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遊安徽:大學生新農民助力安徽旅遊

在黃山,有這樣的幾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有的甚至是辭掉月薪一萬多的工作,紛紛回鄉,他們是不喜歡大城市嗎?鄉村有怎樣的“魔力”吸引他們?

照片中女孩子叫如意,她放棄了上海跨境電商的高薪工作,跟隨老公許學超一起回到老家黟縣南屏村創辦了一家“七約農場”。他們說,大學畢業後生活在大城市,不僅壓力大、有霧霾,最重要的是同學、同事都在經常抱怨同一個問題——吃不到新鮮蔬菜,而且現在的蔬果農藥實在是多的驚人。

跟著故事遊安徽:大學生新農民助力安徽旅遊

許學超和如意

許學超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畢業後他並沒有像大部分同學一樣,去種子公司或者做化肥銷售工作。他的想法就是利用學到的農業知識,能造福一方百姓,讓周邊的親戚、朋友、村民吃上放心的、無公害的蔬菜。因此他把農產品與生態、環保、健康這幾個理念緊密結合起來,用生態無公害的肥料,產出最健康、最放心的蔬果。

每到週末,他們都會組織親子活動,家長可以帶領小朋友們走進農田,最直接的感受比如水稻的插秧、植物的澆水、蔬菜的收穫等,大人和孩子們不僅樂在其中,還能讓小朋友們學到的一定的農業知識。與此同時,隨著他們農場在當地知名度的逐漸提高,很多周邊縣市區的市民,也會利用週末時間自駕至此,感受一番親自下田採摘的樂趣,帶著自己收穫的果實滿意的歸去。學超和如意說,看到大家都能吃上放心的蔬菜,再也不用擔心農藥的問題,其實我們是最快樂的。

在徽州區西溪南鎮,有這麼三個小夥子,他們是黃山學院旅遊專業的畢業生,在大四下學期學校舉辦的招聘會上,沒有去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大酒店、旅行社的招聘攤位,反倒是對西溪南鎮的某家民宿非常感興趣,就這樣,他們剛畢業,就來到了西溪南古村落。

跟著故事遊安徽:大學生新農民助力安徽旅遊

西溪南古村落民宿 三個大學生

他們說,由於這家民宿剛開始運營,因此自我發展和鍛鍊的機會可能會更多。三個大學生的理念與傳統大酒店的運作模式不同,他們與當地百姓開展生態農業合作社,來此居住的業主可承包一片土地,租金免費,業主只需要付給村民一部分管理費,村民就可按照業主們的意願種植各種蔬菜,如果業主有時間,同樣可以參與整個過程。待到果實成熟,業主在此常住,即可馬上享用新鮮的蔬菜,如果是在外地,他們會用快遞的方式郵寄給業主們;倘若是一次性產出的蔬菜過多,業主無法全部接受,民宿方面會以市場價回收,進入食堂作為食材。

三個大學生說,雖然做的是民宿,但是新的旅遊模式就不應該像傳統的那樣死板、單一,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產業鏈化的,就像來此居住的業主們,從單純的遊山玩水中,加入了生態農業產品的元素,在盡興遊玩回家的同時,還可以帶上自家田地種出的蔬菜,這種喜悅之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與此同時,他們還與黃山周邊的民宿老闆成立了一條旅遊鏈,資源互換互相介紹客源,讓來黃山周邊旅遊的遊客,有更多像西溪南這樣的原生態村落去遊玩,而不僅僅是隻待在一個地方,感覺乏味。

這是位於宏村景區內部的一家客棧,男主人的名字叫吉林,妻子叫凱妹,兩個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又都當了大學老師,然而幾年後他們竟然放棄瞭如此令人羨慕的職業,回老家經營客棧,這又是為什麼?

跟著故事遊安徽:大學生新農民助力安徽旅遊

吉林和凱妹

原來凱妹的父母在宏村一直經營一家客棧叫做“添燈”,由於父母年事已高,精力和體力都有點跟不上,於是跟老公吉林一同辭職返鄉,做民宿客棧的小老闆。由於他們二人都是美術專業畢業的,再加上民宿經營十幾年從未重裝過,於是在16年國慶節後,他們決定重裝,並重新命名為留白寒舍。客棧採用了極簡的裝修風格,連地面都是水泥自流平做的。生意逐漸越來越好,吉林喜歡作畫,很多揹著畫板來宏村寫生的房客,與吉林就有了更多的話題,一壺茶,一個共同的愛好,足以讓他們聊到深夜。

雖說是一家小小的客棧,但這或許就是舊旅遊模式與新旅遊模式的不同,傳統的民宿就是老闆接待房客入住,伺候好第二天的早餐後,大概再沒有別的話題可聊,而現在民宿的風格變了,從普通化變成了文藝範,從旅遊變成了生活化,給房客一種溫暖的回家感,現在的年輕人或許聊上三句,就能找到共同的話題,一壺茶、圍坐在一起,聊聊笑笑,旅遊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更多的是歡樂,還是在路上收穫的朋友?

其實在這三個故事的背後,還有更多像許學超、如意、吉林和三個畢業大學生這樣的創業故事,他們在安徽不同的地方,秉承傳統旅遊的核心思想,融入新時代的的理念,把旅遊做好的同時,他們做的更是一根“鏈條”,並沒有只看到自己的發展和盈利,多的是能把更好的事物和理念回饋給旅遊者,我想或許這就是新旅遊時代需要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