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的天啟哲學講了什麼?

吳孟龍


謝林 (Schelling.Friedrich,1775.1.25-1854.8.20),被稱為康德之後德國美學的、客觀唯心主義者。

先介紹下謝林的簡歷。

謝林15歲入蒂賓根的神學院,19歲寫出第一部哲學著作《論哲學的可能性及形式》。

1795-1797年在萊比錫任家庭教師。此時,他思想發生了決定性轉折——他認為,原來敬為哲學楷模的費希特在其哲學體系中沒有對自然給予充分注意,而他要表明自然對於精神具有能動作用。這種自然哲學是他的第一個獨立的哲學成就,使他得到著名作家歌德的讚賞。

1798年任耶拿大學教授。通過講課和著書發展了他的自然哲學,先後發表《對自然哲學的看法》(1797)、《論世界靈魂,為解釋一般有機體的一種高級物理學假說》(1798)、《先驗唯 心論體系》(1800)、《對我的哲學體系的說明》(1801)。

由於觀點不同,謝林與費希特曾互相激烈攻擊。

在維爾茨堡和慕尼黑的講課中,繼續講授他認為的在一切存在中,絕對都把本身直接表現為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黑格爾對謝林的激烈批判,使他黯然退隱。

黑格爾在自己的《精神現象學》(1807)中,激烈指責了謝林的體系。

他認為,謝林將絕對定義為主觀和客觀不加區別的統一,這種絕對相當於黑夜——“在黑夜裡所有的牛都是黑的”。

接著,黑格爾又在《哲學史講演錄》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謝林的哲學。 當時,黑格爾哲學被公認為權威的體系。黑格爾的激烈批判,對謝林是沉重的打擊,使他從社生活中黯然退隱。

謝林“天啟哲學”的提出和內容。

謝林後來任慕尼黑造型藝術學院秘書長。

此時開始,他的思想明顯滑向基督教教義。

1841年,謝林在柏林大學做了《論神話和天啟哲學》的演講。此講演當年未出版,去世後被收入謝林全集。

在這個講演中,謝林更明顯地轉向原始的基督教真理和宗教神秘主義。

謝林說,他早期的哲學,是研究理性事物的否定哲學。而他晚期的哲學,是研究非理性事物的實定哲學。實定哲學的任務是認識超驗的存在,即上帝。達到這種認識的途徑是宗教的途徑。

宗教或者是神話的,或者是天啟的,因而實定哲學就分為神話哲學與天啟哲學兩個部分。

神話哲學,可以解釋各個古代民族神話的發展,從邏輯上確定和闡明上帝的各個級次。

他解釋說,在神話中,存在的原始統一從靜止狀態進入活動狀態,出現了對天啟的渴求和天啟的實現這兩者的分離。最後通過應當存在的東西的實現,產生了兩者的最高統一。但存在的這些級次的內容只能用上帝的意志或存在的主宰來解釋,這就是天啟哲學的任務。

天啟哲學按照退化的方式,推演出否定哲學按照進化方式經歷的同一個過程——這是他根據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加以解決的。

他說,神的發展過程啟示於宗教意識的三個階段——自然宗教、超自然宗教和哲學宗教。單純崇拜太陽神的熱情沉湎於客觀事物;單純崇拜酒神的熱情傾注於主觀事物;只有能夠使知識和信仰相互補充的哲學宗教或基督教,才達到了以最完善的形式表現無限的內容這個最高目標。

他說,神的過程在基督身上經歷了三個階段或級次——第一是在神的預先實存中基督與上帝的統一;第二是在神的預先實存中基督與上帝的分離;第三是基督變為人,並在可見世界中復歸於上帝。

因此,具有渴求天啟的原始根據的聖父、具有實現天啟觀念的聖子和作為這兩者統一的聖靈是三位一體的,而基督的事業就是使人超凡脫俗,並以一切事物復歸於上帝而告終。

天啟哲學被當時和以後的多數哲學家認為是嚴重的倒退。

對於謝林的天啟哲學,當時即和者寥寥。哲學家們排斥他的宗教神秘主義。認為他的思維方式缺乏邏輯性;學說缺乏牢固的基礎;他使自己的哲學成為神學的奴僕。

比如羅素,拒絕將謝林收入他的《西方哲學史》中,甚至不願意提到他的名字。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