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一、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未包括地產帶動的製造業)

2017年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約21.8%,加上建築業後為22.4%,再加上租賃及商務活動後為24.4%。整體上,房地產以及相關行業佔全社會固投的比重達四分之一。需要說明的是,這裡並未考慮到房地產投資對鋼鐵、黑色、有色、非金屬礦物質製造業等投資的帶動,但帶動作用非常明顯。

表1: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對投資的貢獻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2010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達到高峰後,增速放緩(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四萬億帶動基建、地產,緊接著2011年製造業投資見頂,其後出現了產能過剩情況)。2017年房地產投資名義增速達到7%,略高於2016年的6.9%,但是剔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投資增速僅為1.13%,為1998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預計2018年地產投資名義增速在庫存較低、棚改、租賃住房的推動下不會為負,但較2017年略降,4%-5%。

圖1:2010 房地產投資增速見頂後,整體回落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2:房地產帶動建材平板玻璃生產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3:房地產帶動建材混泥土生產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4:房地產帶動水泥(非金屬礦物質)生產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5:房地產帶動工程機械—挖掘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6:房地產帶動工程機械—混泥土機械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7:房地產帶動工程機械—起重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8:房地產帶動黑色—生鐵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9:房地產帶動黑色金屬—鋼材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10:房地產帶動有色金屬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11:房地產帶動有色金屬—銅材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二、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對GDP的貢獻

在產業結構上,房地產業對建築業、建材、社會服務業、商業、金融保險業等產業的帶動效應較大。由於統計較粗,未能獲得房地產對製造業帶動的細分數據,僅選取房地產、房地產+建築、房地產+建築+商務租賃、房地產+建築+商務租賃+批發零售、房地產+建築+商務租賃+批發零售+金融保險5個口徑分別計算。我國房地產業增加值核算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房地產管理活動、房地產經紀與代理活動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務4個部分。

2017房地產對GDP的直接貢獻為6.5%,加上建築業後為12.8%,加上租賃及商務活動約15.3%,加上批發零售約24.9%,加上金融保險約33.3%。

表2: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對GDP的貢獻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三、房地產及相關行業貢獻的稅收情況

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有11個,主要有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房屋轉讓的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原營業稅)、契稅、房產稅(針對經營行為及重慶上海試點的個人存量住房)、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我國政府收入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017年四本賬加總為29.2萬億,整體掌控的資源越來越大,佔GDP比重為35.3%,佔比近幾年總體保持平穩。

政府從地產相關行業得到的收入主要包括:(1)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2)政府性基金中的土地出讓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與社會保險收入與地產關聯度相對較小。經過測算,地產行業貢獻的稅收收入約2.5萬億,佔我國公共預算收入的14.3%;加上政府性基金中的土地出讓收入5.2萬億後,2017年房地產貢獻的政府收入為7.7萬億

,政府對地產的依賴程度為32.8%,約三分之一,可見地產對財政稅收的貢獻之大。

表3:我國政府總收入及佔GDP比重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表4:地產行業稅收佔公共財政約14%,地產行業佔政府收入(含土地出讓)約三分之一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四、房地產調控的三年週期背後是政策週期

我國房地產調控自2006年以來經歷過完整的三輪週期,每一輪基本在三年左右,目前處於第四輪調整週期的緊縮階段。三年週期不是經濟規律,而是政策週期,邏輯在於:房價上漲—居民強烈反響—緊縮調控—房價下行、地價下行、土地出讓下行、政府收入下行、投資和經濟下行—放鬆調控—房價上漲。這背後的關鍵是政府收入、經濟和投資下行後政府的反應。

如果政府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提高,如果財政收入增收形勢較好,如果通過實施全面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那麼即使出現經濟下行、收入下行,政府不一定迅速放鬆調控,這就是此次政府調控決心之大所在。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從高速發展階段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3月7日中辦印發《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過去對支出預算和政策關注不夠,對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和政策實施效果關注不夠,不利於發揮政策對編制支出預算的指導和約束作用,不利於提高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且,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首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主要有財政、金融和房地產風險。

房地產風險與金融風險交織、金融風險與財政風險交織,過往大量的資金通過信託、基金公司子公司等影子銀行進入房地產,如今金融監管加強,房地產資金的償債壓力可能形成房地產和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的背後是財政風險,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硬約束不夠,通過違法違規舉債形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這些問題都引起中央的高度關注,因此,過去調控週期的邏輯不太適用未來。

如果歷史規律奏效,房價應該在2018年4月左右開始觸底反彈,但是從當前中央的態度及限貸、限售、限購、上調首付比例等情況下,這輪週期將明顯拉長,房價將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一方面金融條件緊縮,首付比例、貸款利率上浮、貸款額度有限、批貸週期延長,直接抑制了居民需求;另一方面,租購併舉、土地供應增加,房地產供應增加,房價上漲的動力不足。

房地產稅立法進程加快,更是從心理層面影響著供需雙方。兩會正在召開,全民對房地產稅的討論再次熱烈。根據全國人大發言人張業遂的表態,房地產稅法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牽頭組織起草,目前正在加快進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的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方面的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房地產稅不一定能夠降低房價。因為房價的變化最根本取決於供需,房地產稅只能通過影響心理預期進而改變供需行為。如果居民意識到房價的上漲能夠彌補房地產稅的成本,居民會持有房產,待上漲後轉嫁房地產稅,因此房價的根本仍在土地、金融和人口政策。

對於居民只有一套住宅的情況,政府不太可能對其徵稅,更大概率是對多套房的所有權人徵稅。如果稅率定為1%,當所有權人意識到房價每年的上漲預期超過1%,大概率是不會因為房地產稅而出售的。個人認為,當前對房地產稅的討論更多帶著恐慌的成分,源於政府與民眾的溝通不充分,隨著溝通越發充分,信息不對稱減少,房地產稅實施細則公佈後,心理的影響其實將基本塵埃落定。當時可能會出現部分人的恐慌性拋售,但很快會理性起來。

至於房租,也取決於租房市場的供需格局。但房地產稅實施後,可能轉嫁到房租上導致房租一定程度上漲。

圖12: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對70個大中城市房價影響滯後6-9個月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表5: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及房價反應的滯後週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13:北京房價調控及房價反應:放鬆約3個月起作用,收緊約9個月起作用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表6:北京房地產調控政策及房價反應的滯後週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14:上海房價調控及房價反應:放鬆約3個月起作用,收緊約9個月左右起作用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表7:上海房地產調控政策及房價反應的滯後週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15:廣州房價調控及房價反應:放鬆約3個月起作用,收緊約9個月左右起作用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表8:廣州房地產調控政策及房價反應的滯後週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圖16:深圳房價調控及房價反應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表9:深圳房地產調控政策及房價反應的滯後週期

房地產對投資、GDP和財政稅收的影響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