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裡的主要人物是不是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惡人?

用戶53096030608

是的,《天龍八部》沒有純惡之人,也沒有純善之人,書裡面來來往往那麼多人,歸納起來只有一種:被命運擺佈的人。

《天龍八部》的名字來自於佛教神話。輪迴中有六道眾生,天道、人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其中修羅道眾生受佛祖度化,與天道、人道一起並稱三善道,因為修羅道與天道都有神通,所以把他們和其他有佛緣的眾生,乾闥婆緊那羅迦樓羅等,共八類眾生,統稱天龍八部。

雖然八部眾生都有神通,但他們還是脫離不了眾生輪迴之苦,也就是說他們還是受命運擺佈,時時受貪嗔痴困擾。時候一到,他們就要重新入輪迴道,去人道,甚至去地獄道等三惡道。

天眾神通最為廣大,龍眾被認為靈性最高,最容易成佛,但這兩部眾生,等到大限來臨,也是無可奈何地進入輪迴。

無論他們如何神通廣大,如何聰明無雙,命運輪迴是不可抵抗的。

這部小說名叫天龍八部,就已經點明瞭,大BOSS不是哪一個人,而是無處不在的命運。

《天龍八部》紛紛擾擾,恩怨情仇,其實都起源於當年的幾件大事。一,大理內亂,段延慶被奪了位置,砍成殘廢,成為惡貫滿盈。二、慕容博假傳消息,中原群雄截殺蕭遠山。三、逍遙派掌門人情變,進而被弟子丁春秋打下山崖。

這三件事的後續,導致整個江湖風起雲湧,紛亂不已。仔細分析這三件事,每一件裡面都寫著一個字:冤。這些冤案的當事人,我們覺得他們可恨之餘,卻也覺得他們可悲。

段延慶完全是無妄之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最後憤怒無處發洩,變成了內心畸形的惡人。

慕容博跟他兒子慕容復一樣可悲,他們同樣為了幾百年前的“國”奔波,做著無謂的復國夢,最後坑了朋友,自己也假死,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無崖子自詡清高,卻連感情也搞不定,讓門中師姐妹互相仇殺;對自己的弟子更是採用壓迫式教育,期望弟子能像他一樣,做個通才,結果蘇星河學了個半吊子,丁春秋忍耐不了,只學武術之後又反叛。

丁春秋自己也是可悲可笑,當年被壓抑太過,導致自己成了門派老大,開始喜歡聽人拍馬屁。別人拍不好,他就認為這人不夠忠誠。逍遙派一門變態,弟子丁春秋只是更加厲害而已。

至於把這三件事串聯起來的段正淳,被稱為國民岳丈,拈花惹草,看似是最得意的人。但命運也沒饒了他,偷情者終被偷,唯一的兒子不是自己的,情人康敏還想吃了他。

沒有哪個人得意,也沒有哪個人痛哭到最後。所有人都是悲喜參半,連偉光正的喬峰,最後也面對家國大義,茫然不已,最後選擇自殺。

沒有人操控這一切,背後那隻手,叫做命運。是命運,讓大燕國滅亡;是命運,讓大理髮生變故;也是命運,讓所有人陷入恩怨情仇。

在這命運之中,所有人都受著業火煎熬,沒有善,也沒有惡。等著他們的,只有終將到來的輪迴。


林二走江湖

事實並非如此。

《天龍八部》裡有很多惡人,比如:

葉二孃每天殺一個小孩,令人髮指,惡人。

嶽老三殺人隨心所欲,惡人,而且惡得很純粹。

雲中鶴姦淫婦女,惡人。

倒是四大惡人的老大段延慶,沒有明顯的惡跡,只是他為復仇不擇手段,不算純粹的惡人。

丁春秋欺師滅祖,濫殺無辜,手段毒辣,惡人。

天山童姥把屬下視為雞犬,利用生死符控制他們,任意凌辱,惡人。

王夫人動不動就殺人做花肥,惡人。

慕容博為挑起遼宋的戰爭,不惜犧牲無辜之人的性命,惡人。

蕭遠山殺喬氏夫婦,殺玄難,殺譚氏公婆等無辜之人,惡人。

馬伕人謀殺丈夫,惡人。

《天龍八部》的主題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並不是說沒有惡人。

這八個字的意思是,每一個惡人都有成為惡人的緣由。每個人都不想成為惡人,卻為種種苦難所逼,迷失了自我,成為惡人。

這就是佛教因果之理。這就是眾生皆苦之理。

以世俗之理去看,惡人罪該萬死。以佛教之理去看,善人惡人都是受苦,需要救度。


夢露居士

所謂「嚴格意義上的惡人」這種觀念是模糊而錯誤的。


你能告訴我,什麼才算「嚴格意義上的惡人」?或者稱為「純粹的惡人」?


如果《天龍八部》中沒有這種「嚴格意義上的惡人」,那麼哪部小說裡有呢?現實生活中有嗎?


我們是根據什麼說一個人是「好人」或者「惡人」呢?自然是根據他們的行為。所以說,一個人做善行即是好人,做惡行即是惡人。


當然,我們也會考慮到人的動機。有些惡行,出於他的無意,或者錯誤的認知。那我們並不會就此而判定其為惡人。


從這個角度而言,所謂「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惡人」,指的是他的惡行出於無意,或者出於某種錯誤的認知。比如蕭峰打死阿朱就屬此類。我們不會就此說蕭峰是惡人。當年雁門關一戰的中原武林人士,也可歸於此類。


所以,《天龍八部》裡,有的人雖然做出惡行,但我們並不就此斷情其為惡人。


但很顯然,《天龍八部》裡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種情形。譬如葉二孃、丁春秋之類,說他們不是惡人,大概說不過去。


我大概能夠理解,人們為什麼會有所謂「沒有嚴格意義的惡人」之類的想法。這無非是出於對他們惡行的同情。這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對他們目的的同情。慕容復是為了復國,嶽不群是為了華山,諸如此類。他們的行為是為了他們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照這麼說,我們還憑什麼能判定一個人「惡」呢?


哪個人作惡不是有一定的目的?我為了我的目的,不擇手段,毫無底線。像成昆、慕容博。但由於我的行為是為了我的目的,這就變成了可以理解的了?就不算所謂「嚴格意義上的惡人」了麼?


如此這般,無乃太聖母乎?可憐的眾生,你的惡行是為了你的私慾,原無可厚非,我當寬恕你的一切罪過。嗯哼?


那麼你所謂的「嚴格意義上的惡人」就只有一種情況了。那就是毫無目的,為作惡而作惡的變態。要真這樣,古往今來大概也沒幾個所謂「嚴格意義上的惡人」吧。


第二種情況是對他們作惡緣由的同情。這種人,原來不會作惡的,但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他,使他作惡了。於是人們往往帶著惋惜的口吻說,「他本質不壞,可惜了。」


像段延慶,林平之。他們原來一個是延慶太子,如果沒有叛亂,順利繼位,未必不是個好皇帝。一個是福威鏢局少主,如果沒有被滅門,也仍是一個頗有正義感的好少年。


還有李莫愁,如果沒有和陸展元分手,也是一個賢妻。葉二孃如果沒有失去孩子,也是一個慈母。


他們本來都不為惡的,所謂「本質不壞」嘛。後來由於一些事情而開始作惡,人們就會具有某種同情。


但問題是,誰「本質」是壞的呢?誰一出生就要發誓一輩子作惡的?誰的作惡不是有一定緣起的?


一個人因為失戀就要殺幾百人,一個人因為失去孩子就要殺別人的孩子玩。這種變態的惡行,還有什麼好說的?


失戀,失去孩子確實值得同情。可是不是因為有了這些值得同情的際遇,他們的一切惡行就變成可以原諒的了呢?


我衝到你面前打你兩耳光,你問我為什麼打你。我說我失戀了,見不得秀恩愛的。你會同情我麼?你會覺的我的行為情有可原麼?


如果你連我打你兩耳光都忍受不了,那你憑什麼同情殺人無數的李莫愁、葉二孃呢?


不要動不動就用所謂「嚴格意義上的惡人」之類的概念來濫發同情。實際上你連我打你兩耳光都無法理解,不能同情,還要說什麼?惡就是惡。惡人可能有值得同情的際遇,但對他際遇的同情,並不會因此對我們對其「惡人」的判斷有絲毫影響。


你以為你濫發同情,比別人更加有「不忍人之心」?

在那些被殺害者家人的眼中,在那些被殺了孩子的父母眼中,你覺得他們會認為你是惡人還是好人?


所謂善惡不辨,是非不分。


孫虛白

當然不是沒有嚴格意義上面的惡人,要說

天龍八部之中的人物,第一個想到的惡人就是四大惡人了,四大惡人有2個我覺得是情有可原的,他就是段延慶和南海神鱷

1段延慶

段延慶本來是大理國名正言順的法定繼承人,未來的太子,卻因為一場政變變成了殘廢。但是他本人殘而不廢,為了報仇投靠西夏一品堂

但是縱觀《天龍八部》,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復仇,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惡人,只能說是種善因得善果。不能算是真正的惡人

2南海神鱷

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人物,雖然早年殺人如麻,但是後來改邪歸正了,也比較聽段譽的話,沒有在作惡。

接下來說說《天龍八部》之中真正的惡人

1葉二孃

葉二孃因為年輕的時候兒子被人偷走,所以思念兒子成狂。導致她變得十分性情古怪。不斷的偷別人的孩子,然後玩一段時間就把孩子送別人養。這也導致無數母子骨肉相離,這樣的人我覺得是惡人,雖然是可憐之人,但是有可恨之處

2窮兇極惡雲中鶴

採花賊,奪人女子的貞操。特別是在古代,一個女子的貞操太重要了。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不算的是是惡人呢?我覺得他的名號窮兇極惡算是客氣的了。

3慕容博

慕容復算是偽君子了,而他的父親慕容博

有過子而無不及。為了復國,為了挑起兩國爭端無所不用其極。用陰謀殺了喬峰全家,《天龍八部》之中很多事情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但是這個人最後卻有一個不錯的結局,可以說這一點是十分不可思議的。

當然除了這幾位還有不少惡人,各位如果有人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玄幻小子

必須有,至少有一個。

《天龍八部》裡面有四大惡人,段延慶、葉二孃、嶽老三。

如果你覺得這三位都不算什麼惡人的話,那老四雲中鶴肯定是惡人了。

你要認為不是,金老恐怕不會同意。

這要從金庸的表哥說起……

金庸作品裡的表哥都不是什麼好鳥。

《天龍》裡的慕容復,《倚天》裡的衛壁,他們都是風度翩翩的公子形象,但都不是什麼正人君子,說惡呢,倒也不是大奸大惡之徒。這是作品中的表哥。

金庸現實中也有個表哥:

他長相英俊、風流瀟灑,還是個大才子。

他一生穿梭在花叢中,被他看上的女人,沒有一個好下場。

他因劈腿,休了原配,又因好色,挖了朋友牆角。

金庸非常厭惡這個表哥。

表哥筆名叫“雲中鶴”,真名叫徐志摩。

你知道為什麼金庸筆下的表哥都沒好鳥,但都不是大奸大惡之徒嗎?

因為現實中,徐志摩也這樣。

你知道為什麼四大惡人之一叫雲中鶴了嗎?

金庸:我就是為了噁心丫的。



也可自話

天龍八部裡,所有的爭鬥似乎都是身不由己。家仇國恨,名利慾望。好像很多人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惡人。

但我要說的是在天龍八部裡,有這麼兩個人算得上嚴格意義上的惡人。他們卑鄙無恥。手段殘忍。

第一個。丁春秋。

有人說,丁春秋最後被虛竹感化。但我不這樣認為。丁春秋是個卑鄙小人,他一輩子也改不了。他之所以被降服是因為他貪生怕死,中了虛竹的生死符。

丁春秋對無涯子下毒。將其打下懸崖。行為卑鄙。尤其愛拍馬屁。行走江湖,打得贏的,就吹自己武功如何十分厲害。打不贏的就暗器傷人。此人簡直就是卑鄙的化身。

第二個。就是段延慶。

段延慶雖然被感化。但實際上他還是一個惡人。他自己也說了。他已沒有回頭的路。雖然得了一個兒子。但惡人終究是惡人。比如現在的罪犯。有的雖然認兒子,但你就不能說他不是惡人。

他只是一個認兒子的惡人

在我看來天龍八部裡,凡是殺了無辜之人的人,都算惡人。

而且,還有很有很多。


飛天魚

“天龍八部”出自佛經,有“世間眾生”之意,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

裡面的人物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蕭峰是契丹人,卻是中原人撫養長大,而且傳授武功,還成為丐幫幫主。在得知自己是契丹人後,不想生靈塗炭,脅迫遼國皇帝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但又愧對自己的族人,自殺身亡。中原人都痛恨契丹人,皆認為是惡人,卻靠一個契丹人挽救無數生靈。

“四大惡人”中“無惡不作”的孫二孃竟與少林寺的方丈有段孽情,生下“孽種”虛竹。孫二孃喜歡擄走別人家的小孩,玩弄之後殺死。究其原由是蕭遠山把她的孩子擄走,思子成魔,走入邪道。

虛竹這個人挺有意思的,生長在少林寺,終其一生都想做個和尚,到頭來連個和尚也做不了。

再說說“四大惡人”之首的段延慶,被謀國後面目全毀,腿殘廢,不能說話,走上了報復的不歸路。

此類種種都是佛家的因果、孽緣。惡與善都是相對而言,以你的角度來說是惡,以我的角度來說偏稱不上惡。佛法無邊,單純以善惡來論,對於天龍八部來說,未免有點狹隘了。


嗟我懷人

我覺得有。

1、丁春秋。

害師父、害弟子、害好人。沒見他做一件不壞的事。

2、慕容博

為了一己私慾,害死多人,挑起爭鬥,無視人命。也沒做一件好事。可惜了本性不壞的慕容復與之捆綁。

3、康敏

害子、害夫、害情人,為了好的地位去爭取本沒錯,可是害人就不對了。還是沒做一件好事。與之捆綁的還有全冠清。

4、阿紫

受星宿派薰陶完全沒有價值觀,只要武功沒自己高的一律都害。如果說幼時是父母之責,那後來就是喬峰之責了。可惜了被她捆綁的人們

暫時想到這四個,暫且稱為“四大惡人”吧。


灰太狼大王61

全冠清外號“十方秀才”,機敏過人,為人城府極深。為了權力發動丐幫政變,逼走幫主喬峰,揭發其契丹人身份。在杏子林集結幫眾對蕭峰佈下“打狗陣法”試圖將其撲殺,但最終未能成功,失手被擒。而蕭峰一饒他一命,覺得他揭發自己身份乃是出於對“漢人的忠心”的心情。後來全冠清又擁戴傀儡為丐幫新幫主,再次為自己的權力慾望而主動出擊,但最後同樣以失敗收場。這樣的一個投機主義者在江湖高手林立的時代大膽的做出挑戰權威的舉動,可以說是一個可以縱觀大局的智者,但往往人算不如天算,也算是他的悲哀。

全冠清是丐幫長老,卻野心極大,看到他我想起了《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陳友諒,兩人極為相似。而且有兩個版本好像就是一個人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