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看不起三本生?

水生雲長2

八十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碩士研究生水平

從總量上來說,八十年代的招生規模,全國大中專生只有50-60萬水平

近幾年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都超過50萬人,有些年份更是接近或超過了60萬。

從招生規模看,80年代的中專生真的不是看不起現在的三本學生了,應該是看不起現在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了。

從待遇上來說,那時畢業都安排正規工作,現在很多本科生畢業就失業

從待遇上看,那時的中專生畢業都是國家幹部,國家安排工作,結婚都分配房子。現在的研究生未必有那麼好的待遇。

那時一個村,只要考上中專就是大家高興的事情,請客是難免的。現在啊,很多考上大學也就是家長擔心以後畢業沒有工作。

至於更搞笑的,很多高考200分的,還可以上個高職高專。

至於說到考試難度,更搞笑啦。

看看1984年高考理科試卷吧。

全國沒有滿分的,不知道及格率(滿分120,及格60分)有1%沒有?


股票數據貓

80年代的中專生,真沒資格瞧不起三本大學生!為啥呢?我簡單說兩句。

首先從學習總量上來說,80年代的學生要比現在的學生輕鬆太多了!現當今三大主課中外語的分量是相當大的,而且學生要從小學開始一直學校這門課。無論你外語多爛,都會佔用大量的學習時間,而80年代的學生事實上根本就不學外語!

其次從學習難度上來說,80年代的學生學習的相對簡單。我國數學科目真正成型,是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後期。80年代的數學題目,還沒有向著實用化發展,而數學題難度也是相對簡單的。這就造成80年代的學生,學習難度比較低!學習難度較低,有效學習時間減少,這就造成只要稍微勤奮,就會脫穎而出。

再次從學習時間上來說,80年代的中專生學習時間只有小學6年,初中3年,中專2-4年,總合11年-13年。而目前三本學生要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總計16年的學習時間。

最後我想說,無論是從學習總量、學習難度、學習時間等,都是現當今三本學生佔優,80年代的中專生有啥資格,有啥資本,有啥本事瞧不起三本學生呢?

事實上80年代中專生,要不是趕上當年的好政策,真正實力還不如三本學生呢!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真說老實話?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丟今天的三本生幾條街。

為何如此?

因為二者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可以簡單將八十年代的中專理解為預科。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分兩種,一是初中畢業讀中專,這樣的中專是四年制,也是最難考的,只有成績最好的初中生才能讀。因為當時很多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讀三年高中再讀四年大學就得七年之後才能有收入。如此讀中專則四年後就可以有一份過得去的工作,並達到脫農入城的目標。所以,四年制的中專就等於2年高中加2年大專。

二是高中畢業後就讀的兩年制中專。相當於當時的高等職業學校。

而無論是哪一種中專,都是學生中比較優秀的那一部分。比如80年代高考錄取率(包括本科大專在內)都不足15%,中專那就成為高中畢業生的重要選擇之一。所以,中專當時都是包分配的。

今天的三本,不管從教育體系分級來看,還是學生的相對素質,入學比率,都是比不上中專的。而且三本畢業生找工作的難度比那時候的中專差距不少。


張勇達州

我們那時候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工廠裡高中生就是三個,其餘的黑壓壓一片都是初中。不管是搞技術,還是做財務,還是跑業務,高中畢業與初中畢業還是真有不一樣。

1985年我們參加全國成人高考,考上了職工中專,三年制的,有半年的預科和半年的實習,實際上學習了四年。根據當時政策由單位承擔學雜費,我們的工資照發,每個月還有生活補貼。畢業以後我們有的做技術設計,有的做財務會計,有的做企業管理工作,各項工作都做的非常完美。

1991年決心報考中南政法學院,律師法律專業,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主辦,其實三年半,專科學歷,函授性質,每年春秋兩次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不是混文憑,一門一門考文憑。

後來是武漢大學法學院的本科考試,畢業答辯。其中市委黨校研究生課程也學習了一遍。然後從事教育培訓職業講師,經歷了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和國家司法考試,經歷了註冊會計師考試。

現在站在課堂上,所謂研究生學歷的年輕教師貌似高學歷,我們都不怎麼抬舉他或者她。為的正是八十年代那一輩畢業生過硬。如今的四類三類二本一本和碩士博士水分充足,乾貨稀缺。無可奈何。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過硬,課程都是一門一門考出來的,平時的精力都在學習上,在校期間不許談戀愛,違者勒令退學,連續三科課程不及格,可以補考,再不及格,不予頒發畢業證書。

所以我們一般都看不起現在的二本以下的畢業生,三本四本都一樣的。

謝謝交流。


望天紅

作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中專生,從內心深處並沒有看不起當今的三本學生,因為即使是隻考了個三本,他們大多也是我們這些老中專生培養出來的,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個做父母的會看不起的。

他故意說這種聳人聽聞的話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騙取閱讀量和評論量,可以說,他成功了。他的觀點實在是不值得一駁。

一、他認為上個世紀80年代的學生學習輕鬆,學習總量沒有現在多。還認為80年代的學生不學外語。

事實上是,我們學習的內容不必現在少,中招考試語數英三門學科都是100分,其他功課也是100分,包括政治物理化學,滿分500分,歷史地理生物,我們那時是各科30分,也考試,不計入總分,作參考用。那一年,我縣參加中招考試的學生為26000餘名,中師中專錄取人數不到300人,可以說是百裡挑一。我們那一年,中師錄取分數線為435分,其他中專錄取分數線為429分,我那一年數學物理化學都是滿分,100分,語文93分,政治94分,農村孩子,英語差一些,86分。當年我縣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389分,錄取了400多人。這屆高中畢業高考時,北京大學錄取了3個,清華大學錄取了四個。時間是1986年。為歷年我縣高考成績最好的一屆。

二、他認為當年我們的學習難度不大。

實際上,當年數學學科、物理學科、英語學科的很多知識點後來都上移至高中階段學習。


三、他認為我們學習時間短。

這一點我們還是認可的,當年,我們是小學5年,初中三年,中師中專只有三年。但我們學習的效率高,掌握的知識多。我們上小學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結束,全民掀起學習高潮,從小學三年級開始 ,我們就有早晚自習了,英語學科在小學也開設了。我們村離學校有3公里,為了趕上5:30開始的早操,我們一般4點左右就起床了,那時農村也沒有電,沒有鬧鐘,我們四年級的班主任編著詩歌讓我們傳唱“雞叫二遍快起床,火速到校不慌張。”可見我們當時起床之早。沒有電,我們早晚自習都是點著煤油燈學習的,晚上八點多放學,回到家裡再吃晚飯。1980年,我和班裡的四位同學考到了當時位於城區的城郊鄉中上學,當時鄉中只收了兩個班不到120人,我們是鄉中第一屆學生,初中三年,任然是朝五晚九的學習生活。三年後考進了中師。學習時間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學生短,我小學一起進入鄉中的一位同學,但年考進了縣二類高中,最後考上大專,現在是博士生導師了。

現在非常後悔當年的選擇,但人生不可能走回頭路,看到自己的學生分佈在各行各業,心中感到的只是欣慰,哪裡還看不起自己學生的選擇呢?


夏說九道

八十年代初中畢業後是先錄取中專生再錄取高中生的。中專生大部分都是各所初中的學霸,如果不是因為家庭困難等原因,他們將會繼續是高中的學霸。按現在很多重點高中為成績優異者設實驗班的做法,中專生會佔了實驗班全部名額。如果參加高考,他們百分之八十以上會上一本,而且很多會上重點大學的。而三本的學習成績能進重點班嗎?就憑人家甩你幾條街的成績和聰明,中專生就可以看不起三本生。


有書肖瀟傻灑2018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看不起三本生?題主,你想多了,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連985、211本科生都看不起。



中專生錄取錄率太低,只有4%-8%,堪稱天之驕子。

八十年代的時候,一個村莊能有幾個上中專?上了中專的,都安排了工作,手裡拿著金飯碗的。反看現在的畢業生,一畢業就拿到金飯碗的有多少?[扎心不]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智商很高嗎?

八十年代到現在,也就30年,人的智商在30年會有多大變化?並且,99.99%的人都到不了拼天賦的地步。再說,智商是呈正態分佈的,智商越高,人越少。大家也知道,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很少有家庭能供孩子上學的,讀書的競爭也沒有現在強!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真的比985,211的本科學生厲害嗎?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到現在也是快退休了,喝喝茶,養生,練練字就可以。幹嘛要和現在的大學生比比什麼的呢!時代背景不一樣,兩者有什麼好比的?要是硬比的話,知識方面(尤其是英語和計算機方面),現在的大學生要甩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幾條街。財富、工作、情商、地位等其他方面,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遙遙領先,這就是中專生看不起大學生的真正原因。(尤其是財富,這社會太現實了)

(要是不服,你自己和你985,211的兒子(女兒)比比知識,誰厲害就知道了。)


現在的人嘛,就愛拿兩座城市比,不同時代的人比,農民工與大學生收入比,關公戰秦瓊……對了,大家覺得《萬劍歸宗》和《葵花寶典》誰厲害一點呢?歡迎大家留言!


蝌蚪不是蛙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為什麼會看不起三本大學生?不要說中專生,那時的高中生都有些看不起現在的三本大學生。

我倒並不是認為上大學就一定要上名牌大學,很多普通大學一樣有優秀的人才。那麼為什麼80年代的中專生或者高中生會看不起現在的三本大學生呢?

如果是成長在八十年代的小夥伴,我相信對衛校和師範這兩個當時最搶手的中專一定會記憶深刻,他們都是各所初中的學霸,如果不是因為家庭困難等原因,他們將會繼續是高中的學霸。

如果按他們初中的成績,上了高中能夠繼續保持的話,他們百分之八十以上會上一本,而且很多會上重點大學的,三本的大學生在高中成績怎麼樣?就憑人家甩你幾條街的成績和聰明,中專生就可以看不起三本生。

八十年代如果有誰家孩子考取了中專,那是比現在考取一本大學還要興奮的。辦請客酒放電影,弄得比結婚還隆重和熱鬧。我就親眼見過村裡有一家當年考取師範的學生父親,在辦請客酒的時候,高興得像范進中舉一樣,走路都走不穩。

另外八十年代的中專畢業生是包分配的,考上中專意味著就是國家幹部身份,可以到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任職,一下子從農民變成國家幹部。

中專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已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那屬於那個時代,屬於那一代人的驕傲,同時也見證著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


十年讀書

原來整理的資料找不到了,重新又整理了一回,等再上來寫的時候,正好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覺得,80年代的中專生,根本說不上瞧不起三本生,要說瞧不上,那應該是瞧不上現在的一本生才對。

當年的中專生分兩塊,一是初中考上的,二是上完高中考上的,而這些人很多都是當時班裡的高材生。初中生錄取順序是先中專後高中,所以中專生肯定是當時學習好的。

多說沒用,還是讓數據說話吧。

為了比較方便,我把歷年出生人數和歷年的高考錄取人數對照放在了一起,可以看到,80年代高考對應的出生人數是最多的,而錄取人數是最少的。最高的一年是88年,也才只有67萬,如此少的錄取人數,所以才會有人說,當年的大學生相當於現在碩士,雖然從知識上肯定比不了,可是從難度上,確實可以這麼認為。

所以,我開頭說,80年代的中專生,不會和現在的三本大學生比較,那樣比的話,屬於自降身份了。



不需要更多的數據,只要不是故意,我想,只要好好對比一下上面的圖,就知道過去和現在的高考是如何的不同了。也就可以想到80年代想要考上中專生也是多麼的不容易了。


一介書生945

道理很簡單,他們比現在的三本生優秀多了。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分兩類,一類是初中中專,那時候招得很少,初中中專是在重點高中之前錄取的。就是說當年上初中中專的學生,是所有的學生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像我們當年那個初中學習情況不是太強,我中考那年,包括我在內有六位同學考取縣中,卻沒有一個考上中專,因為中專分數線比縣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了好幾分。

另外一類,是高中畢業錄取的。高中畢業參加高考後,錄取分三個層次,分別是本科、大專和中專。有數據顯示,1968年全國出生的人口為2110多萬人,這批人1986年參加高考,全國連本科、大專和中專在內一共只錄取62萬人。也就是說連中專在內錄取率也就是百分之三都不到。現在呢,本三的錄取率基本上要到50%以後了吧。所以,兩下一對比,真正是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