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融危機前,你有100萬現金存款,怎樣才能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

云溪鹿鳴

金融危機,往往伴隨著經濟下行,企業倒閉、棄房斷供等系列問題,而與金融貨幣擴張期不同,金融危機下,更需要注意好資產安全性,降低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例如股票、期貨、大宗商品、房地產等,這些都是金融危機下需要回避的投資渠道,而金融危機下,定期存款、大額存單、貨幣基金、國債逆回購等,反而更具投資安全性,而金融危機下,保存現金資產,就是最好的保值,而金融危機首要考慮的不是資產增值,而是在於資產保值,這也是實現資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這100萬現金存款,還是以追求資產保值為主,待金融危機末期,資產價格足夠低的時候,再行加大投資,提升資產增值效果,這也是最有效的投資增值策略。


郭施亮

朋友,我的觀點與別人不同,我覺得在危機暴發之前,如果你什麼都不缺,我覺得應儘快把現金變成固定資產和貴重物品,覺得哪方面固定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就用你的100萬元現金購買什麼,要遠離股票、債市;因為唯有把現金變成資產,才不怕金融危機,才有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當然,購買什麼資產是要有講究的,需要好好研判,不是隨便什麼都能買的。依據我個人在過往幾次金融危機中的經歷,我覺得還是購買房產、商鋪門面等固定資產和黃金等貴重物品,甚至還可購買土地,這些東西最能保值,不管金融危機是如何造成房價下跌、貨幣貶值、股市暴跌,固定資產或貴重物品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的。

顯然,固定資產和貴重物品在金融危機暴發之後,其價值都會巍然屹立,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減值或形成損失,具有較強的抗金融危機的韌性;即便可能價格在金融危機的一段時間內有可能下降,但危機過後就會立即反彈。

朋友,不知我的觀點你是否贊同,但我覺得你值得一試,祝你規避金融危機成功,在金融危機中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財經深思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這個問題。

金融危機的產生過程

(1)假設有AB兩個人賣麵包,一元一個每人一天賣20個,每天產生40元。後來兩人商量,每天相互買賣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由此虛擬經濟就產生了。

(2)A和B將市場面包炒作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麵包能賣到5元錢1個,看到市場面包由1元上漲到2元3元……早期投資麵包的人都賺了錢,於是大家爭相購買。泡沫經濟就產生了。

(3)突然有一天,麵包一下子做不出來,怎麼辦呢?那就購買遠期麵包。A和B一方面增加做麵包的量(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麵包,還做起了發行麵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這就叫融資,金融介入。

(4)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5)有一天,發現購買來的麵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會發黴,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6)麵包店裁員了(因為市場上每天只需要40個麵包就可以了)。失業就產生了。

(7)接下來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8)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金融危機禍國殃民

2008年,美國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資本主義引以為傲的金融系統瞬間分崩離析,又因為美國金融業在10年的深度耕耘下已經和美國國民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以導致了大量美國國民的財富縮水,而現金反而成為了危機來臨是難得的安全品。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影響波及全球其他國家,導致全球經濟水平在2015年才逐漸從危機中恢復過來。

多持有現金才能規避風險

雖然金融危機使本幣貶值,但相對於其他金融資產的縮水程度而言,現金的縮水程度要小很多。股票、債券、期貨等市場一定會大跌,所有能加槓桿的金融資產會在短時間內崩盤,要大量拋售金融資產。在此期間,如果有計劃買房的需要先擱置想法租房住用,儘量持有現金,金融危機不會是長期的,等到危機恢復階段可以低價購入房產。所以金融危機前儘量持有現金,租房比買房更能保值,租房是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對於租房信息的掌握,平臺的選擇最重要,嗨住租房是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金融危機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差別都很大。一般來說,最保險的做法就是拿著現金。

不同的做法對應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以及導致危機的原因。根據金融危機的程度,可以分為輕、中、重三級去對應。當然我們在危機來臨之前不可能知道將要爆發什麼程度的危機,甚至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危機發生前期的一些預兆去做出一個謹慎選擇,進退自如即可。

輕級危機

預兆:

股市崩盤,貨幣緊張,銀行間隔夜利率飆升,市場政府呼籲金融降槓桿,甚至發出救市呼聲,類似於中國2015年股市崩盤。

發生原因:

股市對於經濟最為敏感,甚至是過敏,一些不該稱為危機的情況也會大跌,何況是真的危機來臨,崩盤是正常情況,槓桿經濟未影響到實體經濟,市場上出現流動性危機因為股市的錢出不來,資金面緊張也是經常發生的。股市崩盤導致投資信心極度不足,金融類投資全面放緩,急需尋找新的出路,非金融類資產開始繁榮。

規避手段:

根據本人2015年的應對經驗。保守的策略,買銀行理財,債券都可以,現金就更安全了,因為一危機開始利率水平還比較高買理財划算。

激進的策略,只要遠離股市,其他類資產都可以佈局,比如房地產,危機過後之後利率水平下降利好房貸,就沒做理財立馬搞了一套首付,之後2015年後的房價怎麼漲的大家應該知道。最後甚至一些優質高分紅股票都可以去抄底,比如類似茅臺。

中級危機

預兆:

輕級危機現象都有,但是出現股債雙殺,次級債券崩盤,房地產崩盤,本幣匯率大跌,境內資金瘋狂出逃至國外,風險意識較差的銀行破產。參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發生原因:

主要是槓桿經濟崩盤影響到實體,比如房地產或者國內資產泡沫,引發國際資本對於金融管制較少的經濟主體進行大規模出逃或做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匯率不正常大幅度波動,越小的國家影響就越大。

規避手段:

對於中級危機,拿著現金存款也不一定安全。如果只是在國內消費,現金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要進行國際貿易,損失會比較大,建議遠離包括股市、債市、房地產等投資品種,以持有現金為主,配置一部分外國資產如美元或者黃金。

如果是小國國民建議轉移部分資產到經濟穩定的國外親戚那裡保值效果會更好。

重度危機

現象:

發生重度危機的國家不用提示大家也知道該國經濟已經完蛋,那裡的人早應該有所準備但還是頂不住更大的危機來臨。就算大家手上全是現金也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你不能移民任何規避措施全然無效。

國內市場上所有東西包括利率都在兩位數暴漲,貨幣惡型通貨膨脹,商品奇缺,全民擠兌銀行。參考南美非洲一些小國比如委內瑞拉。

規避手段:

如果你不幸處在這樣一個國度又走不了,如果國內還沒有發生政府倒臺發生內戰的情況下,有錢應該儘快花出去,不要留現金在手上,儘量囤積生活必須品。

所以作為大國國民最多能見到中級危機,所以你這輩子碰到的金融危機持有現金是足夠安全的(政府倒臺的情況除外比如蘇聯)。


一牛財經

金融危機以前,現金存款就是最好的規避風險的工具,沒有之一。

為什麼會產生金融危機?因為大宗商品、房屋價格、金融市場、匯率波動、金銀價格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致使市場不穩定,而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短時間內很難解決,一環扣一壞的問題均會出現。然而現金呢?沒有什麼影響,現金還是現金,並且現金有更好的狀態,就是所有的商品的價格都下跌了,你的錢變的“更值錢”,能夠購買更多的資產、商品等物質。

就拿金融市場來講,2008年當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動盪,發生經濟危機時,如果當時你持有證券類的資產,那麼可能就的折損會高於50%,也就是說你2007年底擁有100萬的股票,而到了2008年底,均和虧損(美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計算)超過50%,剩餘不足50萬。而其他的國家受到的波及影響更大,甚至部分國家的虧損超過70%。換而言之,如果你持有資金100萬還是100萬,而持有金融證券,你就只剩不足50萬了。也就是說,現金在金融危機前具有優質的避險能力,並且在金融危機衰退階段完成以後,擁有更高的購買能力,也許100萬能夠購買原來200萬價格的資產。

再拿房產來講,還是美國市場。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大量的房產擁有者還不起貸款,進而大量的房屋在市場出售,一時間供給遠遠大於需求,房屋價格一跌再跌,並且購房者的觀望情緒越來越大,房屋一時間沒有購買者出現。價格呢?也是一跌再跌,也許原來200萬的房產,現在只要100萬的價格。而當你持有現金存款的話,就擁有這樣的選擇權利,因為你有錢,別的產品貶值,而對應的錢在升值。

所以,金融危機前,你用100萬現金存款就是最好的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沒有之一。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炒股哥說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幾個,但是,問題很重要,所以必須繼續給力的分享靠譜的回答,才能幫助大家避免風險和損失。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亞洲最大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榮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一,金融危機之前,100萬的現金存款。


分享規避金融危機風險的好辦法:


1,繼續保持100萬的現金,因為在金融風險之中,現金是最安全的資產,現金不會被消滅。


2,不投資。金融風險爆發的過程之中,不投資就是投資,因為投資是不安全的事情,很容易產生虧損和風險。


3,耐心等待。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休息的是師祖。所以,懂得休息和空倉,這是投資的高境界。在金融風險之中,需要休息和等待,以及空倉。


4,風險過後。等到金融危機風險結束之後,100萬現金存款,就可以重新出山,選擇優質資產建倉與買入,俗話是抄底成功。

二,金融危機的特徵。


正如問題裡面的描述,金融危機之中,就會發生股票大跌、房價下跌、企業倒閉、消費低迷、信心不足等現象。


同時,經濟週期決定每隔一些年就會爆發一次金融危機,這是一個規律,所以我們還保持小心和謹慎。


三,危機與人生。


人生之中,不會一帆風順,總會出現突發的危機或問題。我們面對危機的時候,需要努力做到臨危不亂,在危險之中,找到機會。




雄風投資

金融危機顧名思議就是金融產品發生危機才形成金融危機。

金融產品包括房市,股市,債市,期市,匯市,理財,如果這些產品發生問題,就是金融危機了。

房市出了問題就是價格下跌,無人願買,所有投向房地產的資金全被套了,無法解套,還不起本金,產生違約風潮。

債市出了問題就是發行的各種債劵出現違約,不能還本付息,投資人血本無歸。

股市出了問題就是泡沫被捅破,很多上市企業經營不好,發生大面積虧損,面臨退市風險,投資者被套住了。

期市出了問題就是各種貴金屬,原油,資源,出現了大漲大跌,被迫平倉清倉,引發了違約,血本無歸。

匯市出了問題就是匯率大貶,本幣因無外匯儲備支持,產生大規模貶值。

理財出了問題就是投向的各種金融產品出現違約,無法還本付息,產生血本無歸。

如果你有一百萬現金,就不能投資這些金融產品,不然血本無歸。

這時最保值的投資是將手中的弱勢貨幣換成強勢貨幣,就可以保住100萬現金購買力。

還有就是投資金融危機受益產品,如殯葬,討債類公司。


光芒萬丈34957

中國人對危機的理解與歐美人有些不盡相同。這與黃老哲學的豐厚傳承和國民深入骨髓裡的務實性有關。國人對危機的理解是危險和機遇並存。就是所謂的‘’福禍相依‘’的理念。



發生金融危機,就意味著發生了範圍不等、程度不等的經濟危機。由局部性金融危機可發展為系統性金融危機,更進一步,經濟危機會蔓延和發展到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如今,我們這個世界的經濟運作,是建立在貿易或者說交易基礎上的。金融制度及其產業的設計或形成就是為了確保交易的更安全更有效地進行。

根據金融危機的深度和廣度不同,普通老百姓應對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但總體來說核心應對方法就二點:

其一,實物儲備。實物儲備,根據危機深度和廣度、持續時間的不同,儲備的實物也不同。局部且輕微且短的金融危機,一般會造成股債市資金流失,證券市場有較明顯跌幅。失業率上升,經濟滯漲等。市民一般不需要特別的實物儲備。一旦發展為中等規模金融危機,它的波及面就廣且深,會顯著影響市民生活。那麼實物儲備就必不可少。一般是必需品,例如:食物、廁紙、油鹽等。此時已經有商家藉機囤積居奇現象。一旦發展為大規模金融危機,你會發現商場貨架會被掃蕩一空,尤其是必需品。屆時儲備實物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其二,現金儲備。西方投資界流行一句話“金融危機來臨時,現金為王”。是的,證券市場的波動可以作為金融危機的先導指標。一旦發生金融危機,資金會快速流失,要麼避險轉換為現金,要麼採取對沖等方式保值,如此會造成市場劇烈波動。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對於普通市民而言,這裡的現金偏指的是手頭上的貨幣和可方便轉換的準現金,例如黃金等貴金屬、寶石、收藏品等,不是存摺或卡上的數字。深度的經濟危機,銀行也是可能倒閉的,例如雷曼。

我們就以中等和大規模金融危機為假想前提。

如果你是風險偏好者。100萬,你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來做空股票股指,因為你是不可多得的能準確認識到金融危機來臨的人啊!

如果你是老實本分的市民,就老老實實買個保險箱,把70萬現鈔和30萬的黃金等值錢玩意都放裡面,同時準備些必需品。等到金融危機觸底或過去再投資。到時候你會發現,滿大街都是黃金的同時,滿大街的乞丐。


左手蘿蔔右手棒

瀏覽了下其他答案,似乎都有點太天真了。

基本上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其他答案了——現金為王。如果正確操作的話,保留大量的流動性資產確實可以使得你在金融危機中安然無恙,但是如果你能準確預測金融危機的發生,為什麼不將一百萬變成一個億?

首先,不是把錢隨便放在銀行就叫現金為王的。在金融危機中,最大的風險之一是信用風險,07年到11年五年當中,美國銀行倒閉了400家。如果正不巧你存錢的銀行是這四百家之一,你的存款只有等到破產銀行被其他銀行收購,才能夠使用,抄底的最佳時機很可能因此而錯過。其次FDIC只為25萬以下的存款賬戶提供保險,也就是說,如果你把100萬全部存在一個賬戶裡,其中75萬有拿不回來的風險。

可是。既然預測到金融危機的發生,還要做縮頭烏龜嗎?一輩子一次的階層躍升機會到了好不。

如同《大空頭》裡的幾個小夥子一樣。

第一步是獲得股指期貨、期權的交易權限。

第二步是在金融危機到來前一刻,瘋狂做空期貨和期權。

第三步是在金融危機緩和的時候,清倉。並且準備購入低價資產。

等到金融危機結束,你已經有上億的資產了。


毒蛇博士

首先,金融危機是一把雙刃刀,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金融危機將會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和衝擊,但對於小部分人來講,金融危機則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在金融投資領域,美國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大舉做空,從2007年到2009年,保爾森的基金在在短短兩年裡賺了200億美金,而他個人的收入更是創了華爾街歷史上的最高記錄——兩年60億美元,一躍成為福布斯美國排行榜上的超級富豪!。而在此之前,他的全部銀行存款也就幾千萬而已,在華爾街上屬於純屌絲級別。

而與此同時,在2007-2009年,全球股票市場普遍下跌,絕大部分專業投資機構和投資者虧損累累。

因此,在金融危機前,如果有100萬現金,一方面可以採取“現金為王”的穩健投資策略,將大部分錢分別存在幾家穩健的大型銀行。

在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期間,也可以考慮將部分資金,通過做空的方式,比如購買做空型ETF或期權,具體比例根據個人對金融市場和各投資品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來綜合評估決定。

一方面,進攻有時是最好的防守,通過做空的方式來對沖金融危機的風險也是可行和必要的,在另一方面,有不少做空型品種,如做空型ETF,只要不輕易放大槓桿,總體上風險是可控和有限的,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已經確定來臨的時候。

對於其它一些有時間限制和高槓杆的做空衍生品,如期權和期貨等等,則不建議缺乏相關經驗和專業性的投資者輕易嘗試,特別是用較大比重的資產來嘗試。這種投資策略,只針對那些具有良好風控、資金管理能力和投資能力的專業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