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土地出現調整,將實行“一戶一田”,如何理解“一戶一田”?多餘土地會被收回嗎?

矯瑞

首先,無論是一戶一宅還是一戶一田,都是國家為了更合理地利用農村土地而制定的措施。

一戶一宅的重點是“宅”,即宅基地。一戶一宅指的是同一戶口名下的一家人,如果未分戶,只能擁有一套宅基地。將回收老舊廢棄房屋、不合理的一宅多戶, 這就是“一戶一宅”政策的核心。

一戶一田的重點是“田”。一戶一田是相對於土地確權提出來的,指的是國家為了合理化利用土地,允許農民對土地進行互換並地,讓分散的耕地變整,農明朋友總的耕地面積不會減少。這樣一來,農村中一些閒散土地可以被整合起來,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也為農民朋友日後發展規模種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國家針對農村地區實施的所有政策都是農民利益為出發點。所以在推行一戶一田的政策過程中,為了保障農民利益不受損害,有以下三個原則:

一、小地塊換大地塊的原則

小地塊換大地塊,舉例子說,例如老李頭在村東有2畝地,村西又有1畝地,如果鄰居老鄧頭在村東正好有1畝地緊挨著老李頭的2畝地,那麼老李頭就可以和老鄧頭商量,把自己村西的1畝地換其村東的一畝地,那麼老李頭在村東就可以有3畝地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土地進行整合,總的土地面積不會減少。將一些閒散的土地整合在一起,變成大地塊,方便人工耕種和機械化作業,也為後期更好的整體利用土地打下了基礎。所以有些壞打算的農民朋友可不要想著趁此占人家便宜了。

二、小範圍調整原則

一戶一田政策實行的初衷之一是給農戶提供便捷,所以整體來說對土地進行的是微調。哪裡有閒田、碎田,在哪裡進行整合,而且提倡就近原則。同時土地承包法規定,發包人不得隨意對土地進行調整,需要調整時需經集體多數人同意,至少是集體的三分之二,且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手續。

三、農民自願原則

土地互換,雙方都需要願意,就像上面的例子願意,如果老鄧頭不願意,老李頭也不能強迫人家老鄧頭願意。所以在換地過程中,不得以脅迫手段強迫農戶更換。換地必須要徵求雙方農戶意見,如農戶對所換地塊不滿意,不同意更換,依然可以耕種原有土地。

綜上所述,農村實行“一戶一田”這一政策,農民的土地是不會被沒收的,國家只是把土地整合在一塊,好進行管理而已。


村樸

與農村“一戶一宅”政策不同,最近幾年各地針對承包地提出“一戶一田”政策。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一戶一田政策指的是,一戶農民擁有一處農田,乍看好像對農民不利,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今後真正實施承包地“一戶一田”,這對種地農民是非常有利的。

需要注意,一戶人家,擁有一處承包地,這裡的一處承包地,不是指一塊土地,而是根據情況,將捱得較近的某幾塊農田,整合給一戶人家,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大減少農民種地成本。現在,農村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農,一戶一田政策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種地沒有過去那麼費勁。

雖然,一戶一田政策對農民來說,的確是好事。但要想真正在農村落地實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協調和解決。

1。實施農村承包地“一戶一田”,要堅持農民自願的基本原則,願意通過整合分散、零星土地的農民自願參與。其次,農村土地管理法律規定了,承包地大範圍調整需要縣級以上部門審批,鄉鎮無審批權限,所以要實施“一戶一田”只能在農村小範圍內操作。

2。土地質量差異大的農田。由於土地質量存在差異,有的農民土地質量好,也有質量差的,因此如何解決質量好與質量差的不同農民的土地整合,需要深入研究。

3。農田地理位置差異。尤其對於分佈在鄉鎮街道周邊的農田,會隨鄉鎮開發而逐漸增值,即便承包戶與這些土地距離較遠,卻不情願和其他農民交換整合,所以這種情況,如何解決值得討論。

4。一戶一田政策也不是所有農村都適宜,對於平原地區來說或許更有操作性,而山區農村實施起來或許比較困難。


鄉鑑

關注【著迷丶大鄉村】,關注農村土地政策!

2018年土地出現調整。將實行“一戶一田”,如何理解“一戶一田”?多餘土地會被收回嗎?

看到這個題目,我只能想到的農村推行的“一戶一宅”,至於實行“一戶一田”的政策,感覺有些不著調!農,以地為本,因為手裡有土地,農民才安心,農業有發展,所以土地被收回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考慮片面,僅僅適合部分地方。這個政策可實施性,侷限性很強。農村土地一直存在著三六九等,耕地有肥沃與貧瘠之分。因為有了差別,所以土地調整過程將會是艱難無比的。

土地相互置換,達到零碎土地連片連塊的阻礙有1、農村土地有肥沃與貧瘠的區分。2、農村土地也有交通便利與交通不便的區別。3、農村土地也有灌溉方便與不方便的差別。僅僅上面這三條,就會阻礙土地調整的推行。

題主所問的想法,其實也是為了農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撂荒等現象。其實,土地調整也是為了土地規模化,機械化的發展,而流轉的普遍性也會促進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的發展,但流轉相比較如題所說的調整要好很多。
流轉的操作,也會讓投資者多方考慮,因地制宜,發展的項目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地勢等因素,減少不必要的土地整改,創造出適合當地的,有特色的農業項目。


著迷丶大鄉村

2018年土地出現調整,將實行“一戶一田”,如何理解“一戶一田”?多餘土地會被收回嗎?這個新出來的農村土地調整大方案,確實讓很多農民一時摸不著頭腦,本人就此問題進行如下的詳細分析,希望對廣大的農民朋友有所幫助。

農村的“一戶一田”方案是區別於農村“一戶一宅”的,因為農村的“一戶一宅”是指一個農戶家庭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而且宅基地的面積在各省都有相關限制,有的省份規定農民的宅基地面積最多為120平米,可適當上浮20平米。“一戶一宅”中的宅基地有面積限制,那麼農村土地的“一戶一田”中有土地的面積限制嗎?

農村的“一戶一田”並不是指一個農戶家庭只能擁有一畝田,而應該理解為一個農戶家庭擁有一片田。傳統的農村裡,農民的田地呈分散式的分佈結構,農民在這塊田裡勞作完後,又要走很長的路程去另一塊田裡勞作。這樣分散式的農田分佈結構,確實給農民的勞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農村的“一戶一田”,就是整合農民的分散田地,使農民的田地集中在一起,從而連城一片田。今年的土地確權後,農民田地的面積也確定了,在不改變農民田地總面積的基礎下,將農民分散的田地集中,這個方案在某一定程度上還是受農民歡迎的。

但是,農民的田地就像一層一層的圓圈把一個自然村給包圍著,因此,農民田地與農民家庭生活場(即住房)所是有距離遠近的。在實行“一戶一田”的過程中,誰都不希望自己分到的田地與自己的家庭生活場所遠,因此,農村在實行“一戶一田”的過程中還要解決農民煩躁的心理問題。

再者,在農村的田地中,只有若干條水渠貫穿在農民的田地中,因此,這就導致了有些農民的田地與水渠也是有距離遠近之分的,畢竟,農作物的成長是離不開水的滋潤的,所以,在農村實行“一戶一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