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外匯行業缺乏“崔式”批判

實話實說,外匯行業缺乏“崔式”批判

有一次,新聞晨報採訪崔永元:這樣看來,你是堅定的“反轉派”(反對轉基因)?

崔永元回答:誰反對呀?腦子有問題才反對,科學無禁區。什麼都可以研究,但是涉及到應用就是兩回事了。我支持轉基因的研究,一個科學技術本身肯定是中性的,到應用的時候有可能發生偏離,可用它幹好事或者幹壞事。我覺得轉基因也是這樣。從研究角度,我們要領先,要掌握主動權,不是拾人牙慧,不是付人專利費。但我反對轉基因的商業化、主糧化。在科學界有爭議的情況下,急著商業化,急著讓大家去吃,又不保證大家的知情權、選擇權,這是我反對的。

那時,崔永元還是為轉基因是否有毒,略帶偏執地跑到美國去求證,只為了一個尚未被驗證的科學結果,只為了讓老百姓明明白白飲食的真相,只為了揭露方舟子轉基因論文的虛假觀點。

這對轉基因行業帶來滅頂之災了嗎?然而轉基因行業依然發展良好,華大基因還讓員工活到100歲,一切都沒有組織轉基因科學的發展。反對的人請拿出乾貨來,別動不動就來句“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愚蠢的好人有時候危害會比一個純粹的壞人大。”這類P話。

沒有崔永元對轉基因的偏執和批判,就沒有我們現在對轉基因的知識瞭解,就沒有現在老百姓都在用的食物油上那赫然寫著的“轉基因食物油”和“非轉基因食物油”之分。我們是消費者,我們就要消費的明明白白,至於有什麼影響和後果,對新事物接受不接受,我們自由分寸。

實話實說,外匯行業缺乏“崔式”批判

有很多網友問:曝光這麼多平臺,外匯密探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密探也在朋友圈多次回答:外匯密探的商業模式沒有什麼神秘,目前外匯密探處於創業初期,資本方沒有要求公司盈利,公司也暫無盈利計劃。所以我們沒有做廣告,沒有做交易,沒有合作平臺,沒有做資管項目。我們相信外匯行業會越累越好,我們致力於解決外匯行業投資者信息缺失的問題,如果這個目標還沒有實現,那麼去考慮盈利,對我們來說太早了。

外匯交易歷史悠久,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外匯交易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但是,現代外匯市場卻是從1973年開始的。這也是二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被廢除、浮動匯率時代來臨的分界線。2000年初零售外匯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市場,因為交易機制的靈活和對資本主義產品的好奇,讓很多人逐漸開始交易外匯,至此開始了20年跌但起伏的外匯發展之路。

很少人知道,絕大多數零售外匯交易者無法連續1年保持盈利。每個外匯交易者都想在外匯市場盈利,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擅長交易。據調查,99.6%的零售外匯交易者都無法做到連續4個季度處於盈利中。

很少人知道,德意志銀行是全球最大的外匯玩家。儘管德國是相對較小的外匯市場,但是德意志銀行卻是全球匯市最大的玩家,它的市場份額達到14.6%。花旗緊隨其後,為12.3%,巴克萊為11%。全球前10的頂尖玩家就佔據了外匯市場80%的份額。

很少人知道,每年有多少家外匯問題平臺,導致多少資產流失。雖然投資者正常的交易損失,也算是在外匯上的資產損失。但是和問題平臺捐款跑路、私自關網相比,問題平臺帶來的資產流失2017年達到上千億,並且還在逐年增加。

外匯行業以前沒人說真話,沒人把真實的信息和數據公佈出來,大家悶聲發財,投資者自認倒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切看起來很“和諧”。自外匯密探成立起,就披露了不下500起外匯投資騙局,幫助數萬人分辨投資套路,協助數千人追討投資損失,挽救數億投資者資產。

外匯密探對外匯行業的正常發展帶來阻力了嗎?然而並沒有,外匯行業發展越來越透明,劣幣逐漸失去了市場機會,良幣充分競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就連老牌外匯媒體,也不得不收斂以往粗暴的商業行為。

我們並不是外匯行業的異類,反而我們是代表外匯行業的未來,我們敢說敢做,敢於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和帶領行業發展,以身作則。外匯新時代是屬於每一位站起來尋求公平、自由的投資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