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源林業局“6.2”援外撲火速記

何懼赤焰護林海 ——綽源林業局“6.2”援外撲火速記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6.2”雷擊森林火災發生後,綽源林業局接到緊急援外撲火任務,火速集結隊伍前往支援。

火情就是敵情,災情就是命令。6月2日17:30點,綽源林業局100名援外撲火隊員在綽源林業局領導的帶領下,攜帶斯蒂爾滅火機、油鋸、撲火工具、通訊設備等裝備,整裝出發火速奔赴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場。

經過一夜顛簸,綽源林業局援外撲火隊伍於6月3日凌晨3:30點到達根河航站,4:40點接到管理局前線指揮部命令轉戰阿龍山進行空投。10:35點隊伍順利空降到汗馬自然保護區南線火場。

南線火場偃松灌木茂密,樹冠火時有發生。加之五六級的大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火勢迅速蔓延。20:30點,綽源局100名援外撲火隊員利用風勢減小和林中溫度降低的有利時機,跟隨森警部隊前往火場一線撲救山火,6月4日早5:00點又轉戰到東南線火場。防火辦快速撲火隊員負責縱深5米巡查火線,基層基幹撲火隊員負責清理倒木站杆,以確保達到無火無煙無氣的“三無”標準。

為了輕裝上陣,隊員們只帶了滅火機具和部分給養,他們連續奮戰了兩天兩夜,幾乎沒有閤眼,當回到機降點領取帳篷準備休整時,很多隊員剛剛坐穩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6月5日一大早5:00點,休息了一夜的撲火隊員又以颯爽的英姿投入新的戰鬥。他們負責在火場東南線開設直線距離2公里(實際距離近5公里)的防火隔離帶。火燒跡地到處是被火燒焦的偃松,樹根盤根交錯極難清理,他們就用油鋸、大斧將樹根弄斷,燒焦的偃松只剩一根光禿禿的黑杆,冒著濃煙,為了防止死灰復燃,隊員們就將其截斷,扔入火燒跡地。

5日14:00點,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下到晚上,隊員們一直在火場冒雨堅守陣地,不敢有絲毫懈怠。帆布帳篷只能遮風避寒卻不能擋雨,而且偃松林裡有一層厚厚的像海綿一樣的苔蘚,雨從帳篷落入隊員腳下的苔蘚上,大家就在雨水中浸泡著捱過了難熬的一夜。

在撲打山火過程中是,偃松極其茂密,樹幹油脂分泌旺盛,極易燃燒,隊員們行走困難,撲打山火更困難。大家相互幫助,體力好的幫助體力差一點的背揹包和滅火機。防火辦撲火隊員吳長亮是主機手,打火時總是衝在最前面,手臂都烤出了血泡。火場東南線沒有活水,最難的就是吃水問題。沒有水,大家就喝死水坑裡的髒水,很多人出現了拉肚子症狀。資源科林政檢查員王旭傑菸灰進入眼部,感染紅腫。隨隊醫生劉志強及時給大家分發藥品消炎,為王旭傑清除眼疾。負責安保的綽源森林公安局民警王學森也帶病奔赴火場一線。

綽源林業局領導時刻牽掛惦念著援外撲火隊員的冷暖安危,援外撲火前指隨時與林業局森防指保持著聯絡,竭盡全力協調組織後勤保障,想盡一切辦法為隊員及時運送給養,讓隊員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領導的關懷。

截止6日10:00點,管理局前指傳來消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6.2”雷擊火火場已實現全面合圍,外線明火全面撲滅,整個火場得到全面控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李桂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