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嶽《漫話唱和》

唐子嶽《漫話唱和》

唐子嶽《漫話唱和》

最近,我寫了一些詩,並且邀和,朋友問我,為什麼這樣做?我們現在詩詞群真個是雨後春筍遍處是,但大都是各自發自已的詩作,唱和並不多!其實,古人是很講究唱和的,一是營造了一個濃烈的詩詞氛圍,二是形成了一個相互溝通學習觀摩的熱烈的氣氛,使大家認真地思考圍繞同一主題而從不同的角度入詩,這就使詩味更加厚重,使詩香更加濃郁!同吋,在唱和中,相互學習,相互溝通,共同推敲,也是提高的絕好機會!常常是在相互推敲中一個字,一個詞……使其受益匪淺!你翻開唐詩、宋詞、元曲和歷史故事,文人趣談,有很多〈唱和〉作品與趣聞,令人難以忘懷和令人感動,…這是一種真正的誠心誠意的互動!這是一種刻骨銘心的互動!你在唱和中真正地用心領會朋友的心思和情意,相互磋商,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真正地受益而共同提高……我自己就在這種唱和中受益匪淺。一個﹙煙吹青荷 ﹚友填了首﹙鷓鴣天 ——秋夜試筆之﹚:

一夜西風秋影寒,半溪霜月燭花殘。

烹茶有菊當年影,煮酒無梅獨憑欄。

夜如水,不堪歡。

千林索寞聽潺湲。

餘更目斷傳書雁,誰解今宵茗味酸。

我即興步韻奉和:

獨步蟾宮倍感寒,吳剛斫桂樹枝殘。

斧頭香染芳心冷,玉兔嫦娥淚溼欄。

家鄉遠,豈言歡。

山河歷歷目潺湲。

悔時偷藥終成恨,留下千年萬古酸。

〈煙吹青荷〉看了,指出 “目潺湲” 不好,我據此改為“山河歷歷水潺湲。”這就前進了一步。並將“悔時偷藥終成恨” 也改為“悔時偷藥終遺恨”, 這和下一句中“留下” 連結得緊一些。

再如﹙東方雲和﹚友寫了首〈五絕——秋趣〉:

秋葉晚來紅,

年年各不同。

今朝飄幾片?

笑指澗西楓

我又據到長沙渡秋日即興步韻奉和:

桔子洲頭紅,

漁歌歲歲同。

遊人情,

酷戀亭前楓。

,嶽麓山中愛晚亭,亭前紅楓戀秋,遊人情思愛晚……

因此,我極力主張唱和,這確實是一種學習詩詞的好方法!這確實是營造濃烈詩詞氛圍的好方法!!

唐子嶽《漫話唱和》

唐子嶽《漫話唱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