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也有專車接送了,還要感謝滴滴的共享出行

共享經濟的時代,生活中無處不見共享的影子。看看我們周圍,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後,共享物流、共享充電寶、共享購物車等等都來了。


不久前,我們在北京的一些候車亭,看到擺放了一些噴有二維碼的馬紮,命其名曰"共享馬紮"。而在小學、幼兒園,更是出現了全新的共享平臺"跳蚤市場",孩子們把閒置的書籍、玩具拿出來交換,鍛鍊了交往能力,家長很是認可。

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將達到1.7萬億美元,到2025年達到4.4萬億美元,分別佔到GDP的10%和20%。

我現在也有專車接送了,還要感謝滴滴的共享出行

互聯網對人類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催生了分享經濟,"分享"主要是指對個人閒置資源的分享,分享經濟通過技術把資源的擁有者和使用者進行重新匹配,進而大大提升了社會資源的利用水平和整體效能。

目前的中國,似乎沒有不能共享的了,2015年將成為分享經濟的元年,而分享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一個必然的趨勢。以車子為例,誠然大部分人觀念都認可擁有車,但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中國人都買車的話城市就徹底堵死了,而僅靠政策限購限行、壓抑需求是行不通的,需要通過分享經濟的創新服務來滿足大眾用車的需求。我現在也有專車接送了,還要感謝滴滴的共享出行

提到用車的分享,那就不得不說滴滴。2012年,滴滴憑藉80萬創業資金在北京啟動,試圖通過出租車的信息化解決老百姓打車難的痛點。但後來滴滴發現80%的出租車司機都已經是滴滴用戶的時候,高峰期依然叫不到車。

滴滴意識到,這是一個需求、供給、道路、時間、連接、匹配乃至習慣等多維因素交織的結構化難題,單純的信息化並不能化解。所以在隨後滴滴進入了專車、快車、順風車、巴士、拼車等一系列細分領域,希望成為服務百姓出行的一站式平臺。

滴滴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打車方式,顛覆了路邊攔車概念,盤活了存量巨大的家用轎車資源。現在,如果你需要叫一輛車,完全可以安然坐在家裡或辦公室裡,打開已聯網的手機,使用滴滴打車或快的打車發出需求,片刻便有車開到面前,或者提前在打車軟件上預約時間,就會有車按時接送。目前已經有數億人採取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出行變得更具有確定性。

我現在也有專車接送了,還要感謝滴滴的共享出行

出行共享讓資源實現更充分的利用,減少尾氣排放,使整個社會充滿互信的積極氛圍,還會使人獲得新的社交場景。甚至,因拼車而結緣,成為摯友、同事、客戶的現象已經很常見。共享資源讓每個人得到便利,同時也讓大家都去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改變。這也許也是滴滴在實現社會資源整合的同時,帶給大家更多的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