以不能給我很好的建議,我只能在摸索中前進,因為產後激素的變化以及身心疲憊,我的性格甚至發生了變化,最不愛聽到的聲音就是:孩子是不是沒吃飽,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對等等的話。在婆家,生了孩子就會以孩子為中心,幹什麼都要先考慮到孩子,產婦可以先放一放。平時會問到孩子有沒有睡好覺,有沒有吃飽飯;而在我媽媽那裡就會關心自己的閨女有沒有累到,有沒有吃到自己想吃的,有沒有睡好——雖然媽媽不在我身邊,但是每天都電話問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都遇到了和我相似的情況。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自己的體力消耗也越來越大,有時候也會因為煩躁、勞累而偷偷的掉眼淚,無論你身在何方,當你難過的時候,就會想家、想自己的父母……插一句話,遠嫁的姑娘傷不起呀。

在往後的生活當中,對於孩子的管理問題,也著實讓我頭疼和難過。頭疼的是孩子與生俱來的頑皮、年齡段特有的固執、任性、自私等問題幾乎經常困擾我,難過的是自己為對待孩子的態度而愧疚。生完孩子後,自己的空間明顯被壓縮,每天的生活裡,基本上都被孩子、家務等等一堆問題充斥,無法找到自我的價值,所以在失去耐心的時候經常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結果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大哭大鬧。在由婆婆家搬到我們自己的新家後,有一段時間裡,我和孩子幾乎每天都以這種方式哭喊的方式來對話,有時甚至會進行“暴力教育”,教育過後,我常常會很難過,懊惱、不捨,其實孩子不過是希望在玩的時候能有人陪伴、在煩躁的時候希望能有人去安慰、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能有人給獲取,而且這個人能是誰呢,不就是我嗎?在我埋怨孩子的任性刁蠻的時候,我是否應該認識清楚人性本就是如此呢?只是作為大人我們都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孩子畢竟還小,面對他們最親密的人,必然會將所有的心思袒露在外,我要學著去保護她,而不是去攻擊。

31歲寶媽,家庭主婦,山東煙臺

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未來,我會把我小時候得不到的,渴望得到的都獻給我的寶寶。我會把她打扮成可愛的小天使,按她的心願學她感興趣的事情,帶她去動物園科技館遊樂場,帶她看遍吃遍全世界。她要是喜歡宅在家裡也沒關係,我們可以組隊下副本、刷boss。還有我冰封已久的wow帳號也是她的(曾經有朋友問我要,被我以要留給寶寶做傳家寶為由拒絕啦)。

但我也絕不會無原則的寵溺她。我要教導她不能亂丟垃圾,不亂採公園裡的花,永遠不在公共場合大叫大嚷。她可以不是美女,但姿態一定要好看,懂得自尊和尊重。她不必非要上985常春藤,但要學會分辨美與醜、善與惡,並且在經歷人性醜陋和黑暗之後,依然能夠堅持愛和樂觀,對明天充滿期待。在十八歲後,她可以去做所有她認為對的事情,即使受到了傷害,媽媽的懷抱也將會是她舔舐傷口的港灣。

我開始學習烘培,練習瑜伽,跳舞,學習家居整理,服裝搭配,拿起畫筆,學習繪畫,計劃親子游。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首先你要做這樣的人。

奔三80後,外企職員,青島

想對準備生孩子的年輕人說些什麼?

當你想把孩子生下,你和你愛人都要同心協力把孩子照顧好把生活經營好。你們既然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就是你們共同的生活,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支持。人無完人,相信愛可以磨滅一切不愉快,且行且珍惜。

90後寶媽,全職媽媽,鄭州

我身邊遇到的好多年輕人結了婚,遲遲不敢要孩子,害怕生孩子太疼,害怕養孩子麻煩,所以一提到孩子就恐懼。其實在這裡我想對這些人說一句,孩子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和快樂遠遠大於帶給你短暫的疼痛與麻煩。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才能真正瞭解什麼是血濃於水的感情,什麼是傾其所有的無償付出,在參與孩子成長的同時,其實自己也在跟著成長、成熟。人的一生很長,要經過不同的階段,只有每一個階段都經歷過才能稱之為完整的人生,尤其是作為一個母親,貫穿我們整個人生--她會讓你變得感性、堅強、勇敢……人生百味,每一味我們都要學會去品嚐,所以不要去畏懼它是酸是苦還是辣。

對於準備要寶寶的你,我想說,當有了寶寶就意味著進入了生命的另一段旅程。請一定和另一半取得共識,孩子是共同負擔共同培養,不是女人一個人的責任。同時要做好自己帶娃的心理準備,父母能夠幫襯最好,如若不能,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請一個靠譜的保姆,這是保證生活品質的最好的方法,如果經濟條件有限,作為女人一定要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工作或是工作的能力,為了自己不要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感覺無所適從,與社會脫軌。最後祝你不要害怕,勇敢面對,幸福會臨幸有勇氣面對一切挑戰的你。

86年生,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銷售經理,遼寧

送女孩們一句話,所謂成熟也許就是忽視那些不可改變的悲傷,享受現實的人生。

80後寶媽,金融行業職員,北京

“家庭主妇”也应该是职业的一种,它是光荣的|80后宝妈特辑三

© 夏禹作品

穩定收入才叫“工作”?做淘寶的寶媽的辛苦向誰人說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1106個作品

生於1980年的我作為80後第一代,今年已經是跨入婚姻的第10個年頭了。我是一個淘寶店主兼自由寫手,座標浙江。

想當初我也曾是一個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有著自己的驕傲和夢想,結果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上帝在給我關上好多扇門的時候,唯獨打開了愛情的窗。

和先生相識之初我正處於情緒低落期,一開始並沒報什麼想法,只當是多了一個可以排憂解悶的朋友,沒想到因為先生的執著,我們處著處著就變了方向。

我有那麼一點點恐婚,始終下不了結婚的決心,結果老天看不過眼給了一記助攻,我意外懷孕了。當初我信誓旦旦地跟朋友說要丁克的時候,肯定沒料到有一天會被自己狠狠地打了臉。我捨不得把孩子墮掉,我想知道這個突如其來的小生命長什麼樣,會不會有小天使一樣的笑臉。母性真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明知有孩子後肯定會歷經磨難,也依然願意為他(她)畫地為牢。

既然打算把孩子生下來,結婚的事也就成了順水推舟。其實說起結婚的原因,孩子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他爸能讓我有安全感,對於婚姻來說,這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肚子裡的小寶寶出奇地乖巧,這讓我輕鬆了不少,沒有任何不適的妊娠反應,孩子他爸對我也是關愛有加,整個懷孕初期都是在安寧祥和氣氛中度過的。

後來,日漸長大的胎兒開始和我的五臟六腑“搶地盤”,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不良反應:胸悶氣短,食不下咽,包括讓人難堪的便秘。當我第N次蹲馬桶失敗時,心中一股無名火起,掄起刷牙杯憤怒地扔出了衛生間。孩子他爸聞訊趕過來,看見坐在抽水馬桶上一臉憤然的我,立即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他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地走過來,在我面前跪倒,把臉埋在我懷裡。

他是一個那麼驕傲的男人啊!我彷彿聽自己心裡某一處碎裂的聲音,眼淚一下子湧了上來。再多安慰的話語對於當時憤怒中的我來說都是蒼白無力的,唯有他這一跪,讓我醍醐灌頂,原來我十月懷胎之苦他感同身受,卻愛莫能助。這一刻讓我對這個男人有了全新的認識。

兒子比預產期提前了半個多月,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這個人世,考慮到父母已是花甲之年,怕帶孩子會拖累他們的身體,我在孃家坐完月子後,就抱著孩子回了自己家。“沒關係,我可以自己把孩子帶大的。”我這樣安慰父母的時候,其實心裡一點底也沒有。伴隨著這個決定,我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把開了2年多的小店轉讓了,僱車把所有的貨帶回家,一千多雙鞋子把樓下車庫塞得滿滿當當,我開始了一個全職媽媽的淘寶之路,那時孩子剛滿4個月。

做淘寶是件苦差事,我經常會為了給鞋子選一個最好的角度拍照片,一邊哄著背上啼哭不止的兒子,一邊跪在地上一次次取景,跪久了半晌站不起來。孩子餓了就放下來給他餵奶,自己餓了就煮點麵條囫圇下肚,用螞蟻搬家的毅力把貨品全部清點拍照上架。

我媽看不得我辛苦,多次勸我消停點在家安心帶孩子,都被我拒絕了。雖然孩子他爸每個月都會往我賬戶上打零花錢,但我就是不想被人養著。再美好的愛情也禁不住柴米油鹽的侵蝕,依附別人的日子過久了,我怕自己會喪失獨立的人格。我掙的不只是錢,還有我的自信和尊嚴,就像五月天的那首《倔強》裡唱的:“我和我最後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忙裡忙外的日子讓我在生完孩子後迅速消瘦,不經意間招來了小區大媽們的指指點點:“喏,就是她。真是可憐啊,沒人帶孩子不說,還要自己賺錢。”

“就是,網上賣東西能賺幾個錢啊,瘦成那樣,肯定是老公對她不好才這樣拼命賺錢。”

“還是我媳婦命好,生完孩子養得白白胖胖,有福氣。”

被大媽們扣上莫須有罪名的我很委屈,也很想辯解。然而靜下心來想一想,做個自強不息的女人就算累,也好過無所事事的長舌婦。與其說好強,不如說我是恐懼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捆綁在別人身上。如果我的生活重心是孩子,那麼等他長大後我該何去何從?這樣的結果光是想想就讓我不寒而慄。

想通之後的我依然樂此不彼地忙忙碌碌,還多開了一個新網店做代理,比自己囤貨發貨要輕鬆不少。

兒子一天天地長大,已經不是簡單的吃喝拉撒能滿足的了。隨著他開始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我花在他身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每天都用手機掛著淘寶旺旺,抱著兒子去公園看花看草。雖然每天都累得疲憊不堪,但也很有成就感。我沒有錯過他的每一點成長,也沒有因為帶孩子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兒子乖巧聽話,跟小區裡那些被老人們慣著長大的孩子截然不同;網店的收入不僅可以應付孩子的日常開支,還能小存一筆,我頗感欣慰。

然而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的自力更生只是在感動自己。在別人眼裡,我始終是一個“沒有工作,靠老公養著的家庭主婦”。我曾在婆婆家洗碗的時候,聽到她在客廳這樣跟客人介紹我:“我媳婦是個沒工作的,不過做家務倒是勤快!”這話聽在耳朵裡,扎得我心口疼。

婆婆這樣想也就罷了,連我媽也總是這樣說:“你又沒工作,別老給我買東西。”。我知道她是在心疼我花錢,可是聽著卻那麼刺耳。也許對她們而言,朝九晚五有穩定收入的那才叫“工作”,而我不過是個做著不入流的小買賣的家庭主婦,即便我在網店的收入比一般小白領賺得還要多一些,也改變不了我在家帶孩子的事實!我想了許久,估摸著是因為自己沒把網店生意做大,在這種以收入論英雄的社會,如果能日進斗金,哪怕只是個殺豬的,別人也會對你畢恭畢敬。

可是對於已經做了母親的我來說,魚和熊掌從來不可兼得,帶孩子很累,做淘寶的辛苦更是無以言說。我經常一邊給孩子唱著兒歌一邊打包貨品;我曾經因為回覆買家消息不及時,被破口大罵過;因為買家收到貨不滿意給差評,半夜三更給買家道歉求改評價;被惡意買家勒索過……我走來的這一路荊棘滿地,為的只是給自己掙一份心安理得!

在此之前,我未曾想到有了孩子的女人會遭遇如此尷尬的境地:放下孩子去賺錢,會被人指責未盡母親的義務;放棄賺錢專心帶孩子,會被人說成是一無是處的油膩主婦!那些為家庭操勞,無私奉獻的女人幾乎成了當下社會口誅筆伐的對象,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對全職媽媽是多麼不友好,心裡莫名地傷感。

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無助讓我鬱鬱寡歡了好久,也曾經偷偷哭過好幾回。幫我度過這個心理難關的最終是孩子他爸,他心疼我的辛苦,也支持我的做法,給予了我極大的安慰。全職媽媽只是我的一個身份,不應該是捆綁我的枷鎖。在經歷了漫長的自我調整後,我終於學著與世界和解,不再和別人的看法去死磕。

我繼續帶著兒子做淘寶,過著自給自足的小日子。因為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兒子跟我格外親密,每次摟著我的脖子奶聲奶氣地說:“媽媽我愛你”時,我內心的喜悅和滿足都無溢於言表,這一刻讓我覺得,之前揹負的那些委屈和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日子如白駒過隙,轉眼兒子上了小學,原以為他去了學校我能輕鬆一些,結果卻是我太傻太天真。

自兒子踏進小學校門那一刻,我的生活也隨之日漸豐富多彩。我的身份在語數英科之間不斷切換著,幫他聽寫默寫背唐詩;幫他改數學題順帶輔導奧數;糾正他的英語發音;完了還得跟他一起去公園的池塘裡撈金魚草做科學研究。

白天我一邊打理淘寶店,一邊精神緊張地接收手機上老師在班群裡發佈的各種消息:誰誰欠作業,誰誰又打架,誰誰又忘記帶書……兒子曾經有一段時間狀態不在線,不是忘記寫作業就是忘帶東西,也因此累及我在家長群裡隔三差五地被老師@點名,搞得我惶惶不可終日,於是每日裡對兒子苦口婆心地諄諄善誘,可他依然會時不時地出點紕漏,那段時間我幾乎焦慮到失眠,看著孩子走進校門,心裡就開始惴惴不安。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久,當我一臉苦大仇深地揪下鬢邊的又一根白髮時,打心眼裡覺得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這樣的生活除了讓我焦慮以外,孩子也深受其害。當他發現因為自己沒交作業害我被老師點名,他犯了錯誤也是我在背鍋時,他皺著小臉滿是無奈,小心翼翼地跟我道歉:“媽媽對不起!”“媽媽我給你添麻煩了!”。。兒子的笑臉漸漸少了,看著他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才意識到太在乎老師的態度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是一種致命的錯誤。

作為母親,我的焦慮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小小的他承受不起。我應該要用平和的態度去面對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也許今天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他沒做完作業,也許明天他考試砸了鍋,或許後天他在學校闖了禍。然而無論可能會發生什麼,都不應該動搖我作為母親的根本,那就是耐心,愛心和包容。

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對孩子是一種戕害,作為家長的我如果無法擺脫現狀,就只能盡最大能力去保護他,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他時間改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要去跟別人攀比,不能因為他少交了幾次作業就否定他,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考幾個100分就可以保證他一世無憂。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品性和學習態度才是做人的根本,哪怕不是優等生,入不了老師的“法眼”,也不要妨礙他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新世界的大門彷彿正在向我敞開,雖然我還是他人眼中的全職媽媽,但我的內心已經足夠強大,不會再去糾結於別人的眼光。現在的每一點努力都是在為將來做準備,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考取瑜伽教練證,為自己再增加一個技能。

想對未來的寶媽寶爸說,養育孩子是一個既辛苦又幸福的過程。我們能伴隨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其實並不長,請讓這段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用心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相信言傳身教的力量,做一個積極樂觀努力上進的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這不僅能讓孩子收益,你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 閱讀更多

/

『有故事的人』長期徵稿,稿酬600元/篇。

一經採用,即可獲得鳳凰新聞客戶端、一點資訊客戶端、企鵝號等中國知名網絡媒體等大量強勢的傳播資源,並有機會被改編成廣播劇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故事酒吧》(調頻FM95.4)播出。

審稿週期30天,歡迎長期關注、來稿。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 故 | 事 | 的 | 人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