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蘋果產業富農家、蔬菜瓜果甜農家……走進田間地頭,喜看群眾脫貧致富新變化。

近年來,旬邑縣堅持將培育特色產業作為加快貧困村發展的重要“引擎”,最大限度挖掘、整合、運用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持續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增強農村發展後勁。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蘋果,一直是旬邑的主導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讓生活在這裡的群眾享受到蘋果帶來的福利。隨著品種的優化,作務技術的提升,蘋果標準化生產、園區化發展,讓群眾越來越看到蘋果產業的美好前景,一個以蘋果為主的產業鏈正蓬勃發展……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這裡是陝西第一季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500畝蘋果種植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區。它是土橋鎮著力打造的精準脫貧產業發展示範點。採取“公司+項目+合作社+農戶”“流轉土地+薪酬用工採取+贈與性分紅”經營新模式,鎮頭村所有貧困戶都參與其中。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土橋鎮鎮頭村黨支部書記焦宗民自豪地說:

“溫差大、海拔高,蘋果好吃,‘馬欄紅’品牌家喻戶曉。”

“園區目前流轉村上1700多畝土地,涉及群眾130戶,貧困戶26戶98人,每年每畝地按照700元的標準支付。5年豐產期後,園區將對群眾實行贈與性分紅,每年每畝支付1000元。”

鎮頭村貧困群眾郭維軍滋滋地算著他的經濟賬

貧困群眾除流轉金增收外,可優先到園區務工。園區平時固定用工40多人,忙時用工100人左右。

“園區就在自己村裡,務工很方便。我每個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加上7畝地流轉費共4900元,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目前,該園區共輻射帶動周邊25個村,661戶、2776名貧困群眾享受到“馬欄紅”帶來的福利。

而在緊鄰的清塬鎮,招商引入的石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流轉班村86戶村民土地500畝,農戶以650元每畝土地入股,前五年農戶每畝每年保底分紅600元+保底15%分紅。共帶動全鎮1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扶貧貸款和產業到戶資金入股分紅。加上今年新流轉的土地,吸納了更多貧困勞動力進園務工。

清塬鎮黨委書記侯惠洲介紹:

這幾年,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現代果業示範園區,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前靠傳統觀念務農的群眾,從最初的“等靠要”,逐漸轉變為積極參與到公司化運作當中,不僅收入增加,觀念也有了很大變化,成了掌握更多高精作務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紙坊村群眾採摘吊瓜 劉計劃 攝

西瓜甜甜了遊客的心,梨甜瓜香香到了四方,除了蘋果產業,旬邑許多鎮村群眾抓住機遇,發展特色農產品,大棚吊瓜、無公害櫻桃、水果玉米、中藥材種植,一大批優質農業紛紛呈現,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收穫的喜悅……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走進城關街道辦紙坊村,100多座瓜果大棚一排緊挨一排,甜甜香香的味道瀰漫在空氣中。72歲的貧困村民楊樹鋒正在自家大棚裡採摘禮品西瓜,準備裝箱走貨。

楊樹鋒說:

他與老伴相依為命,雖然政府時有幫扶,但日子過得還是緊。去年,村上利用產業幫扶資金幫他蓋起了一座大棚,他自籌資金又承包了一個。目前,兩個大棚都進入豐產期,估計今年每個棚能收入2萬元左右。“昨天我採摘了80多個西甜瓜,賣了600多元。”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去年,紙坊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結合產業扶貧資金,由支部統一調整地塊,利用本村豳寶西甜瓜合作社、綠順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種子選購、催芽、病蟲害防治、統一銷售等工作,為36戶貧困戶新建蔬菜大棚36座,讓貧困群眾發展起了產業。

支部還動員其他群眾發展大棚產業。目前,百畝瓜果、蔬菜基地建成設施大棚100座,年產優質瓜菜12.5萬公斤,產值約100萬元。

村黨支部書記杜寶林說:

村上地表水淺、光照好,而且我們有蓋大棚的基礎,產出的瓜果口感甜蜜,離縣城近,銷路非常好。下一步,在街道辦幫助下,將以紙坊村為基地,帶動周邊鎮村發展瓜果大棚,建設瓜果市場,方便群眾銷售,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甜甜的瓜果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紙坊村人走出了一條“甜蜜的事業路”。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石門山區自古盛產中草藥,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石門村中藥材種植基地,種植中草藥多達380多種,比較珍貴的有當歸,地參,何首烏等。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在脫貧攻堅中,當地群眾又練起了中草藥種植的看家本領。石門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吸引農戶163戶,流轉土地2897畝,其中58戶貧困戶184人在此務工。

2018年3月石門村開始種植地參,訂單生產,收穫後將銷往海南、雲南等地,預計年產值將達650萬元,首年利潤可達200萬元,人均分紅1200元以上。

「咸陽日報全媒體縣區行」蘋果紅 西瓜甜 梨瓜香 草藥旺——喜看旬邑群眾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忙

今年,旬邑縣共確定產業扶貧項目41個,投入資金4.4317億元,帶動貧困戶4084戶。截至目前,所有項目均已開工,累計完成投資2.9億元。新栽高標準果園5969畝、種植玉米19.2萬畝、花椒1500畝、烤煙5500畝、中藥材4300畝;土橋談村種豬場建成運營,開工建設千頭圈舍32個。

越來越多的產業相繼在旬邑大地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為群眾帶來更多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引領著這方紅色土地上勤勞純樸的人們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